詩的開頭,我描述了春天裏看到的景象:山川依舊,但都城已經淪陷,城市在戰火中毀於壹旦。草地雜草叢生,樹木荒蕪。詩人記得當年長安的春天是多麽的繁華,鳥語花香,羊群飛舞,煙柳明艷,遊人流連,但那種景象在今天已經蕩然無存。
壹個“破”字讓人目瞪口呆,再壹個“深”字讓人心酸。詩人寫的是今天的風景,真實地表達了人的歷史感,把感情寄托在事物上,借助風景為全詩營造出壹種蒼涼悲涼的氛圍。“國家毀滅”和“城市春天”這兩個截然相反的形象並存,形成強烈的反差。
全文欣賞
這首詩情景交融,感情深厚,含蓄凝練,充分體現了“沈郁頓挫”的藝術風格。而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著“王”二字展開。前四句是借景並景抒情。詩人的嘆息與憤怒,在情懷與景物的交叉轉換中,從登高遠眺到聚焦視角,從遠及近,從情淡到情濃,得到了含蓄的傳達。
從壹開始描繪京城的蕭瑟風光,到看春花時的落淚,聽鳥鳴時的憤懣;然後我寫戰爭持續了很久,以至於家裏沒有消息。最後寫了自己的悲傷和衰老,交織遞進,營造出壹種能引起人* * *聲和深思的境界。
展現了典型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典型情懷,反映了當代人熱愛國家、向往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大家壹致的內心心聲。也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時有悲涼的高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