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出自漢代樂府十五征兵書。
這首詩如下
十五歲參軍,八十歲才回來。
馮道鄉人:誰在家?
從遠處看,那是妳的家,那裏有許多松柏。
兔子從狗竇入,野雞從梁上飛。
在中庭,綠谷誕生,在井裏,呂魁誕生。
谷物被用作膳食,向日葵被用作湯
湯飯煮了壹會兒,不知道會是誰!
出門向東看,眼淚落在衣服上。
法官
這首詩描繪了壹個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訴了漢代兵役制度給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離家,晚年歸來,才發現松柏眾多,庭院荒蕪。傷心的人都沒了,只好“出門東望”,流下了眼淚。多少血淚的控訴,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聚在那個默默看著的身影裏。詩歌恰恰是選擇了老戰士回到家鄉,結束他悲慘的壹生。
這是壹首敘事詩。詩歌遵循人物回家的程序,由遠及近,描寫壹個接壹個,很有層次。人物的情緒也隨著場景的變化而變化,從最初的渴望到痛苦,陷入絕望。詩中雖然沒有過多正面描寫老兵的心情,但從場景描寫中還是能感受到壹種越來越深的悲傷。
這首詩通過描寫景物和動作,描繪了人物的悲劇命運。比如作者選擇象征死亡的松柏和墳墓來暗示老兵的親友正在死去;通過對住在屋內的兔雉和院子裏叢生的山谷葵花的描寫,說明了老兵家的破敗。摘葵花當湯的動作和“不知道誰會尷尬”表現了老兵的孤獨;尤其是“出門東望”這個動作,表現出老兵傷心欲絕,神情恍惚,表情呆滯,讓人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