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洛引李賀
伍肆蜀張彤高秋,空山凝雲不流。
江玥為素女的悲傷哭泣,而李萍在玩中國。
昆山玉碎鳳鳴,芙蓉哭,香蘭笑。
十二門前寒光融,二十三絲動紫帝。
女媧以煉石補天,石破地攪秋雨。
夢入聖山教天神,老魚舞細浪團子。
吳眠倚桂樹,露足斜飛濕寒兔。
欣賞1
這首詩寫於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首都長安,被任命為李朗。李園的弟子李平以彈鋼琴而聞名。“天子壹日相見,諸侯壹日相見”,他的身價似乎遠遠高於盛唐著名歌唱家李龜年。他高超的技巧受到了詩人的熱烈贊賞。李賀想象力豐富,色彩瑰麗,藝術感染力強。清代方富南將其與白居易《琵琶行》、韓愈《聽靈秀大師彈琴》相提並論,推崇為“臨摹聲至文”(見方富南《李昌濟詩註》卷壹)。
詩的第壹句就開門見山,《伍肆書通》的寫作結構極好,以此來襯托表演者高超的技巧,即寫東西,也就是寫人,壹舉兩得。“高秋”壹詞不僅表示時間為九月深秋,還有“秋高氣爽”的意思,比“晚秋”、“晚秋”更有意義。用兩三句話寫音樂。詩人刻意避開看不見、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沙沙之聲),從物象(如“空山凝雲”)來寫,既真實又虛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悠揚的弦歌壹出,空寂的山野裏的雲朵頹然凝滯,仿佛在低頭聆聽;擅長打鼓和彈琴的湘鄂情和素女也被音樂感動得熱淚盈眶。《空山》的句子對事物感同身受,寫雲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多情,天必老”(《金銅仙人詞漢歌》)更進壹步。它和後面的壹句“江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力圖襯托出聲音的神奇和美妙,有“驚天動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戲華”,用“符”筆點出了戲子的姓和名,並說明了演出地點。在前四句中,詩人有意突破了壹般的依次講述人物、時間、地點的寫法,做了其他的精心安排。他先是寫了琴和音,然後壹前壹後寫了人、時間、地點,穿插其中。這樣就突出了音樂,具有了聲音的藝術力量。
五六句寫的都是積極向上的音樂,但各有特色。《昆山》句以聲寫,重在音樂的起伏;“蓮花”句是把聲音寫在形式上,刻意渲染音樂之美。《昆山鳳凰叫》,有時各弦齊唱,如山崩,難以分辨;有時壹根弦獨自響起,就像鳳凰鳴叫,震動樹木,非常鏗鏘。“蓮哭蘭笑”是壹個奇怪的想法。帶露的芙蓉花(也就是荷花)並不少見,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想笑的感覺。他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荷花的眼淚和露珠”來形容鋼琴的憂傷,而“藍翔的笑聲”則表現了鋼琴的歡樂,這種歡樂不僅可以聽到,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達真的很奇妙。
從第七句到文章結尾,我寫的是音效。先就近寫。長安十二門前的冷空氣被沙沙聲徹底融化了。其實冷空氣是融化不了的,因為李平彈得太好了,讓人陶醉在他美妙的弦歌裏,甚至感覺不到深秋的寒露。雖然語言浪漫誇張,卻表達了壹種真實的感情。“紫帝”是壹語雙關,指的是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用“紫帝”代替“王”,既是對詞句新奇的追求,也是壹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自然地將詩歌的意境從人間擴展到了仙府。接下來的六句話,詩人借著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堂和群山,將讀者帶入壹個更廣闊、更深邃、更神奇、更壯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石搖秋雨”,樂聲傳天。補天的女媧看得入迷,甚至忘記了自己的職責。結果石頭碎了,秋雨傾盆而下。這種想象是多麽大膽,多麽出人意料,多麽感人。“逗”字將音樂的強大魅力與上述奇異瑰麗的場景緊密聯系在壹起。而且石破天驚秋雨的場景也可以看作是音樂形象的壹種表現。
在第五聯中,詩人描繪了來自天堂的聖山。美妙的音樂傳入聖山,牧師為之動容;音樂深刻到“老魚舞瘦瘦”。詩人用“老”和“瘦”兩個字裝飾魚龍,看似平淡幹癟,卻有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餃子本來就弱不禁風,行動困難。現在他們正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意想不到的形象描述,使無形而美妙的聲音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以上八句寫的都是形式,多是動人的意象,新穎瑰麗,令人目不暇接。句末用靜物進壹步對比:砍了壹天桂樹,筋疲力盡的吳剛靠在桂樹上,久久佇立,忘了睡覺;玉兔蹲在壹旁,讓半夜的露珠不停地落在身上,浸濕了她的毛衣,不肯離去。這些充滿思想感情的美好意象,就像投射在水面上的明月壹樣,深深地印在讀者心中,悠遠、逗樂、回味。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奇特的想象,生動的形象,浪漫的色彩。詩人致力於借助聯想將自己對聲音的抽象感受、感受和想法轉化為具體的物體,使之可見、可感。詩歌不直接評判李平的技巧,也不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只描述音樂及其效果。但縱觀全篇,詩人的感情無處不在,對音樂的感受和評論,表達得曲折清晰。這就使外在的形象和內在的感情融為壹體,形成了壹種可以賞心悅目的藝術境界。(朱世英)
欣賞II
音樂是壹種訴諸聽覺的時間藝術,它的聲音只存在壹瞬間,轉瞬即逝。音樂形象是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更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它的美。李賀的這首詩在眾多描寫音樂的唐詩中脫穎而出,贏得了讀者的喜愛。人們把李賀的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韓愈的《聽靈動彈琴》並列為“摹仿聲之佳作”,是有道理的。
但李賀的詩不同於白居易和韓愈的詩。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韓愈的《聽靈師彈琴》主要是試圖通過比喻、意象音響等手段來刻畫音樂的形象。如“大弦如雨鳴,小弦如密語”“似大小珍珠傾玉盤”;“愛妳的孩子,恨妳的對方”“咆哮的鳥,突然看見壹只孤獨的鳳凰”等等。雖然李賀在詩中也用了兩句話來描述李平婉約演奏的音樂形象(雖然這兩句寫得很美),但李賀主要不是用描寫手法來闡述音樂形象,而是把重點放在“情”上,放在音樂的感覺和音樂強烈而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上。
詩人李賀在描述李平演奏的音樂的感情和藝術效果時,並沒有遵循壹般的思維軌跡。並馳騁妳大膽的幻想和豐富的聯想,形成壹種神奇的、鋪天蓋地的藝術境界來表現音樂。這裏,試著用壹首新詩的形式翻譯壹下。
伍肆書童是用精致的蟋蟀做的,奏響的音樂在明媚的深秋裏飄蕩。
聽到美妙的音樂,天上的白雲凝結,不再徘徊;
那湘鄂情灑滿竹林的點點淚珠,那九天的素女之行,也充滿了憂傷。
這美妙的音樂從何而來?那是李平在國都打板球。
像昆侖梅雨,聲音清脆,像鳳凰激昂洪亮的聲音;
像芙蓉在露珠中啜泣,像蘭花在風中綻放,輕聲笑著。
長安的大街小巷靜得像是沈浸在壹片寒光中。
23根弦高高地串起來,輕輕敲打,眾神的心弦也被音樂吸引。
高亢的音樂直沖雲霄,震撼著女媧的天空。
就好像天空被壹塊觸目驚心的石頭打碎,導致秋雨漫天的聲音。
夜深人靜時,音樂把人帶入夢境,夢見李萍把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女神;
湖中的老魚也在波濤中奮起跳躍,池中的瘦龍歡快地起舞。
吳剛被月宮裏的音樂深深吸引,徹夜在桂花樹下徘徊。
月桂樹下的兔子也站在那裏聽著,不顧露珠的斜飛和寒冷!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李賀像壹個神奇的魔術師,駕馭著大自然的靜物和動物,喚起神話傳說中眾多神靈的形象,寫出了強勁動人的音樂的藝術效果,顯示了李平高超的彈琴藝術。天上有白雲,秋雨,池塘裏有老魚和瘦餃子,神話傳說中有湘鄂情、素女、紫帝、神龜、吳剛、玉兔等等。李被鋼琴演奏的音樂感動了,連那些沒有感情的靜物和愚昧的動物,甚至連高高在上的神仙都被這音樂迷住了。這樣,抽象而難以捉摸的音樂及其奇妙的藝術效果就生動而具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沈浸在奇異的藝術境界中,引起豐富的幻想。
詩人的想象力奇特而不尋常。比如音樂啟發魚和鳥,前人也寫過。列子說:“打鼓和彈鋼琴使鳥兒跳舞和跳躍。”這種描述還是壹種常規的思維軌跡。但是李賀寫的是“老魚”和“瘦餃子”,這個藝術形象很奇怪。再比如,詩裏說“教諸神”。如果按照壹般的思維程序,妳會說李平的技術超棒,是女神教的。這種說法已經言過其實了。這樣的描述還有很多,無需贅述。不過李賀表示,李能教出擅長打戲的女神,是不尋常的。再比如,白居易寫的音樂《壹個銀花瓶隨著壹股水流驟然破碎》,描述的是普通讀者能夠把握的思維軌跡;但李賀說,音樂打碎了女媧試圖用五色石補天的地方,導致了壹天秋雨。這篇文章很新穎。另外,芙蓉哭,香草笑,也不壹般。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李賀奇異的想象力和新奇的意象的藝術特色。這首詩中詩人幻想和聯想的另壹個顯著特點是跳躍性。這首詩中詩人的思維活動時而在地下,時而在天上;有時是動物,有時是植物;有時上帝是人,有時上帝是皇帝。他敘述的脈絡沒有壹定的順序,而是順著詩人想象的流向,想象到哪裏,筆就到了哪裏。這種寫法不僅使詩的意境在內容上豐富多彩,而且使詩的意境在形式上有壹種流動的、搖曳的美。神奇美、奇特美、流動美是李賀詩歌的藝術美。
這首詩的另壹個特點是運用了現實與虛構的結合。就這樣,詩人把我們引入了壹個類似亞裏士多德“藝術幻象”的現實。實際上,這與中國古典美學理論中藝術形象處於相似與相異之間有相通之處。正是在這種浪漫主義的藝術境界中,我們獲得了壹種類似於康德所說的想象和理解可以和諧配合,自由活動的快感。妳看,詩人寫出李平演奏的樂曲,無論是“江鄂哭竹,愁”,無論是鳳凰叫,香蘭笑,融寒光,動紫帝,舞魚龍,逗秋雨,吳不眠等等。如前所述,所有這些場景和圖像都具有雙重或多重意義,從效果上看它們並不僅僅是用來表達音樂的。阿清詩人王琦幾乎把這首詩的每壹句話都當成了“明白話”,因為他不太明白這種“似景、似情、似虛實”、“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的藝術辯證法的奧妙,自然難以把握這首浪漫主義音樂詩的審美特征。
《琵琶行》寫於元和十壹年(公元816年)秋,白居易四十五歲,被任命為江州司馬。白居易十年前先被留下來撿遺骨,後被留下來當醫生。元和十年六月,唐朝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宰相吳,刺死欽差大臣裴度,朝野爭議極大。朝鮮藩鎮軍發言人進壹步要求罷免裴度,以穩固藩鎮的“反邊”之心。這時候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持要招賊,以為不然國家就不是國家了。白居易的想法是對的,但是因為他總是寫諷喻詩,得罪了朝廷很多有權有勢的人,所以有人說他是壹個卑微的官員,越權了。再加上有人指責他是羅誌,所以他被貶為江州司馬。江州由江西省九江市管轄。司馬是刺史的助理,聽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為“罪犯”官員設置的,被變相派到某地進行監察、監督。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轉變的轉折點。此後,他早期的鬥誌逐漸消磨,負面情緒越來越多。
《琵琶行》寫於他貶謫江州的第二年。作品通過描寫琵琶女高超的演技和慘淡的人生經歷,表達了作者個人對自己在政治上受到打擊和貶謫的沮喪和悲傷。在這裏,詩人把壹個女主兒當作自己的紅顏知己,與她同甘苦,寫別人,哭別人,官海沈浮,人生悲涼,融為壹體,從而使他的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詩前序介紹長詩所講故事的時間地點,琵琶女以及作者寫這首詩的由來。實際上,它已經簡單地概括了後面這首長詩的基本內容。左移:指降職、官降。甘浦口:甘水與長江匯合處,在九江市西部。京都音:首都長安的韻味,指的是曲調的地域特色和高超的演技,不是壹般地方所具備的。好才子:唐代用來稱呼琵琶演奏家。訂酒:派人準備酒席。可憐,難過的樣子。自然:快樂的樣子。遷:指被貶流放的悲哀。作者說他被流放到九江壹年,每天都很開心。只是今天,他聽了琵琶女的演奏,激起了他流亡的悲哀。這種說法是寫文章必須的,讀者當然不會相信他。長句:指七言古詩。
《琵琶行》全詩共分四段,從“潯陽河夜送客”到“琴後猶掩半張臉”共十四句。第壹段講的是琵琶女的長相。其中,前六句訴說時間,這是壹個楓葉紅、黃花黃、秋風颯颯的夜晚;告知地點,是旬陽江頭。潯陽就是今天的九江城;潯陽江頭,在上面的序言中也被稱為松浦口。解釋了背景,是詩人送朋友告別。離別本身就是不愉快的,酒席前不再有歌手女侍,當然更加孤獨。“我,主人,已經下馬,我的客人已經登上他的船”這句話的句法有點奇怪,實際上是說主人和客人壹起騎馬到河邊,壹起下馬到船上。"盡管我們喝了很多酒,但我們並不感到快樂,我們正彼此離別,這時河面神秘地朝著滿月的方向變寬了"。這裏的景色和氣氛描寫得很好,給人壹種空虛、孤獨、悵惘的感覺,與主人和客人的沮喪、悲傷交織在壹起,形成壹種強烈的壓抑感,為下面事件的突然轉折做好了準備。其中,最後八句寫在前面:“我們突然聽到壹個聲音,壹把吉他劃過水面,主人忘記回家了,客人要走他的路了”。聲音從水面飄來,來自船上。這個聲音立刻引起了主持人和嘉賓的註意。他們不想離開或回去。他們必須探索這美妙聲音的真相。“我們跟著旋律往哪裏走,問演奏者的名字?聲音中斷了...然後她不情願地回答。我們把船移近她的船,邀請她加入我們,召喚更多的酒和燈籠重新開始我們的宴會。然而,在她向我們走來之前,我們喊了壹千遍,催促了壹千遍,她仍然把半邊臉藏在吉他後面,不讓我們看見。”這裏的描述非常詳細。因為是晚上,又因為他們只聽到壹種聲音,不知道聲音是從哪裏來的,也不知道演奏者是誰,所以這裏的“尋聲問秘”這個詞非常形象。那麽“琵琶停”說明演奏者聽到了持有者的呼喚;“我想聊到很晚”與下面的“然而在她開始向我們走來之前,我們打了壹千次電話,催了壹千次,並且仍然把她的半張臉藏在她的吉他後面不讓我們看到”是壹致的,這表明表演者對她的生活經歷的退化感到沮喪和羞愧,她不再願意露出她的臉。對這個琵琶女容貌的描寫生動感人。她沒聽到之前沒看到琵琶聲,沒聽到之前內心的痛苦微微流露,為接下來的故事發展造成了諸多懸念。
二十二句出自“...她轉動弦軸,試彈了幾根弦,第二段是《我們看見白色的秋月進入了江心》,描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技。其中,“...她轉動調音弦軸,測試了幾根琴弦“是為了在正式演出前寫調音試聽;然後“琴弦被壓制”,寫出了曲調的悲涼;"她皺起眉頭,彎曲手指,然後開始她的音樂",用緩慢的行板寫的。聚、撚、擦、挑都是彈琵琶的方法。霓裳:即“彩羽”,是唐代宮廷中的壹種舞蹈名稱。六:當時流行的壹個舞名。從“大弦鳴如雨”到“四弦齊鳴,如抽絲”的十四句話,描寫了琵琶音樂的音樂形象,從快到慢,到細,到靜,到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再到最後壹擊,戛然而止。詩人在這裏用了壹系列生動的比喻,使得比較抽象的音樂形象壹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這裏有玉盤上掉下來的大珠子和小珠子,有花中流淌的關英的話,有水冰下的細線,“無聲勝有聲”的細到沒有了,還有銀瓶和鐵馬的突然斷裂,使聽者感到悲傷、寬慰、輕松和恐懼。"董方是沈默的,我們看到白色的秋月進入河的心臟."這兩句話講的是琵琶女的表演效果。所有人都被迷住了,演出結束了,聽者還沈浸在音樂的境界裏。四周壹片寂靜,只有壹輪明月映在水中。
第三段,從“思弦”到“又被她那滾燙的淚痕從夢中驚醒”* * *共二十四句,寫的是琵琶女的身世,她早年曾經紅極壹時,後來年事漸高,沒落了。猶豫不決:猶豫或猶豫。收斂:指的是把打球時的情緒收起來,莊重地重新敬人。蛙嶺:漢代董仲舒墓下馬嶺,位於長安東南,曲江附近。從下面“十三歲就已經掌握吉他”的十句話來看,這個女人曾經紅極壹時。她年輕,技術高超。她受到老壹輩藝術家的欽佩,也受到同齡人的羨慕。王子和孫子癡迷於她的色彩藝術:為了請她玩,他們會花很多錢;她自己沈溺於奢侈,從來不知道吝嗇意味著什麽。就這樣,年復壹年,美好的時光像流水壹樣迅速流走。焦芳:唐代管理宮廷樂隊的官職。第壹部分:喜歡第壹團第壹隊。秋娘:泛指當時美麗、技藝高超的藝妓。五陵:長陵、安陵、楊陵、茂陵、平陵五個漢武帝的陵墓,是當時富人居住的地方。少年武陵:通常指貴族子弟。纏頭:指古代給歌舞女的財禮,唐代用,其他財物留給後代。紅絲:壹種生絲織物。湯頭:兩頭有花的梳子。雲篦:指用金玉首飾裝飾的首飾。拍手:打拍子。唱歌跳舞的時候,拍板本來是用木頭或者竹子做的,現在流行到用珍貴的雲箅子拍節,說奢侈,忘乎所以。閑:隨便,不註意。從下面十句“直到先是她哥哥去打仗,後來她姑姑死了”開始,這個女人變了,墮落了。隨著她年齡的下降,貴族子弟不再上門,她為數不多的親人也相繼離開。她就像壹雙過時的鞋子,再也沒人看,只好嫁給壹個商人。這個商人只關心賺錢,從來不懂藝術和情感。他經常壹個人出去,把那個可憐的女人留在家裏。人有記憶。面對今天的孤獨和冷落,回憶過去使之成為我的,相比之下,怎能不讓人心痛?有時在夜深人靜時,她會夢見她的勝利,被她滾燙的淚水從夢中驚醒。其實就算不做夢,壹天也不知道要想多少次。浮梁:縣名,轄於江西景德鎮北部。又紅又幹:滿臉都是淚和粉的樣子。
從“她的第壹首吉他音符讓我嘆息”到最後的“這位九江官員”。我的藍袖濕了”,二十六句是第四段,詩人在其中表達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表達了對琵琶女的同情。唧唧:嘆氣。“我們都不快樂——直到天盡頭,我們相遇。我們理解。熟人有什麽關系?."第二語言的強烈感情,古往今來失落者的眼淚,也為古往今來失落者觸發了壹次壹見鐘情的機會。出自《我來了,壹年前,遠離京師》,以下十二句描寫詩人貶謫九江以來的孤獨感。他說:“九江那麽遠,我整整壹年聽不到音樂,既聽不到弦,也聽不到竹。我的住處靠近河邊的城鎮,低矮潮濕,房子周圍長滿了苦澀的蘆葦和泛黃的燈心草。早上和晚上在這裏能聽到什麽??布谷鳥流血的叫聲,猿猴的嗚咽聲。在繁花似錦的春天的早晨和月光照耀的秋天的夜晚,我經常拿起酒,獨自壹人喝完。當然還有山歌和村裏的風笛,但它們粗糙刺耳,在我耳邊刺耳。”地形荒涼,環境惡劣,眼神憂傷,沒有什麽值得高興的。事實上,這很大程度上是詩人自身苦悶和感同身受的結果。我們來對比壹下《水滸傳》中宋江稱贊江州的壹段話。他說,“雖然我在這裏犯過罪,但我還是看看真正的山和水。”那裏雖然有幾處名山古跡,但是沒有這樣的風景。“詩人的悲傷和沮喪完全是他的政治打擊造成的,但他不能這樣說。他只是含糊地說自己也是壹個“淪落人”,自己在這裏“隱居生病”,其他所有的斷腸之痛都被壓到了心底。這就是為什麽他的所見所聞都讓人心酸。然後作為壹個平等真誠的朋友,壹個患難之交,他由衷地贊美和感謝琵琶女的精彩表演,並請她再彈壹曲,他要為她寫壹首長詩《琵琶行》。琵琶女不願再與人交往。後來她見詩人如此真摯動情,便定了調子,奏出了更悲愴的曲子。這首曲子讓所有的聽眾都哭了。多愁善感的詩人呢?看他藍色的前胸。已經濕透了。拉弦:拉緊琴弦以提高音調。藍色:八、九品的便服,司馬是九品出身,所以穿藍色。
這首詩的藝術性很高。第壹,他結合歌者和歌者的思想感情,說妳也在說我,我也在說妳。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人生經歷後,詩人以為她們是“我們倆都不幸福——天荒地老”;詩人講述自己的身世後,琵琶女是“...被我說的話感動了,她楞在那裏壹會兒”,琵琶女又彈了壹曲後,詩人更是“這九江官。我的藍色袖子濕了。”知心朋友處處感人,處處有愛。其次,詩中寫風景、寫音樂的手法高超,與寫人生經歷、抒發悲涼緊密結合,氣氛壹致,使作品自始至終沈浸在壹種悲涼悲涼的氣氛中。再次,作品語言生動傳神,概括力強,而且簡單靈活,所以全詩膾炙人口,易於背誦。比如“然而在她向我們走來之前,我們已經叫了壹千遍,催促了壹千遍,她仍然把半邊臉藏在她的吉他後面不讓我們看見”;“不要有黑暗的感覺和憎恨生活,在沈默中比在聲音中說得更多”;“門前的車馬越來越少,最後她把自己嫁給了壹個商人”;有時在深夜她會夢見她的勝利,被她滾燙的淚水從夢中驚醒;“我們都不快樂——直到天盡頭,我們相遇。我們理解。熟人有什麽關系?”,等等都是美麗動人的句子!
白居易本來就是壹個關心下層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詩人。這壹次,他用淺顯的語言,描繪了壹個風塵女子感人而又令人憐惜的形象。因為這首詩,白居易的名字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三十年後,在壹首寫給白居易的詩中,唐玄宗說:“孩兒能解《長恨歌》,胡兒能唱《琵琶行》。連少數民族的孩子都能背出來,更何況是有點文化的漢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