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在中國畫中,什麽是學院派繪畫,什麽是文人畫?

在中國畫中,什麽是學院派繪畫,什麽是文人畫?

宮廷裝飾畫

簡稱“院體”、“院畫”,是中國畫的壹種。壹般指宋代翰林畫院及其後期宮廷畫師的畫作。也有專指南宋畫院的作品,或泛指模仿南宋畫院風格的非宮廷畫師。這類作品主要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和宗教內容為主,以適應朝廷的需要。他們講究法度,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為時代不同,畫家專長不同,所以他們的繪畫風格也不同,各有特色。魯迅先生說:“宋的院體畫要放棄柔弱溫婉,細致入微的方面是可取的。”(論《皆街亭雜文》中的“舊體取用”)

在唐代,趙旭和祭祀在中國建立。五代時,在西蜀、南塘等地設立畫院。宋代建立翰林畫院,選拔優秀畫家為朝廷服務。歷代畫院所畫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多要求無色、細致、瑰麗、構圖嚴謹、色彩絢麗,有的裝飾性很強,故稱為機構畫。

文人畫,又稱“文人畫”。壹種中國畫。泛指中國封建社會文人墨客所作的畫。與宮廷畫院的民間畫師和專業畫師的繪畫不同,北宋蘇軾提出“文人畫”,明代董其昌推崇“文人畫”,以王維為創始人,是南宗的始祖(見《南北宗》)。但在舊時代,它常常被用來擡高文人階層的繪畫藝術,輕視民間畫家和機構畫家。唐代張彥遠曾在《歷代名畫筆記》中說:“自古善畫者,不衣冠飄逸,而優於他人,非顏所能及。”這句話影響深遠。現代陳衡恪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識、才情、思想,有了這四個要素,就可以完善。”通常“文人畫”以山水、花鳥、梅花、竹、菊、木石等為題材。,以此來表達“精神上的精神”或個人的野心,有時也包含著對民族的壓迫的感情或對腐朽政治的怨恨。他們推崇“士氣”和“壹品”,崇尚藻趣,講求筆墨趣味,擺脫雷同,強調神韻,非常重視文學書法的修養和繪畫意境的創造。姚茫父的《中國文人畫學序》曾有很高的評價:“唐王祐成(魏)助詩入畫,然後由筆生趣,法隨意變。不必說宮商,山山皆韻,義不必比繁華。”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水墨畫、寫意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文人畫是具有文人趣味和文人思想的畫。與中國畫的山水、花鳥、人物三個方面並不並列,在技法上也與繪畫、寫作沒有區別。他是中國繪畫中山水、花鳥、人物的交匯點。陳衡恪在解釋文人畫時說過,“不要在畫中講究藝術,而要看到畫外許多文人的感受”。這,所謂文人畫或文人作畫,“知畫為物。”也是有靈性的人,思想家,活動家,非工具的人,非純粹的人。“說明文人畫是文藝的、哲理的、抒情的。在傳統繪畫中,其獨特的“雅”不同於工匠畫、院體畫,是獨壹無二的。

種族發生

文人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張衡和蔡邕都有畫名。畫雖未代代相傳,但古籍中有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姚最的“不學做人,自娛自樂”成為文人畫的中心論點。歷代文人都尊之為畫旨。宗炳的誌向是“明心觀道,臥遊”。充分體現了文人自娛自樂的心態。唐代詩歌盛行,大詩人王維以詩作畫。使後人視他為文人畫鼻祖。他的畫成為後來文人畫家的典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已成慣例,代代相傳。

在兩宋時期,出現了許多偉大的文人,如蘇軾、黃庭堅、米芾父子。他們在王維文人畫派的基礎上,用書法作畫,練習和發展自己的水墨畫技藝。鄧椿的“畫家,文之極”理論,將“文”與“畫”緊密結合,是壹套系統的文人畫理論,對文人畫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此時蘇軾提出的“文人畫”概念,使文人畫離成熟又近了壹步。

進入元代,文人畫進入繁榮期。元朝統治者重武輕文,導致更多文人從事繪畫。最著名的文人畫家是黃、王蒙、倪瓚和真武。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元四家”。他們的畫多以“隱逸”、“高隱”、“小隱”、“漁隱”為表現,以“出世成仙”的姿態表達文人階層的孤傲空靈之情。在藝術上,它崇尚“高雅”、“質樸無華”、“天真無邪”。理論上主張“避筆法”、“不求雷同”、“聊以避胸”。這壹時期,詩歌和書信的印刷逐漸進入畫面。不僅成為布局的壹個組成部分。而且更直接的表達了作者的內心。詩書畫印融為壹體,詩畫相連,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詩集中於畫意,也標誌著這種文人畫形式的完善。

明初,文人畫處於繼承和發展時期,出現了“吳派”和“浙派”。沈周、文徵明、戴進是這壹時期的重要代表。直到明代中後期,理論家、畫家董其昌根據蘇軾的“文人畫”理論,進壹步提出了繪畫分南北、文人畫的理論,文人畫的名稱才正式提出並使用。同時確立了文人畫作為南宗的地位,甚至成為中國繪畫觀念的最高認識。

清代文人畫全盛時期,湧現出許多頂尖的文人畫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四僧”,其中以八大山人和石濤最為突出。作為晚明遺民,他們在書畫中表達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八筆奔放,放縱,凝練,造型誇張,意境冷峻。石濤努力觀察自然,鄙視追隨其後的畫家陳翔殷,壹生崇尚“筆墨當與時俱進”、“法當自立”、“尋盡奇峰而稿”。他的思想對後世“揚州畫派”、“揚州八怪”、虛谷、趙、任伯年、吳昌碩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藝術特色

文人畫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山、漁隱逸,文人通過描繪所能看到的自然風光來抒寫自己的感受。在他們眼裏,梅、蘭、竹、菊、山、漁隱居,不再是純粹的自然風光,而是君子的化身。梅,禦寒抗雪,玉骨冰肌,孤芳自賞;蘭花,淡雅芬芳,芳草自憐,潔身自好;竹,謙和渾厚,直桿淩雲,高風亮節;菊花傲霜,傲嬌;山水漁獵隱居,淡泊塵世,淡泊名利。文人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豪氣或者苦悶。表達自己的清高與優雅,因公因私,因國因家。有陶謙的“采菊東籬下,悠然南山間”;蘇軾作《直竹》雲,“竹生時,壹株壹株生”;有真武,道士叫梅花,說梅妻鶴死;還有因為亡國而失去土地的鄭思肖...雖然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受到道家和佛家的撫慰,但也不乏溫柔浪漫。

文人畫重在意。杜甫所說的“妳把妳的全部生命集中在壹根絲綢上”是巧妙的,令人難忘的。倪瓚道:“畫師只是無心,不求形,聊以自娛,寫在胸中。”文人畫強調簡單,凡是幹的都可以簡化,甚至簡單到“零”,既白又空。“白就是黑”,空和白是為了“多”和“夠”。為了滿足,空白可以給人無盡而深刻的感受,就像“無聲勝有聲”。文人畫重書,張彥遠在《歷代名畫錄》中說“壹個人骨氣的出現,是以其意,依其筆,故凡能寫者,皆可畫”。趙孟頫詩雲\ \ \ "石飛白如刷,寫竹須八術。如果有人能明白這壹點,妳應該知道書法和繪畫是壹樣的”。柯對竹畫的看法是“竹莖寫篆書,枝寫草書,葉寫八分或用的筆觸,木石寫斷簪股,留漏痕”。文人畫強調筆墨的趣味,用筆墨幹濕、濃淡、潤澤的微妙變化,用簡單的墨色概括大自然的絢爛。

這些在繪畫中表現出來的獨特的強烈的主體意識是文人畫的精髓。

當代文人畫家

當代中國從事文人畫創作並取得壹定成就的畫家很多,如邊平山、朱新建、王和平、北語、張宗為、王維新等。

當代文人畫家介紹

霍春陽,1946年出生於河北,196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現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教授,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畫院外畫家,天津市青年美術家協會顧問,人民日報神州書畫院特聘畫家,新華社新華書畫院特聘畫家,中央電視臺書畫院特聘畫家,碩士生導師。霍春陽致力於元明清以來的文人畫傳統。他在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認真欣賞自然之美後,致力於追求空無壹物的藝術境界,以“凈化人心”為創作宗旨。是中國傳統寫意花鳥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壹。

邊平山簡介:

1958年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著名畫家研討班。曾任榮寶齋出版社編輯,編輯美術書籍100余種,獲全國優秀編輯壹等獎。現以職業畫家的身份生活在上海,出版了3種邊平山畫和20多種作品集。

1958出生於北京。

1987參加了在中國新文人畫舉辦的南京和福州展覽會。

1988組織發起中國新文人畫及其學術活動。同年參加四川美院舉辦的“十人畫展”和天津美院舉辦的“九人畫展”。

1989參加上海美術出版社《朵雲軒》雜誌舉辦的“紀念柳宗元全國書畫展”,獲二等獎。

1989參加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的“中國新文人藝術展”及研討會。

1990參加北京中國畫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舉辦的“中國新文人畫展”及研討會活動。同年參加國畫研究院舉辦的“90春季藝術展”。

1991年在中國新文人畫參加山東展暨研討會,在北京當代美術館參加“五個年輕人展”。同年參加在臺北舉辦的“邊平山畫展”,出版《邊平山畫集》。

1992參加了在中國新文人畫舉辦的甘肅展。同年出版了《中國五位青年畫家作品集》。

1993參加了在中國新文人畫舉辦的展覽和研討會。

1994參加了在中國新文人畫舉辦的南京展。同年,他為《中國十大詩人》(精)壹書配圖。

1995參加中國新文人畫上海展、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術展並獲至誠獎、第九屆全國花鳥展、哈爾濱美術學院舉辦的全國山水畫邀請展、南京藝術學院舉辦的北京四人展、河北師範大學舉辦的教學展。同年出版精裝畫集《中國水墨畫家——20世紀末邊平山畫集》。

1996參加了在中國新文人畫舉辦的杭州展覽會。同年,他辭去編輯壹職,定居上海,並與臺灣省山美術館簽約。

1997參加新文人畫京展、文化部舉辦的“本世紀中國水墨畫展”、在廣州舉辦的“全國中青年水墨畫展”、在上海舉辦的“迎九七回歸”。同年,榮寶齋出版社出版了《邊平山畫集》,中央電視臺錄制了專題片《優雅的男人——畫家邊平山》。

1998組織發起“中國當代藝術家聯展(第壹次)”及研討會。同年參加江蘇畫報與加拿大合辦的國際聯展,在蘇州舉辦的“江南四人展”和上海藝術博覽會。

65438-0999參加上海藝博會,出版個人專輯《看圖》。

2000年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同年參加在杭州舉辦的“金色池塘——卞平山作品系列展”和在石家莊舉辦的“中國繪畫名家邀請展”,出版個人畫集《金色池塘》、《卞平山散文集》。

2001參加上海藝博會。同年參加浙江省美協舉辦的浦江國際水墨學術邀請展、浙江臺州舉辦的卞平山作品觀摩展、廣州東莞藝泉社舉辦的卞平山作品展、浙江湖州舉辦的中國新文人畫第十壹屆畫展。

2002年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和上海美術館舉辦的“國際水墨邀請展”。同年參加“上海中日書法展”。

2003年參加臺灣省冠翔藝術主辦的“今昔——新文人意境展”、上海抽象藝術油畫展、上海春季藝術沙龍、杭州劍鋒水墨畫展、湖南畫院舉辦的“中國新文人藝術展”。同年參加在香港舉辦的邊平山《金色池塘》系列展和在美國佛羅裏達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邀請展。

土寨、丁樓的主人王勇等。1948年3月生於北京,山西太原人。197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

李可染教授和梁樹年教授是中國畫系的研究生,主修山水畫和書法篆刻。1981年在研究生畢業展上獲葉韶稱號。

給壹等獎,留校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書法藝術研究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會員。

會議副主任。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出版,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並出版多部特藏。當前的中美洲

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東方藝術交流學會副主席。

朱新建出生於南京,1953。1980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留校任教。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職業畫家。1987年為上海美術電影廠、中央電視臺設計過《老鼠嫁女》《金元國歷險記》《皮皮魯》《魯西西》等動漫角色。作品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展,並參加重要展覽。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

出版《筆墨隨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水墨素描,戲曲人物,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等繪畫作品集。

張宗為,本名崔建利,1974,山東淄博人。他現在住在北京,是壹名職業畫家。邊平山,知名畫家,弟子,大型藝術文學《中國藝術三十年》責任編輯,《中國藝術》畫報雜誌責任編輯。曾就讀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北京榮寶齋畫院首屆中國書畫家高級研修班,師從邊平山先生、板村先生、史國良先生、王和平先生。2001在山東舉辦首屆個人書畫作品展,參加2005年海峽兩岸藝術交流展,中國當代中青年畫家學術交流展,參加2006年畫風市集-當代中國畫家邀請展,零水墨-齊魯邀請展等重要學術展覽。國畫作品及專題介紹在多家專業報刊發表,並出版了《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系列·張宗為作品》。

王偉新1995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工藝美術系,1996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王偉新書畫。

藝術展。作品參加北京青年美展、中國畫家五人展、當代水墨探索展。

四人畫展,名畫荷花展。作品發表在《美術》、《中國畫家》、《青年書法報》和《中國》上。

在《書畫報》、《書法報》、《央視書城畫廊》等媒體進行專題介紹。王偉新發表於1999。

壹批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