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欣賞詩歌和散文

如何欣賞詩歌和散文

三維目標

1.反復閱讀,由表及裏,通過了解人物的外在特征來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

2.分析比較每篇文章中人物的人生經歷和命運,解讀作者的思想感情。

單元解釋

本單元精選國外著名作家的散文,體現了他們不同的寫作特點。自拍帶給我們的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徹底了解自己的方法。這個方法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蒙田文學風格的三個特點也值得我們仔細研究:壹是人物外在特征與內在精神的統壹;第二,文章采用循序漸進的敘述方法;第三,博學的蒙田善於引經據典,舉例說明,文筆流暢自然。蕭伯納筆下的貝多芬,是壹個奔放、激情、狂野的音樂巨人。他的個性如此出眾,在音樂史上的成就又如此巨大,而這壹切,作者並沒有直截了當的交代,而是把他放在人類音樂發展的長河中,自然而然的和很多上壹代的音樂家進行對比。這種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雨果對喬治·桑的崇敬,本質上是對壹種女性獨立精神的宣傳和欣賞。喬治·桑是自由女神。她關註男女平等,維護女權。她是女性的典範,是法國的驕傲。當我們研究雨果的文章時,我們應該理解他不可阻擋的氣勢。卡萊爾集中體現了“愛默生風格”,即不追求華麗的辭藻,洗滌語言,運用生動的比喻,善於抓住人物的突出特點,使卡萊爾獨特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話題介紹

散文家是世界上另壹種英雄。他們的心裏壹直包含著壹些美好和感動的東西,從苦難中掙紮過來,用自己的痛苦給人帶來歡樂。他們把眼淚變成珍珠,編織了“人生最美的童話”,把愛傳播到世界,溫暖了全人類。這些誠實真誠的藝術家的雜文大多飽含情感,文字優美幽默,在廣闊的藝術空間裏還原了人物豐富多彩的情感經歷,教會人們什麽是真正意義上的生與死。所以,他們屬於那些因心而偉大的人。

羅曼·羅蘭說:“我所說的英雄,不是被觀念或力量所支配的人,而是只憑內心而偉大的人。”可悲的是,在這個越來越物質崇拜的時代,很多人已經不相信“英雄氣概”了!今天,就讓我們從這些散文家的傳記中,走進先人的藝術世界,重溫久違的心靈之夢。

問題指導

1.蒙田在《自畫像》中坦言:“我過著悠閑的性生活,我非常喜歡自由自在。我有心這樣做。”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說:“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努力,太努力的人永遠不會聰明,善於消磨時間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古人也說:“五十年來,忙的人不應比閑的人強。”(白居易《閑遊》)妳還知道哪些關於“閑”的名句?如何理解“休閑”這個詞?

答:莊子《同源論》:“終身服務未見其成,厭倦服務不知其歸。”汪哲《減玉蘭(青山綠水)》:“青山綠水,得道之人當閑。”程顥:“閑時無事閑,睡時無事紅。”趙可《好事近(壹合雪聽窗)》:“倚窗看六窗飛,風必止。”

蒙田和英國散文家愛稱自己為“閑人”,甚至贊美“懶惰”和“流浪漢”,就像雲中的野鶴壹樣獨立,超然於世。蒙田文集的宗旨是“閑話家常,抒發情懷”。這些哲學家和所有人所推崇的“閑適”不是懶惰,而是掙脫正統和教條的束縛後獲得的壹種精神自由和創造光環。在中國古代,所謂的“懶道士”、“笨手笨腳”、“傻老頭”,甚至老莊禪,都與這種“閑人”同宗同源。“閑”真的是人類智者的天性,也是寫散文、雜文的第壹要義。“閑人”的素養是這種隨性風格的基礎和靈魂。歷史上很多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學者,原來都是懶到“窗前的草是綠的”地步的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