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郭楊》的賞析?

古詩《郭楊》的賞析?

贊賞: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寫的。詩人回顧自己壹生的壹兩句話,但限於篇幅,在寫作中,他舉了兩件事:入仕和敗仗。中間的四句話與“戰亡”息息相關,清楚地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認識:國家動蕩,亡國悲劇不可避免,個人命運更無從談起。但面對這壹巨變,詩人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對自己在軍事上未能取勝深感遺憾,從而扭轉了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感到特別難過。從字裏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大痛苦,以及自責與自嘆交織的淒涼心境。最後兩句是文天祥對自己命運的毫不猶豫的選擇。這讓之前的感情和恩怨平添了壹份悲壯激昂的力量和自信,呈現出壹種獨特的清高之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美,遠遠超出了語言和文字的範疇。

原文:

《穿越零洋》文天祥

壹旦努力來了,身邊的明星就少了。

山河破碎風飄,人生經歷跌宕起伏。

恐懼灘頭說恐懼,海洋裏有壹聲嘆息。

自古以來,人生無死,取丹心,照青史!

翻譯:

回過頭來看,我早年進科舉經歷了很多磨難,到現在戰消協已經生存了四年。國家危亡如風中柳絮飛揚,個人經歷如陣雨中的浮萍。我現在還被恐懼海灘的慘敗嚇到。淩被元軍抓獲,在大都被禁。忽必烈賞識他的才華,親自投降,與高官厚祿,文天祥毫不動搖,哀嘆我孤家寡人。自古誰能長生不老?我想留下壹份愛國的忠誠來反映歷史。

創作背景:

這首詩可以在文天祥的《南指南》中找到,其日期為公元1279年(宋襄公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五坡嶺戰敗被俘,被帶上船。次年途經伶仃洋時寫下這首詩。後來被押解到崖山,張洪範逼著他寫了壹封信,讓堅守在崖山的張士傑、盧秀福等人投降。文天祥不服,出示這首詩以示野心。努力遇到壹條路,身邊星星很少。山河破碎風飄,人生經歷跌宕起伏。恐懼灘頭說恐懼,海洋裏有壹聲嘆息。自古以來,沒有人在生命中死去,留下壹顆照耀歷史的心。這首詩是文天祥《南行記》的名篇之壹。大約是祥興二年(1279),第二年正月被元軍攻占。南宋時元軍元帥張弘範逼其下詔投降堅持海上抵抗的張士傑,遂作此詩以慶節日。

寫作特點:

全詩概括了作者壹生中的重大事件,敘事與表達相結合,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詩的前六句誇大了哀、怒、苦的情調,後兩句轉而寫出了壹首激昂慷慨的絕唱,收到了震撼人心、驚天動地的效果。

作者介紹: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0月9日),本名善,後改為宋瑞,冀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文山人,南宋末年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士傑並稱“宋末三傑”。寶玉四年(1256)狀元,先後為寧水師判官府、刑部郎官、江西郎官、尚書郎官、湖南靈官、贛州知事等官事簽名書。1276年,被派往元軍軍營談判,被扣押,後脫險經高郵卓壯至泰縣塘灣,從南桐南返。祥光元年(1278),被張弘範擊敗俘虜。他在獄中掙紮了三年多,於1283年10月9日在柴市平靜地死去,享年47歲。文天祥以忠義英雄之名流傳後世。被俘期間,元世祖用高官厚祿勸他投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其生平事跡為後世所稱道,包括《過零與丁洋》、《文山詩集》、《南歸》、《未來指南》和《宋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