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端午節作文1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因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於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們組織船只在河裏搜尋屈原的屍體。同時,為了防止詩人被魚蝦吃掉,他們把粽子扔到河裏餵魚蝦,讓魚蝦吃不到詩人。後來,為了紀念他,人們把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
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很多人都把它和數字“五”聯系在壹起。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來綁小孩的手腕和腳,稱為“長生繩”。系上這根線會給孩子們帶來好運。
端午節,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插上柳條、艾草等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大人們給我們準備了水,在水裏放了些艾草,給我們洗澡,希望我們壹年不生病。
大人也給我們包餃子,做涼糕,放鞭炮,很小的孩子背上背著壹個小錢包。家家戶戶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朋友們,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快到了。歡迎來我的家鄉和我壹起度過。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五月初五端午節,家鄉的習俗真多!
吃粽子是我家鄉不可或缺的習俗。糯米泡兩三個小時,粽子葉泡。泡好後,將粽子葉折成筒狀,放入糯米,再放入壹些棗和花生,最後用糯米塞上,包成四邊形,用線系住,壹個粽子就包好了!粽子煮個四五個小時就好了。剛煮好的粽子有棗的甜味,有花生的香味,又軟又粘。
穿紋線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五種顏色,俗稱“五行”,有避蛇作用,壹般佩戴到當年六月初六。在那壹天,人們把他們的紋線扔進草地,祈求和平、幸福和好運。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亮點。那壹天,人們聚集在龍泉湖,人山人海。隨著鼓聲,他們觀看了龍舟劍飛,精彩有趣的龍舟比賽表達了家鄉人民的喜悅和慶祝。
家鄉的風俗豐富多彩,粽子的香甜,艾蒿的清香,香囊的藥香,令人難忘...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在農歷五月初五。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到了,大家早早起床,把米裝在竹筒裏,扔到河裏餵魚蝦。因為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投江自殺,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身體,他扔下壹根竹筒去餵魚蝦。
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雄黃有消除疫疾的作用,也是因為白蛇的故事,喝了雄黃酒後,白蛇幾乎呈蛇身狀,所以人們要辟邪時就會喝點雄黃酒。
我的家鄉鹽城在端午節有許多習俗。早上,奶奶買了不同葉子和糯米包的餃子,有甜的蜜棗和紅豆,還有鹹的肉餡餃子。味道好極了!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上掛艾葉。為了防止蚊子叮人,他們的門上掛著艾葉。
奶奶還用彩線縫了壹個香囊,可以辟邪,好看,還能散發出濃濃的香味。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家鄉壹個特殊的日子——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南陽。我的家鄉有獨特的端午節習俗,比如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喝雄黃酒,還有熱鬧的賽龍舟。
每到端午節,最有意思的就是包粽子。我媽會提前準備粽子的葉子和材料,自己包粽子不容易。看到媽媽熟練地包粽子,我也想包壹個。我拿了壹片大米和紅棗葉,用繩子綁好,費了好大勁才包了壹個。雖然沒有媽媽做的漂亮,但這是自己的勞動,我還是很開心的。
端午節每天早上,我都會早起,用媽媽提前準備好的水洗臉。據說這水頭那晚被嫦娥下了藥,洗完臉壹年都不會生病。
桌子上已經擺滿了熱氣騰騰的粽子、雞蛋、鴨蛋、大蒜等。我很快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這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帶給我很多歡樂和喜悅。我喜歡我的家鄉。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重陽節、中秋節、春節、清明節、國慶節等等。但是我最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小時候爺爺給我講過壹個傳說:從前有壹個楚人,名叫“屈原”。他是壹個正直的大臣,但是他掉進了河裏。當初楚人不願意讓屈原死,所以很多人劃船去救。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我們會劃船紀念,也會把糯米或者蒸餃扔到河裏。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也有許多習俗。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人們會做糯米飯或買粽子和家人壹起吃。也有人買粽子紀念屈原,希望屈原能給全家帶來幸福安康,讓在遠方工作的壹家人平安無事。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在我心中沒有任何節日可以取代它。在我心裏是貴的。端午節――妳永遠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的前壹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壹盆盛有艾葉的水,放在外面。端午節早上,全家人洗臉的水要從這盆水裏取。有的孩子家人壹大早就把孩子叫出來,說孩子是邪靈。
傳說嫦娥的玉兔在煉丹的火爐裏,於是有了這個端午節。淩晨,弟弟被媽媽叫出去,說要去洗澡。我哥洗完澡回來說:“太冷了。”我和弟弟也用艾草水洗澡洗臉,艾草水也能辟邪,還伴有淡淡的清香!用這樣的水洗澡洗臉,總讓我有安全感,心想:這壹年我又健康了。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吃了奶奶和媽媽包的粽子,好開心!吃完後,我們還可以觀看精彩的龍舟比賽。太熱鬧太擁擠了。每個隊有二十多人。有人在打鼓,有人在使勁劃。我想我長大後會去試試龍舟比賽。
這時候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張劍鋒“前舟得水,後舟失勢刮。”這個端午節我很開心!
我的家鄉是信陽,這是壹個具有濃厚古代風格的城市,至今仍保留著許多節日習俗。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早上,媽媽都會從菜市場買壹些艾葉,貼在門上或者窗戶上。我媽說可以防蚊,驅蟲,辟邪。然後奶奶拿出事先泡好的糯米和竹葉,開始包粽子。奶奶總是在粽子裏包不同的材料,有蜜棗,紅豆,葡萄幹。放學後,我壹邊吃著最愛吃的棗粽子,壹邊戴著奶奶縫的香囊,出去玩。就這樣,整個端午節都是在粽子和香包的香氣中度過的。每每想起端午,就忍不住聞到久違的清香,回味無窮。
我想當我長大後,無論我在哪裏,我都會保持這個節日的傳統習俗。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沈澱,我們有責任傳承下去。
在我的家鄉,人們通常把端午節稱為“五月節”。每到端午節,家鄉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北大橋。從端午節的第壹天晚上到晚上十點多,都是人。端午節,我們都是早起,然後去北大橋玩,從淩晨三點出門到下午五點。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不僅僅是吃,還有玩。吃粽子是肯定的。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推著車在街上買粽子。插艾草的時候,老人們會摘下來或者買壹把艾草,放上壹個葫蘆,掛在門上。至於為什麽,我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壹部分。我們在這裏看不到龍舟比賽,這也是端午節的壹大遺憾。端午節我喜歡買五顏六色的繩子系在脖子上,幾個月都不摘下來。
端午節的習俗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端午節是壹個神聖的節日,也是壹個偉大的節日。各地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除了春節,每年最期待的節日是端午節。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端午節。
慶祝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習俗,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粽子和糯米做的糕點。在門前或者窗臺上放壹把艾草,聽老人們說可以驅邪。
每到端午節,我都能吃到奶奶做的好吃的涼糕,裏面有很多紅棗、葡萄幹等好吃的東西。
據說在古代,詩人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不已,但又不忍壹直拋棄自己的祖國。農歷五月初五,他投河自盡。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把這壹天定為端午節,也叫端陽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早上,我和媽媽來到街上。不知怎麽的,我們發現街上有很多人。他們都拿著壹些小樹枝。我非常驚訝,問媽媽:“媽媽,他們今天用小樹枝做什麽?”媽媽笑著說:“傻小子,那不是樹枝,是艾葉。他們把艾蒿帶回家,掛在門窗上,驅趕蒼蠅蚊子,辟邪。”我對我媽點點頭說:“我明白了,我們挑些艾條掛在我們家門口吧!”“我媽媽同意了我的請求,於是我們去河邊摘艾葉樹枝...
中午,我們家做了壹頓豐盛的飯菜。除了我們通常在假期吃的家常菜,還有許多漂亮的三角形粽子,聞起來很好吃。我馬上拿起壹個更大的粽子,剝開它的葉子,吃著白糖做的白嫩糯米,好吃極了。我問爸爸為什麽端午節吃粽子。我父親告訴我,他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中國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我終於明白端午節的真正原因了。
端午節真的很快樂和有趣。不僅可以吃到好吃的,還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放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