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的產生和目的。
清朝乾隆年間,秘密結社迅速發展,尤其是在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和廣東。人多地少,人口迅速增長,窮人生活困難。很多人背井離鄉,外出謀生,為了生存迫切要求聯合自己分散的力量。乾隆年間已有人指出:“福建地域遼闊,臨海深谷,最易藏奸。”這壹年(指乾隆七年),福建、廣東早稻收成不佳,米價飛漲。但福建百姓兇悍囂張,倚海造反,劫官劫掠司空見慣。"
此外,福建和廣東的戰鬥之風很強。乾隆十九年,福建按察使德叔在《集技勤》中指出:福建人“學之堅韌,勇而無情,不顧頑拗,學拳如饑。常造會名,凝聚聲勢。”“其本意無非是抵禦外侮,久而廣交朋友,或勇武有術,或肆無忌憚聚眾,故刊假印,散假薩格勒布,驕橫迷惑。”廣東也常有“大族欺小族,強族欺弱族,結黨扶樹,勇武無情”的打鬥案例,而且往往“百人互相廝殺,料殺而後快”。這種戰鬥方式也為秘密結社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環境。
清代中期,城鄉商品經濟發展到壹定程度。福建、廣東等省的農民和手工業者正處於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化的過程中。他們的經濟地位極不穩定,內部分裂不斷。相當壹部分人不得不到外地謀生,人口的快速增長加速了這壹進程。有大量的小商販、小手工業者、雇工和其他沒有固定工作和生活來源的流浪者。秘密交往成了他們相互交流的最佳方式。乾隆二十六年(1761),福建漳浦縣僧人提希將原來的壹個結義組織改革為壹個異姓組織,創立了天地會。通過會中領導和骨幹的不斷努力,天地會已經從壹個規模不大、普通的不同姓氏的結義團體發展成為華南地區最重要的秘密社團之壹。
天地會最初的口號是“追隨天道”。據乾隆五十二年(1787)在廣東饒平縣被捕的天地會成員徐阿燮說,有壹首大家都要背的歌:“日月馬路約”。林的口號是“追天”、“除貪官”;福建漳浦縣張媽要求起義時,也是以“順天道”為口號,張媽要求自稱“順天將軍”。乾隆五十七年,福建泉州陳肅老人開展復興天地會的活動,以“按源分國”為口號,創建了“越墨社”,含蓄地暗示了源自林的含義。統治60年後,臺灣省和陳洲泉走到壹起,提出了“從天奪取國家”的主張,在奪取政權上頗有政治意味。嘉慶初年後,天地會的會書、團書、詩詞中逐漸出現了“反清復明”的字樣。嘉慶五年(1800),廣東的邱大欽等人聚會時,盟書提到“復明”。嘉慶六年(1801),廣東海康縣林天申等時。總結會議,有壹個聯盟聲明說:“復得光明,則姓萬,歸洪宗,共掌朝政,壹旦聚集,名垂千古。”嘉慶七年(1802),廣東博羅陳四事時,旗上寫有“戰天下,順明而約”字樣。嘉慶十壹年(1806),江西杜世明等人聚會時,盟書上出現了“改江山為漢室,為朝臣,為朝臣,李柱宏”。嘉慶十二年(1807),在蒙古受訓的尹誌平在《登記修錢捆部(書)》的空白處,寫下了“單斬清奸”、“斬北歸明”等帶有強烈反滿思想的詩句。嘉慶十六年(1811),廣西東蘭姚大臯等人聚會時,會書中也有不少反清詩句,如“知天下當明,萬裏約當明”“福明當明,同心爭勝國”。
天地的蔓延。
從成立到嘉慶、道光年間,天地會不僅在數量上迅速增加,在地域上也逐漸擴大。福建、廣東兩省的天地會幾乎遍布全省,兩省移民還把天地會散布在海外和內地人口稀少的江西、廣西、雲南、貴州、湖南等地。
乾隆年間天地會在福建的傳播已經非常興盛,但主要是在漳浦、天河、雷雲、詔安等漳州縣。嘉慶、道光年間,天地會發展到更多的縣,包括建寧的浦城、建安兩縣。門州的長門、武平等縣;延平州南平等縣;泉州府南安等縣;興化府莆田等縣;以及臺灣的嘉義、鳳山、彰化等縣。
據現存檔案記載,乾隆後50年左右,與福建接壤的潮州饒平人就已經參加了天地會。嘉慶道光年間,廣東很多縣都發現了天地會的活動。如廣州的東莞、象山、順德等縣的富;肇慶的陽江、鶴山等縣;惠州的博羅、永安、桂山等縣;潮州府的潮陽、饒平等縣;連州的靈山、欽州等縣;雷州海康等縣。
江西天地會的發展與福建關系密切,其分布區域多與福建相鄰。如贛州地區的會昌、昌寧、興國三縣;寧都地區的寧都、石城等縣;建昌府廣昌縣;吉安地區的龍泉、萬安等縣;南安府南康、大余等縣。
清政府於嘉慶十壹年在廣西發現了天地會的結繩活動。道光初年,兩廣總督阮元曾提到廣西“民情淳樸”,沒有天地會的活動。後來由於外省“流民”的湧入,在廣西出現了天地會的會議活動。廣西的天地會主要是從廣東傳入的。嘉慶、道光年間,全省共設南寧府、思恩府、梧州府、柳州府、周迅府、平嶽府、玉林府、鎮安府、慶元府、四城府、桂林府等十壹府。
嘉慶十七年(1812),清廷在貴州荔波縣發現了天地會的結事活動。貴州省的天地會由福建、廣東經廣西傳入,最初出現在與廣西毗鄰的壹些州縣。如都勻地區荔波縣;興義地區興義縣;黎平地區的開泰縣和永聰縣。
天地會傳入雲南的時間和貴州差不多。嘉慶十六年,清政府發現天地會在師宗縣活動。雲南與廣西相鄰,天地會是廣西人或移居廣西的廣東人傳入的,所以天地會的組織主要活躍在與廣西接壤的地方。廣南州主要有保寧縣;華凱地區文山縣;廣西師宗縣。
湖南的天地會是兩廣客家人傳入的。嘉慶十八年(1813),天地會的會議活動最早出現在江華縣。嘉慶、道光年間,湖南天地會主要活動在兩廣附近地區,包括永州的江華縣和道州、貴陽的藍山縣。
隨著華人移民到東南亞和美洲,天地會在海外華人中傳播開來。
天地武裝抵抗。
林起義是鴉片戰爭前天地會領導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壹次武裝鬥爭。起義的直接導火索是清地方官紳搜刮天地會成員。起義持續了壹年多,壹度控制了臺灣省島內的大部分平原,極大地震驚了清統治者。為了平息這次起義,政府從福建、廣東、湖南、廣西、四川等省調集了大批軍隊,共計6萬余人,花費軍餉、物資等1000多萬元,相當於清政府全部收入的三分之壹。最後,由於雙方實力懸殊,林、莊大田等天地會頭目相繼被傅康安為首的清軍俘虜,起義失敗。
乾隆五十二年(1787),福建漳浦縣天地會首領張媽要求100多人改正。12月12日夜,他們都到漳浦縣城外的關巷提案。漳浦縣令羅澤坤得知此事,下令把守城門。並派出軍隊嚴密搜查城市,逮捕會眾。張馬秋決定早起。第七天夜裏,他帶領教眾攻打湖口水勛營,奪了錢和衣服,然後攻打漳浦縣鹽館。張麻秋等人決定壹拿到更多的物資就奪船渡海去臺灣。先後赴雷雲縣八尺門洪水、武都縣侯麟洪水,被漳浦知府、漳州鎮左穎遊擊隊徐騰蛟、漳州鎮知府常泰抓獲。
乾隆五十七年(1782)四月,天地會原教眾蘇葉、陳肅先後糾教百余人,意欲在福建同安縣“復興天地會”。當時政府發現天地會的消息越來越緊,陳粟總就把天地會改成了“月墨會”,仍然隱含著天地會的意思,讓人刻上“月”的印章和“順分”的印版,用黃紙把印章和印版印出來分發給會眾,作為入會和互認的標誌。蘇葉還寫了四首歌:“天有百分之十與水相連,地有百分之二十與火相連。”。這個占蔔是合成天地的,壹萬個千千就會變。“讓會眾背誦它作為暗語,以便互相照顧。蘇葉、陳粟等人商定在八月十五日聚在壹起,搶劫村鎮。24日,他們到馬巷時,清政府派軍役搜捕,俘虜200多人。
嘉慶七年(1802),廣東博羅、桂山、永安壹帶的天地會起義。同年八月初八,陳泗首先在博羅縣羅溪營率領天地會會眾,公開豎起旗幟,發動起義。有壹萬多人,每個人都用紅布蒙著頭。自8月15日以來,他先後襲擊了該縣的土瓜尾、劉佳偉和其他村莊。嘉慶帝緊急調遣全國各地的清軍向楊石山洛溪大營進軍。9月19日,陳在博羅、增城交界的舟山被清軍俘虜。
領袖陳亞本、蔡步雲領導的桂山天地會,正在積極準備起義,計劃在稔山、白芒花、平山等地搶劫當地的牛頭會村。牛頭人俱樂部是當地富豪家族建立的組織。參訓人員按家庭擁有的黃牛數量交錢,用於雇傭農村勇者,進行仇殺天地會。陳亞等人原定於8月15日豎起旗幟攻擊該村,但在他們動手之前,就被政府扣押了。陳亞本和蔡步雲趁機逃跑,宣也被抓起來殺了。
同年8月,永安的曾慶浩和文向天地會結拜,在本縣清溪地方牛頭會被藍監聽到。他們得到了文的,不久文死在獄中。曾慶浩在9月26日帶領兩三千人的天地會升了壹面旗。與清軍交戰後,屢敗屢戰。眼見難以抵敵,首領曾慶浩率數千人到清營投降。
鴉片戰爭前,天地會主要處於秘密傳播、發展組織、積蓄力量的階段,它的存在和傳播對清統治者構成了潛在的威脅。鴉片戰爭後,由於自然經濟的解體,加速了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他們紛紛加入天地會,使天地會這壹互助組織日益壯大。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重要力量,海外洪門(天地會)在為革命派籌集資金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