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和能力可以用註解解釋全詩的大意,可以說出作者創作的觀察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征,提高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學生可以增強對祖國山川的熱愛,激發他們用文字描繪美麗的風景。
二,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來分析詩歌的藝術特征,提高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第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會話法。
第四,教學過程
(壹)引入新課程
1.用多媒體展示西湖的圖片,讓學生試著用文字描述美麗的風景。
幾輪互動下來,老師指出了學生可能犯的錯誤:1句子啰嗦,用詞粗心;2.敘述缺乏邏輯和組織;形容沒有感情滲透。然後老師引用題目:“美麗的風景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好的詩句把它描寫的清晰細致。那我們就來看看中唐大詩人白居易是怎麽描繪今天的美景的。”
2.用多媒體呈現白居易的個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本名樂天,號香山居士,醉隱先生。太原(今山西)人。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樸實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之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話不多,但對後世影響很大。有《白常青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
3.用多媒體展示“韻”的相關知識:韻是中國詩歌的壹種體裁,是壹種風格的詩歌,興盛於唐代。押韻對格律要求很嚴格,每句話都叫幾個字。常見的類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壹首詩由八句組成,每兩句稱為壹聯壹* * *四聯。它們分別被稱為首聯、並列聯、頸聯和尾聯。每首歌的對聯和項鏈都是對句。押韻要求全詩押韻,押韻通常是平衡的;第二、四、六、八句押韻,第壹句可以帶也可以不帶。
(二)整體感知
教師設置下列問題,並要求學生與他們壹起閱讀課文:
請課後用筆記解釋全文,並找出詩中所描繪的風景的位置。
從鼓山寺北到嘉亭西,湖面上的泉水剛剛與大堤平齊,白雲與湖面上的波浪重疊成壹片。幾只早起的黃鸝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新來的燕子嘴裏含著春泥在築巢。無數五顏六色的春花漸漸迷住了人們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遮住馬蹄。我最喜歡西湖東邊的美景,我還沒遊覽夠,尤其是綠陰下的白沙堤。在第壹句話中,作者指出了地點,即鼓山寺以北的嘉亭西。
(3)深入研究
教師繼續設置以下任務,並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和回答:
1.這首詩的前兩句出現了什麽場景?這些觀察的順序是什麽?
引導學生通過互動總結:
描述了水,雲,鶯,樹,燕子,泥,花和草。這些場景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兩組:
水、雲、花、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鶯、樹、燕子和泥巴_ _ _ _ _ _ _ _ _ _ _近景,感人場景。
然後,這裏的觀察順序是由遠及近到遠,由靜及動到靜。
在這裏,老師要重點講解頸聯:“花愈來愈艷,淺草可無馬蹄”是壹種願景。因為近處看不到太多的花花草草,只有遠遠看才能看到各種五顏六色的花花草草,綠蔭連綿如水。
2.這樣寫有什麽好處?
引導學生通過互動總結:
從遠處看,由遠及近到遠,突出了美麗豐富的景觀,遠近各處都有美景,也寫出了風景太美看不下去的感覺;從動態來看,從靜態到動態再到靜態,體現了觀察的真實性,遠處的景觀體現了靜態的美感,近處的景觀生動傳神,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遠近結合,動靜相交,使全詩充滿了整體畫面的美感,並在某些部分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它既描寫了美麗的景色,又現實地反映了客觀存在,為讀者呈現了壹幅非常真實具體的西湖春色畫卷。
3.對聯中的“爭”字和項鏈中的“不”字可以“鴉”“蓋”嗎?為什麽?
引導學生通過互動總結:
妳不能。這兩處以類比的方式生動地突出了景觀的特點:壹、《幾只早鶯爭暖樹》將“鶯”擬人化,描寫了早春鶯在樹上成群結隊歌唱的情景。如果把“競爭”換成“烏鴉”,“鶯鳴樹鳴”的樣子就不夠生動,缺乏壹種動態的活潑感;其次,“只有淺草才能沒有馬蹄鐵”,意思是“草”可以化為水,只有水才能“沒有馬蹄鐵”。但是春天的綠草並不是很茂盛,被風吹起來也不會表現出劇烈的晃動,就像壹個剛剛過了馬蹄的水灣,淺淺柔順。如果這裏用“蓋”代替“不”,讀者就會失去將草與水聯系起來的想象空間,語言表達也會略顯平淡,不夠寫實。
4.除了類比,作者在這首詩中還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引導學生通過互動總結:
除了比較,還有對比法。不僅用詞對偶,而且每副對聯的上下句之間的層次和韻律都符合格律詩的要求。此外,第壹副對聯的下壹句也運用了誇張手法,誇張了春水生,白雲低垂,水天壹色的情景與雲水同色。
(4)擴展和延伸
老師再次用多媒體展示“西湖十景”的圖片。讓學生選擇壹個,再口頭描述壹遍。註意描寫的順序是否符合客觀實際,能否運用壹些修辭增加畫面的真實感,遣詞造句是否具有美感和邏輯性。
(5)總結作業
總結文章內容,請將上述口頭描述寫成200-300字的練習。
五、黑板設計
第六,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壹篇著名的傑作,用真實生動的語言高度還原了西湖的真實之美。朗朗上口,可讀性強。在課程中增加更多的閱讀環節,有助於加強學生的語感和對詩歌的感知能力,這部分應該有所提高。另外,在講解修辭手法時,要多舉例,不僅是在這首詩中,還可以在壹些學過的詩歌中舉例,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修辭運用的理解,開闊學生的思維,有助於學生在寫作中積極運用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