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告別劍橋第五段及300字賞析

告別劍橋第五段及300字賞析

以下僅供參考:

升值1:

《告別劍橋》第1節,寫的是久違的學子離開母校時的萬千離別之憂。接連使用三個“溫柔”字,讓我們覺得詩人仿佛踮起腳尖,像壹陣微風,悄悄地蕩開了;而最深的情意,竟在浪潮中,成了“西天浮雲”。同時又揭示了不可分割的感情,為詩定下了抒情基調。第2到6節描述了詩人在何康河上劃船尋找夢想。披著晚霞的金柳,軟泥上的綠草,樹蔭下的水池,都映入眼簾。兩個比喻相當準確:第壹個大膽地把“河邊的金柳”想象成“夕陽中的新娘”,讓死氣沈沈的景色變成了有生命的東西,溫暖宜人;第二是清澈的池水疑似“天上虹”,卻被漂浮的藻類碾壓後變成了“彩虹般的夢”。正是在《戀愛中的瘋狂》中,詩人如莊周夢蝶,對物和我都感興趣,覺得“波中美影蕩漾在心頭”,甘願做何康河柔波中搖曳的水草。這種主客觀相統壹的良好結構,既是妙手,也是心血;在第5和第6節,詩人打開了壹個新的意境。借用《尋夢》《滿載壹船星光,/在星光燦爛中歌唱》《但我不會唱歌》《夏蟲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四句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猶如何康河水,壹波三折!而他那種在更綠的草地和星光燦爛中歌唱的瘋狂,並沒有實現。這個時候,沈默和沈默勝過很多情話!最後壹節對應第壹個循環有三個“靜靜”。來的瀟灑,走的瀟灑。袖子壹揮,抖掉了什麽?不用說了。既然已經劍橋涅槃壹次,為什麽還要帶走壹片雲彩?全詩壹氣呵成,是對徐誌摩“詩意人生”的最好描述。胡適曾說:“他的人生觀真的是壹種‘樸素的信仰’,裏面只有三個大字:壹是愛,二是自由,三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條件能在壹生中滿足,這就是他的‘樸素信仰’。他壹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實現這壹樸素信仰的歷史。”(紀念徐誌摩)如果是這樣,詩人在何康河邊的流浪,不就是這種追求的壹個縮影嗎?徐誌摩提倡藝術詩歌。他對壹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尤其是音樂美等詩學主張深表欽佩。他甚至說,”...只有當我們明白詩歌的生命在於它的內在節奏時,我們才能體會到詩歌的真正趣味:無論妳的思想多麽高尚,妳的情感多麽激情,妳都必須徹底“音樂化”(即詩化),才能獲得對詩歌的理解...”(《詩歌出版假期》)。

另壹方面,這首詩《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節二三餐,不拘壹格,嚴謹,押韻嚴格,二四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蕩漾如漣漪,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聲音,又順應了詩人情感的潮起潮落,有著獨特的審美快感。七段詩句錯落有致,節奏在其中緩緩蔓延,頗有詩人“白袍薄郊島”的氣質。可以說,它體現了徐誌摩的詩美思想。

欣賞二:

《別了,劍橋》是壹首關於風景的抒情詩。是關於什麽的?用三句話概括:是壹種幻滅後的留戀、告別、感傷的感覺。意思是主觀的思想感情;語境是詩中描寫的客觀景物。什麽是意境?它是人物主觀思想感情與客觀景物的完美結合,形成壹幅有個性的藝術畫面,稱為意境。當然,我們欣賞徐誌摩的詩就像欣賞其他的詩壹樣,需要調動自己的生活和知識的積累,然後我們會陸續談到這首詩。

如果分析“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向西方天空的雲揮手告別”這句詩,我們可以用幾個字來概括:緩慢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帶著淡淡的憂傷。還有,再補充壹句,作為對西邊天空的雲朵的告別,西邊天空的彩霞給我們的印象是,它們為後面的描寫打下了絢爛的色彩,整個景色被夕陽映照。所以用這句話來總結,為這首詩定調。

“河邊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中艷麗的影子在我心中蕩漾”。這首詩真正描寫的是何康河的美麗。同時,古詩詞中的柳樹“柳”——“留”有送別之意,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關懷以“蕩漾在心頭”的形式表達出來。當然,他的手法是有可比性的(擬人和模仿),結合第三句說:“軟泥上的綠草油油的,在水底搖曳;在劍橋的柔波中,我願做壹株水草。”這首詩突出了康橋寧靜自由的境界,自由與美好是徐誌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出壹種愛,水草似乎在歡迎詩人的到來。第三,我認為並沒有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通之處,就是物我合壹。第二句是變客為主,第三句是變主為客,讓兩者融為壹體,讓人過目不忘。這兩首詩恰恰說明了徐誌摩與劍橋的密切關系。這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三個方面:確定理想,步入詩歌世界,在美妙的風景中抒發自己的情懷。三者緊密相連,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我們從意象中欣賞詩歌,逐漸接受詩人的心靈。第四節是轉折,“那榆蔭下的壹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彩虹,在浮躁中粉碎,沈澱出彩虹般的夢境:”這首詩采用了現實與虛構的結合。“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征手法的運用。壹池水很清,輝光倒映。“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是紅燈,是真寫。然而,池水上漂浮著許多藻類,擋住了部分輝光,零零碎碎,有的紅,有的綠,像軟水壹樣,非常生動。這個《揉面》寫得好,也是我夢想的破滅。那麽這個夢讓我們有什麽感覺呢?這讓我想起聞壹多先生為紀念長女之死而寫的壹首詩。他用了壹個比喻“像夏天的夢,像夢中的鐘”。眾所周知,夢是美好的,鐘聲是悠揚的,但卻是短暫的,所以彩虹般的夢是美好而短暫的。1927他的夢想破滅了,他和陸小曼不和,所以他很沮喪。

第五節,既然說到了夢想,妳這次來劍橋和母校是為了尋找夢想嗎?“夢想?”撐壹根長竿,慢慢追溯到更綠的草地,裝壹船星光,在星光絢爛的地方唱歌。“這首詩是徐誌摩對過去生活的記憶和懷念。他悠閑自在地在劍橋住了兩年。那個時候,他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很充實,對明天充滿希望。所以他用“壹船星星”來形容當時的生活,是有象征意義的。

最好的詩是第三首詩。往事已成歷史,回到現實還是有些傷感,所以“沈默是離別的聲音,夏蟲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這首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誌摩對康橋的感情,重點表現了離別的傷感。這首詩需要聯系其他詩歌,包括古詩詞來理解。“靜靜的是離別的聲音”是壹個比喻。如蘇軾的《前赤壁詩話》中描寫是憂傷的,笛聲是歡樂的,所以用“蕭”作比喻來說明詩人的心境。所以“靜”的動作有詩人的情懷,然後“夏蟲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凝練,為什麽壹遍又壹遍地重復“沈默”、“靜靜”、“輕輕”?這不是浪費語言,而恰恰是他的觀點。

其實“沈默”是人最深的感受。比如柳永的詩《雨圈》說“牽手看淚,無言可對”,蘇軾的詩《江城子》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回憶起妻子王福去世後的十年,他們相遇時“默默相顧,只流千淚”。“此地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揚州行別孟浩然》:“故人辭西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運用了對比法,三月春光明媚,百花盛開。不幸的是,我的朋友想離開我。比如“何處花瓣已如淚流,孤鳥已吟悲”,接下來的兩句“孤帆遠兮碧空盡,唯長江流於天。”意在文字和圖像之間。“壹言不發,很浪漫”常用來評價詩歌,意思是詩歌沒有說悲傷,卻最恰當地表現了悲傷,看著朋友離去,久久地孤立地站著,表現出深厚的感情。比如王國維說的“壹切景物詞都是感傷的詞”,“寫景物是抒情的”。所以“只看長江天上流”能引起我們很多的遐想,再比如李漁的“能有多少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只要能讓我們聯想到詩歌,就是好詩,告訴我們要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去欣賞詩歌,頭腦中才能產生類似的詩歌去理解新的詩歌。寫得好,是詩人人生經歷的提煉和升華。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通過生命之橋到達詩人的內心。比如剛離開父母的學生讀《告別劍橋》是不是感覺更舒服?為什麽說“沈默的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表達最深感情的時間和船都走了,告別的人卻站著不動,若有所思。結合“沈默是今晚的劍橋”這句話,劍橋依舊如此。詩人為什麽值得?其實反映了詩人對劍橋的深厚感情,所以“靜靜”承載了詩人的主觀感受。

第七句,“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我覺得“雲”有象征意義,代表壹個彩虹般的夢,映在水中,卻帶不走。所以,告別劍橋不是告別母校,而是告別劍橋文化,劍橋文化給他的人生帶來了最大的改變。以上是對這首詩的深刻理解。

大致說來,《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和音樂美。音樂之美是徐誌摩最強調的。第壹句和最後壹句是重復的,加強了節奏感,其中的詞語重疊,如“靜靜”、“輕輕”、“沈默”。而且每首詩都是變韻的,因為感情變了,所以到最後都不是壹個韻。然後是音音階,《我輕輕地走了》,三字音階,壹字音階,二字音階,符合徐誌摩活潑好動的性格,然後押韻。所謂建築美,壹三首排第壹,二四首排第二,空洞錯落,建築變了;另外,壹三句短,兩四句長,呈現視覺美感。音樂是聽覺的,繪畫是視覺的,視覺美和聽覺美是壹體的,讀起來會感覺很好。先說繪畫之美為詞之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清柔”等意象,色彩豐富,動感十足,富有女人味。

三者結合,徐誌摩追求“整體中求變,參差中求異”,表現出月牙般的特質和個性,所以我總結為:柔美憂郁的意境,清新淡雅的風格。

《再別康橋》是壹首優美的抒情詩,就像壹首優雅優美的輕音樂。1928年秋天,作者再次造訪英格蘭,故地重遊,詩意盎然,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化為壹系列情感,融入劍橋的美景,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中。

全詩以“溫柔”、“行走”、“揮手”、“別離雲”為開篇,然後運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出壹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美妙的意境,詳細地表現了詩人對康橋的熱愛、對過去生活的向往和對目前無可奈何的悲傷。

這首詩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的景物與想象相結合,形成詩歌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將氣氛、感情、情景融於意境之中,達到情景中的情與景。詩的結構嚴謹工整,錯落有致。全詩共7節,每節4行,形成兩個平行的臺階;1和3行稍短,2和4行稍長,每行6到8個字不等。似乎詩人有意將格律詩和自由詩的形式結合起來,使之成為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充滿民族化和現代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優美,節奏溫柔委婉,和諧自然,隨著情感的起伏,宛如壹曲悠揚的散板,輕盈婉轉,觸動著讀者的心弦。

20世紀20年代,詩人聞壹多提倡現代詩歌中的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再別康橋》可以說有三美,是徐誌摩詩歌中的絕唱。

欣賞三:

1920年秋天,徐誌摩到了英國。我去那裏是為了向劍橋大學的羅素學習。但是到了英國才知道羅素已經不在英國了,而是去了中國講學。而且羅素反對壹戰,被劍橋大學開除。後來,徐誌摩經英國作家狄金森介紹,才得以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在此期間,徐誌摩結識了北洋政府大法官和他的女兒林,並開始追求這位年輕貌美的才女。因此,徐誌摩解除了與前妻張幼儀的婚姻。不幸的是,林後來嫁給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因此,壹首《別了康橋》充分展現了徐誌摩熱情、真摯、溫柔、細膩、略帶優雅的浪漫主義人格,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了揮手,告別了西邊天空的雲。河邊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浪中美麗的影子在我心中蕩漾。軟泥上的綠草,油油的,在水底搖曳;在何康河的柔波中,我願做壹株水草!榆樹陰下的那壹潭,不是清泉,而是天空中的彩虹。在漂浮的海藻中碾碎,沈澱出彩虹般的夢。尋找夢想?撐壹根長竿,遊走回草地更綠的地方;滿載壹船星光,在星光的燦爛中歌唱。但我不會彈琴,靜靜的是壹支送別的笛子;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

徐誌摩就是這樣用含羞草般的觸覺和嬰兒般的情感來感知愛情的。正是他樸素的愛情觀為他的詩歌註入了浪漫的氣息。雖然這種浪漫不能成為現實,但徐誌摩熾熱細膩的感情在他的詩中與何康壹起靜靜流淌。

作為徐誌摩詩歌的第壹個藝術特色,是對詩歌意象的苦心經營和壹些刻意追求。他確實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意象,善於發現生活中的詩意,並將生活的意象和詩意融入作品,從而形成更高的審美境界。如詩中意象,如《別了康橋》,有雲,有金柳,有情色影,有綠草,有彩虹,有夢,有蒿草,有星光,有笛子,有夏蟲,有健康。通過情緒化,賦予客觀物象以情感色彩,使這些物象由平淡到奇特,因此全詩更顯飄逸靈動。所以《別了,劍橋》成了徐誌摩從靈魂深處寫下的壹首著名詩篇。

再看詩中的“河邊金柳”“浪中美影”,不僅在他腦海中蕩漾,更有壹種夢幻般的力量,促使他在天空中飛翔,幻想“載舟而輝,鳴於輝”。壹系列意象的形成表明徐誌摩接受了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吸收了歐洲象征主義和印象主義的特點。此外,《永別康橋》每節有四行,嚴格遵守二四押韻,每行有二三頓。全詩均勻,押韻鏗鏘,但為了更貼切地表達情感,並不局限於“句子的整齊劃壹”。“夢?持長竿”,就像平靜湖面上的漣漪,使全詩充滿了生命。“全詩的節奏符合詩人情緒的起伏。全詩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讀後余音繞梁,給人壹種獨特的審美快感。這也說明,徐誌摩壹方面吸收了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神韻和氣質,同時又根據中國白話文的特點,使自己的詩歌逐漸發展成為壹種新詩的雛形。

徐誌摩詩歌的藝術成就表現在三個方面:精神、意象和節奏。也可以說他的詩歌在藝術上具有這三個特點,而且,其實這三個方面在他的詩歌中是不可分割的:靈性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意象來體現,意象也需要通過音樂美的重要方面來完成。它們* * *同構成了徐誌摩詩歌藝術的全部,不僅使他的詩歌享有了很高的藝術地位,而且為中國新詩的發展帶來了壹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經驗,做出了其他詩人未能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