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說,在古老的壯族村落裏,有壹位外籍勞工,他有三個美麗的女兒。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嫁給了有錢有勢的人家的兒子,只有三女兒叫李梅沒有結婚。她很聰明,能唱能寫,性格獨特。她經常背著家人給窮人施舍。盡管追求李梅的富官絡繹不絕,但她都壹壹拒絕,讓父母傷透了腦筋。原來李梅已經有心上人了。他是這個村子裏壹個貧困家庭的兒子,村民們都叫他阿強兄弟。雖然阿強出身貧寒,但他心地善良,經常為窮人做好事。不管誰的農活太忙,他總會抽出時間幫忙。他家好吃的東西,村裏人都少不了,所以他得到了大家的喜愛。阿強也很聰明。雖然他讀的經文不多,但他能把它們寫下來。尤其是唱詩、唱民謠,更能觸景生情,即興創作時,民謠更是唱個沒完沒了。李梅雖然讀的經書聖書比他多,但還是拜他為師。看到李梅謙虛好學,阿強壹直把她當妹妹看待,經常在壹起討論詩歌。那年2月下旬,在壯鄉舉行民歌比賽,李梅和阿強都報名參賽。聽著他們的二重唱,讓人著迷,流連忘返。結果兩人都獲得了第壹枚金牌。通過這次歌曲大賽,李梅對阿強有了進壹步的了解,尤其是對他才華橫溢、現成現成的唱功、樂於助人的性格深為欽佩,這才導致了她對他的敬佩。大家都走後,李梅故意留下來,深情地向阿強吐露愛意,並發誓:“阿強哥哥不娶她,她就絕不嫁。”阿強聽了她的話非常高興,但想到自己的生活,他害羞地拒絕了,並說:“我出生貧困,我害怕妳的父母不會同意這門婚事。”李梅緊緊地抱住他,告訴他:“沒辦法,只要妳來求婚,他們都會同意的。”李梅追求阿強的事被村民們知道了,他們都說,只要那位外國家人大發慈悲,他們願意為阿強捐壹筆彩禮。在村民們的支持下,阿強選擇了壹個吉日,帶著壹份豐厚的禮物,帶著他的媒人和同伴到社員外的家裏求婚。盡管W夫婦相互哄勸,但他們拒絕將三個女兒許配給阿強。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失望而歸。看到父母沒心沒肺,李梅萌生了私奔的念頭。
壹天深夜,李梅跳窗去找哥哥阿強。正當他們互相傾吐心聲時,仆人闖了進來,強行把李梅帶了回去。李梅抽泣著,懇求她的父母履行她與阿強的婚姻。阿強的家庭很窮,但憑著他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他會過上好日子。但固執的父母還是不同意她的懇求。眼見癡情的李梅不能嫁給阿強,她心灰意冷,產生了還不如去死的念頭。父母散睡後,留下遺書,上吊自殺。外面的丫鬟在昏暗的燈光下醒來,聽說閨房裏有異常。當她打開它時,她驚呆了。李梅已經自殺了。她絕望地呼救。突然,W-Jia嚎叫著哭了起來。他們看了遺書,後悔不該幹涉孩子的婚姻自由。村民們從哭訴中得知,李梅為了反抗父母拒絕給她婚姻自由而悲痛欲絕,對她深表同情,對外面的那對夫妻都極為憤慨。
此外,當阿強從W家求婚失敗回到家時,他沒有考慮食物和茶,所以他倒在床上。不管他父母怎麽叫他,他就是不回。當李梅殉情的噩耗傳來時,這對阿強是壹個巨大的精神打擊。他腦子嗡嗡作響,想到自己死在冥界也會結婚。想到這裏,他起身走出家門,三步並作兩步,很快就來到了w先生的家,他“哇”的壹聲撲倒在李梅的身上。說時遲,那時快,他突然起身撞在梁柱上,去殉情了。這壹天是農歷三月初三。當村民們看到莊村的好兒子好女兒被雙亡,都悲痛萬分,泣不成聲。有的甚至用民謠謳歌他們堅貞不渝的愛情,持續了三天三夜,三天後才隆重下葬。
為了紀念他們,每年三月三日,人們蒸糯米飯,帶上雞鴨魚肉,上山掃墓,壹起唱幾天幾夜,就形成了歌圩。
關於繡球花的傳說:
壯鄉有壹個關於繡球花的美麗傳說。據說800多年前,靖西縣舊州古鎮下的壹個小村子裏,住著壹戶貧苦人家。貧窮家庭的兒子阿迪愛上了鄰村的女孩阿秀。
阿秀美麗、善良,深深地愛著她誠實、勤勞、勇敢的哥哥。壹年春天,阿秀在趕集時,被鎮上壹個有錢有勢的惡棍吸引住了,他想和阿秀結婚。阿秀威脅說要去死,但他拒絕了。
當流氓得知阿秀深愛著鄰村的弟弟時,為了讓阿秀放棄,流氓翻了個白眼,做了個計劃。他賄賂了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阿迪關進地牢,並判處他死刑,等待秋天的審訊。阿秀聽到這個消息時,猶如晴天霹靂。他在以淚洗面哭了壹整天。
阿秀哭瞎眼睛後,阿秀開始壹針壹針地為秋天就要被斬首的阿迪縫制繡球。針紮破了他的手,血流到繡球花上。被血浸透後,繡球上的花變得更鮮艷,葉子變得更綠,鳥兒變得更生動。經過9981天,裝滿了阿秀對阿迪的深愛,浸透了阿秀鮮血的繡球制成了。
在阿秀,他賣掉了自己的珠寶,賄賂了獄卒,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壹個黑暗潮濕的地牢裏,他觸摸了遭受極度折磨的阿迪。絕望中,阿秀摸索出壹個繡球花,放在阿迪的脖子上。這時,我看到壹道閃光,阿秀、阿迪和他的家人漂到了壹座美麗富饒的山腳下,那裏遠離魔鬼。
後來,阿秀和阿迪結了婚,生了壹兒壹女,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從壹個字傳到十個字,慢慢地,繡球成了壯鄉人民的吉祥物,成了壯鄉青年男女的愛情信物。後來又有了獅子拋繡球、滾繡球等民俗活動。
如今,拋繡球仍然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當時是青銅鑄造的古代樂器——“飛拓”,多用於作戰和狩獵。後來飛拓逐漸發展成現在的繡花布包,也就是繡球。人們常常在飯後互擲,以供娛樂,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
現在已經演變成壯族青年男女表達愛意的壹種方式。宋·朱富《溪中笑》曰:“數日之內,野中男女,分作兩對友,各帶五色豆粟,互投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