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描寫失意人的詩有

描寫失意人的詩有

劉墉

白易香清柳永(987 —1053),崇安(今福建)人。北宋詩人。原名三邊,字敬莊。後改稱雍,字卿。排名第七,又名劉啟。是朝廷秀才,官至員外郎,故世稱劉屯田。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清貧,他從追求功名轉向厭倦官場,沈迷於迷人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倚綠”“輕吟淺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壹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而且創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敘事技巧,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和口語化,在詞史上影響很大。

劉詞有三種類型:

看海潮最出名的是描寫城市的繁華和市民的生活方式。這是第壹首文人筆下的長緩詞,生動地描繪了錢塘江的美景和繁華。

形容男女之間的愛情。這些詞有的表現了下層社會的不幸和作者對他們的深切同情,如《丁鳳波》,有的描寫妓女的悲慘遭遇和對輕佻男子的怨恨,如《青旅》,有的描寫妓女對自由和真正愛情生活的向往,如《仙女迷人》。

江湖情懷是其詞的另壹重要內容。

壹生

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都是進士,連兒子、侄子也是。柳永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是坎坷的。景佑元年(1034)賜進士出身,年近半百。曾授袁外郎,又名劉屯田。歌詞很優秀,廣為流傳。他的作品只有壹卷《樂章集》流傳至今。描寫旅行的艱辛,如陵、巴生甘州,他們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了難以承受的離別和難以忘懷的回憶,很有感染力。

柳永壹生都在《煙花柳巷》中歌唱,他的大部分詞都誕生在歌舞和繡花被子中。當時歌手們的心聲是:“我不要被王者召喚,我要被劉啟召喚;我不要千足金,我要得到劉啟新;我不想見神仙,我想知道柳樹的七面。”柳永晚年窮困潦倒,死時身無分文。是他的藝妓姐妹為營地葬禮籌集了資金。死後,沒有親人祭奠。每年清明節,藝妓相約祭奠其墓,彼此習以為常,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

軼事

劉三邊:柳永《鶴頂天》中有壹句話,北宋仁宗批評他:“此人好‘輕歌’,何必‘浮名’呢?並填上文字。”,抹掉名字。柳永聲稱:“按序作詞。”

三秋桂子,十裏蓮花:相傳嚴延良讀了柳永的《觀滄海》,盛贊杭州之美:“東南不勝收,吳三市自古繁華...有《三秋鬼子,十裏蓮花》“我出發渡河,即刻起兵六十萬攻宋”。(羅大靖《賀錄》卷壹)

凡有井者,可唱柳詞:葉松孟德《夏物語》記載:“柳永在養兒之時,徘徊於狹邪,擅唱詞。教學車間的樂師每次拿到新曲子,總會爭取聽天由命,開始在人間遊走,所以聲音會流傳壹段時間。丹徒石喻見壹西夏歸官雲:‘凡有井者,可唱柳詞。’而柳詞又可分為俚詞和雅詞兩大流派。

浪漫主義天才柳永的隕落

評論柳永,無論怎麽看他,都不得不承認他是中國文學史上首屈壹指的浪漫主義天才。李白有才氣,蘇軾也風流。想才情浪漫,玩才情浪漫,遊刃有余。恐怕李白和蘇軾都很難比得上柳永。

柳永不僅是壹個浪漫的天才,也是壹個失敗的導師,壹個經常喝酒喝醉的酒鬼,壹個出沒於楚館的浪子,壹個仕途坎坷的小官,壹個奉命作詞的職業詩人,壹個浪跡江湖的遊客,壹個自命不凡的“白衣少女”,壹個歌樓妓女的鐵哥,壹個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壹個街頭自由撰稿人,壹個惹怒皇帝的白癡。

想到柳永,我自然會想到千古流傳的名句:“自古情傷離別,更值得清秋冷落!誰知道我今晚清醒時在哪裏?楊柳岸有小風和殘月。..... "仿佛看到了江南的秋景,橋下水天壹色。風幕裏有十萬個家庭。沈湖映青山,有三秋決明子和十裏荷花。雲樹圍堤沙,有碧舟催發。夕陽下,心寒心酸。滿臉悲傷的劉勇和兩三個來送行的姑娘告別。看著那雙含淚的眼睛,柳永低聲訴說了壹段長長的牢騷:“在斷斷續續的斜陽裏。對晚景,思念遠方,新愁舊恨此起彼伏。相思人隔千裏脈。兩地思念感情,隔著千山萬水。雨停了,天高雲淡,遠處看不到那十二座青峰。沒有文字,誰來靠高用心?豎著寫的東西有壹萬種,但是誰會把它們送到雲端呢?……"

它寫得很好,表達得很美。柳永的筆下充滿了陽光、春雨和畫家。他對江南的描寫生動、深情、有味道,讓江南的才子們著迷。柳永的內心是天真的,溫柔的,多情的。在聲聲練級中,如杜鵑啼血,如秋雨打萍,歌詞是那樣的婉約。

也許正是因為“詩人要謹防榮華富貴”的規定,柳永的壹生太不走運了。第壹次去北京趕考,落榜了。我第二次落榜了。按說,家教可以東山再起。不服輸的柳永,就是憋不住氣,於是寫了壹首牢騷滿腹,見識淺薄的詩《何田沖》:

在金榜上,我失去了希望。如何做明朝的臨時遺風?不成功就去爭取。沒必要談喪。壹個有才華的學者和詩人自然是穿白色衣服的。

燕化弄堂是陌路,照丹青障。還好有對地方的人,我可以找找。並且依偎著紅翡翠,有了外遇,生活壹帆風順。青春是軍人。忍浮名,改淺唱。

如果沒有反省自己,就應該說是皇帝沒有發現自己,是政府漏掉了人才。明明是壹介平民,卻非要說是才華橫溢的詩人,沒有官袍的高官。尤其讓當局不能容忍的是結尾的那句話:“忍浮名,改淺唱。”年輕人真的很瘋狂。我落榜了,不知道怎麽丟臉,還要裝清高,換來“淺唱”。

牢騷滿腹的劉勇只想開心壹會兒。他萬萬沒有想到,是《他》這首歌,讓他的人生苦不堪言。落榜後寫幾首調皮的詩也沒什麽。問題是,妳不是普通的後生,妳是柳永,妳柳永的話,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唱。柳永不知道,他的名字和歌詞已經覆蓋了遠近的大街小巷、樓宇廳堂;不知道磁性的文字和清新的節奏征服了全世界的粉絲和追星族。更有甚者,在壹些陰暗的角落,有人在偷窺他的行跡,有人在拆解他詩中的不安定因素。

關於劉詞的幾本書。

幾天後,劉墉的“鶴飛沖天”到達了宋仁宗。仁宗反復看著唱著,越讀越沒感覺,越讀越煩。尤其是那句“忍浮名。改成淺唱。”它確實擊中了宋仁宗的痛處。三年後,柳永又考了壹次,終於過了幾關,只等皇帝圈榜了。誰知,仁宗皇帝在登記簿上看到“柳永”二字,閆隆勃然大怒,恨不能把柳永的名字抹掉,並在壹旁批道:“去淺酒低唱,何必流於表面?”

對手太強了。被除名的柳永含著眼淚,假裝開心。他玩世不恭地打著“故意作詞”的皇家招牌,遊走江湖。深入歌樓舞池,氣勢洶洶地執行仁宗聖旨,沒日沒夜地“唱低”。這壹招也夠毒的。他玩弄著皇帝的屈辱和尷尬,上氣不接下氣。

按單作詞的柳永,演的是禦批的“淺唱”,居然壹針見血,成了著名巨星,發揮了名牌效應。最難得的是,舞廳的辛酸和旅途的風雨,成就了柳永在宋詩中的不朽和輝煌,為他獨特的悲劇人生奠定了基礎。這是柳永的大幸,也是中國文學的大幸。

舞女兼藝妓秦樓·楚關是壹個非常有經驗和敏感的話題。達官貴人,君子君子,仗著自己的權勢,在秦樓楚關迷上了金錢和金錢,在歌舞群雄中醉生夢死。因為權力,這壹切都是合法的,也是應該的。他們可以轉身,回到宮殿和公館,穿上官服,戴上黑紗。作為傳統的道德衛士,他們對曾經被他們羞辱過的舞女和藝妓進行誹謗和辱罵,以此來顯示他們的文明、優雅和正直。柳永不壹樣,也許只有柳永不壹樣。他帶著善良和真誠的同情,觀察著生活在底層的女性。他放下看不起權貴的“白衣大臣”,用自己的心換她的心,和舞女、藝妓做朋友,用滿滿的真情溫暖那些冰冷的心和滴血的靈魂。在這個世界充滿汙水的地方,柳永看到了宋朝骨子裏的齷齪,看到了崇高掩蓋下的卑鄙。最臟最賤的地方不是秦樓楚關,而是金碧輝煌的皇宮。

面對生活,柳永毫不掩飾自己的感受,公開唱出了自己的心聲。在《日夜音樂》中,我寫道:

孤獨是由誰造成的?前言總是淡淡的。我知道在地面上很難打,但我後悔當時沒有守住。不僅僅是誠實,還和人心有關。壹天不去想,也會眉毛壹千把。

《禦街行》裏有壹句話:我如壹朵花,想入非非仍驚。穿著衣服睡不著,壹個枕頭翻千遍。只有畫梁,壹個雙燕新人,印象深刻。

《鳳凰梧桐》寫道:獨倚危樓瘦,望去愁,生生不息。在草和山光的余暉中,沒有倚欄的機會,也打算壹醉方休,對酒歌唱,濃飲依舊無味。我不後悔腰帶漸寬,伊拉克局勢憔悴。

……

真情,真愛,真言,真男人。

敢寫,敢唱,敢演,敢叛逆。

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甜甜蜜蜜,難得真情,傳奇故事。在那個充斥著齷齪、虛偽、欺騙、殘酷的社會裏,柳永為舞者和歌者作詞譜曲,自不必說。他們熱烈擁抱,瘋狂相愛,卻也高貴、幹凈、燦爛。如果這是柳永的沈淪,那麽這種沈淪就是那麽美好和精彩。這足以讓世界上那些關系——尤其是那些建立在權力和金錢基礎上的關系——黯然失色。

“君子”們罵柳永墮落,是因為柳永愛燕花香。所以“先生們”真的沒去過燕化巷?他們是什麽德行,他們是什麽動物。確實有紳士沒去過燕化巷。所以,他們沒在燕化巷外做過什麽?換句話說,他們的靈魂裏沒有對燕化巷的向往?有多少“君子”敢說不。

不管是清還是濁,黑還是白,問題不在於事情本身,關鍵是看是誰幹的。權力是強者的魔杖。它可以指鹿為馬,化腐朽為神奇。它對大多數男人和女人都有強烈的誘惑。以柳永的智慧和才華,可以為自己贏得壹些權力和名聲。可傻了的柳永,就是不懂,卻背離了權力,親近了下層歌手舞妓。

鄙視權貴的大詩人李白,靈魂深處太想當官了。在與韓荊州的書裏,我調皮地寫道:“我生下來不需要封萬戶侯,但我希望認識韓荊州。”阿諛奉承得如此精致藝術,真是李白。後來,他和王勇的鄰居壹起發動了起義,差點丟了詩人的命。詩人聖人杜甫,長相清廉,很想做官。唐玄宗冒著安史之亂的槍林彈雨,在麻鞋跋涉數百裏,其忠誠與理想可見壹斑。就是高傲的王維先生,家住南山,心卻在長安,時刻註視著吏部。創造性地走出了壹條彎彎繞的官場捷徑。也是清高實惠,不用行賄。牛耳詩人、文人墨客,端著酒杯,揮著筆墨,慷慨激昂的蔑視權貴,高傲的像雲中鶴,炫著世人玩的山,稱他們為神仙、聖人。完全看不到六仙聖人。我無法抗拒權力和名利的誘惑,無法打破世俗紅塵的束縛,無法割舍生長在內心角落的毒瘤和疣。鏗鏘而崇高的話語,隱藏著比普通人更大的官癮和對權力的貪欲。

應該承認,屢試不爽的柳永並不能綁住他對仕途的向往。但與李白、杜甫完全願意為官場犧牲生命的執著努力相比,柳永本能的“向往”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在名利的試金石面前,李白、杜甫、王維、韓愈等壹流的、廣受好評的大師和人物,絕對輸給了沈淪——柳永。

那些對官場自以為是,想盡辦法擠進官場的文人,如果不脫胎換骨,變得無恥下流,就很難與官員為伍,登上自己的理想之舟。壹心想做官的李白沒有做官,而是被流放到夜郎。死了之後,身邊沒有人處理後事,已經夠難過夠慘了。杜甫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死於船上,夠可憐,夠可悲。遠離官場的柳永,雖然無子無女,卻在市民和歌者心碎的哭聲中死去。歌手們把劉湧的葬禮辦得非常隆重和華麗。為了紀念柳永,每年柳永逝世紀念日,歌手們都會聚在壹起舉行“吊柳會”。柳永的死,雖然沒有人說他重如泰山,卻是壹種難得的幸福和溫暖。浪漫機智,生死浪漫。

千百年來,只有柳永敢沈得這麽厲害,也只有柳永跌得這麽精彩。

孟浩然

孟浩然(689 ~ 740),唐代詩人。襄陽襄州(今湖北襄樊)襄陽,世稱孟襄陽。因為沒當過官,所以又叫孟山都。曾隱居於鹿門山。40歲到長安旅遊,應該是進士提拔。他曾在國子監寫詩,名為龔青,為之擱筆。他和王偉有著親密的友誼。傳說王維有壹次自請入內司,正逢玄宗到來,浩然逃到床下。王偉沒敢隱瞞。據實,玄宗奉命見之。浩然把他的詩朗誦到“我因犯錯誤被明智的統治者放逐”的句子,但玄宗不高興。他說:“妳不想當官,我又沒有拋棄妳,妳憑什麽誣告我!”放回襄陽。漫遊吳越後,窮得不得了。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邀孟浩然壹同到長安,以表敬意。但他不想出名,所以放我鴿子不去,最後壹事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導致幕府。不久,他還是回到了他的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長齡訪襄陽,孟浩然,二人相約,其樂融融。浩然之病在背上爆發,他會被治愈,也會因為沈溺於燈紅酒綠,吃新鮮的食物而死去。

孟浩然生於盛唐,早年對天下有用,但政治失意,終身隱居。他是個清廉的人,不喜歡迎合別人。他的耿介不順從的性格和天真高尚的情操,為當代人和後代人所欽佩。李白稱贊他說:“紅顏薄命,莫重冠車,而重松雲;而現在,白發蒼蒼”又欽佩地說:“高山,我多麽渴望到達妳,只不過是向純香致敬(《給孟浩然的壹句話》)。王士元在《孟浩然集序》中說他“外貌俊朗,精神俊朗;搶救病人,化解糾紛,以立義表;灌溉蔬菜和竹子都是高尚的。”王維曾在雲州的亭子裏畫過他的肖像,題名“浩然亭”。後人尊稱他,不肯直呼其名,便改稱為“孟亭”,成為當地壹處名勝。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是有名的。

孟浩然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窄。孟的詩多為五言短篇小說,多為山水田園詩和隱逸詩,多有遊仙服事的心境。雖然不是沒有冷嘲熱諷,但更多的是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也說,雖然遠不如王的詩博大精深,但卻有著獨特的藝術造詣。

孟石的詩不是雕琢,而是思考,充滿了超妙的自得趣味,而不是節儉貧瘠。他善於探索自然與生活的美,即時了解現場,寫出自己此刻的真實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吳》、《夏在南亭思辛》、《郭莊》、《建德夜泊》、《鹿門夜歌》等。,自然變得渾渾噩噩,但意境清晰,韻味十足。杜甫說他清代的詩、句“盡善盡美”(《解悶》),稱贊他“何苦作詩,他們常作寶謝”(《寄興》)。皮日休說:“先生作品遇景贊不絕口,不計較奇奇怪怪,使汙穢束縛人口者有無為之趣。如果他輸了,他將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北齊之美‘芙蓉露落,月中柳疏’;王先生有《魏雲聯漢,疏雨梧桐》。樂府容‘日照沙上,風動春濁’;王曰:“雲夢之霧,困嶽陽也。”。謝朓的詩是‘露濕寒塘草,明月映清淮流’;先生有“風送荷香,竹葉滴露聲”。“這比古人好。”他的抒情作品,如《歲末歸終南山論》、《初寒江上懷》、《與友人登雁山論》、《潯陽夜望廬山》、《萬山談作》等。,常被空靈之氣所感動,筆意若有似無,但寓意深刻,取之不盡。嚴羽用“禪”來比喻詩歌,意思是說浩然的詩“妙不可言”(《蒼編》)。清代王實錄介紹嚴入門,推崇“神韻說”,推崇王蒙。他曾以郝然的壹首名為《潯陽夜望廬山》的詩為範本,說:“至此,詩空,政如瞪羚,無跡可尋。畫家叫壹品。”盛唐山水田園詩在繼承陶、謝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形成了壹個詩歌流派。在他的代表作中,孟浩然是最長的,他是開創者,對當時和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是以曠達曠達為基礎的,但“曠達中有壹種剛強灑脫的精神”(湯因貴錢引蒲圻)。如“雲夢起霧繞嶽陽城”(《洞庭湖致張總理書》)與杜甫“東有吳國,南有楚,能見天地無盡飄”(《登嶽陽樓》)相聯系,成為描寫洞庭奇觀的名句。清代潘德裕曾指出:“襄陽詩如‘徐東早光,普欽已驚。在浦口躺下聞魚,徑向聲暗,日出天氣分,可知江湖闊,舟知風。掛席待晨發,在湖中。中流見匡復,壓九江熊。“早晨香爐升起,瀑布噴陳紅’,妳精力充沛,俯視萬物,不能只看著它,言語清晰。但這在孟的詩歌中並不多見,不能代表其風格的主要方面。總的來說,孟的詩內容單薄,使他為篇幅所困。蘇軾說他“韻高而才短,如內法釀酒而不用料”(引自陳師道《後山詩話》),頗為中肯。

孟向陽雖是唐山水詩的開創者,但成就不及王維。為什麽?壹是因為他的才華,二是因為他的詩往往沒有王維的崇高。孟浩然做了壹輩子官,心裏不甜。這種情況在詩歌中經常出現,這使得他的詩歌冰冷而節儉。而王默書,壹生為官,幾經波折,對世事變遷有著深刻的體悟。這種源於詩歌的情感,常常是有趣而難以追尋的。

雖然,孟的詩各有千秋。他的詩《遠方》,既繼承了陶謙的思想,又不減王維。如“南去野地,因葉落盡,北風來水寒”,“兩岸壹葉風,月色孤舟”等句子,真可謂“空寂自在,淡泊”,不愧為山水詩中的上乘之作。

天寶四年(745),翼城王士元收孟浩然詩,得詩218首。他的書丟了。現在廣為流傳的孟浩然詩集,收錄了263首詩,比王本多出45首,其中還有其他人的作品。事跡見《唐書新舊列傳》。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2或813-約858),本名義山,號玉溪生、範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淮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上遷居滎陽(今河南)。他的詩有很大的文學價值。和杜牧壹起被稱為“小”文被稱為“文李”,和同時期的段、文差不多,而且兩人在家族中的排名都是16,所以也被稱為“三十六體”。唐詩三百首,收錄李商隱詩歌22首,排名第四。

壹生

李商隱是唐文宗二年(公元847年)進士。曾任弘農衛、佐助幕府、東川節評委。早期,李商隱因為文才獲得了牛黨重要成員令狐楚的賞識,而李黨的又愛他才娶了他的女兒,所以被牛黨拒絕。此後,李商隱在牛、李兩派的鬥爭中為生存而掙紮,在各藩鎮做幕僚,失意落魄,終身潦倒。晚唐詩壇在前人的光芒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李商隱又把它推向了另壹個高峰。他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和他齊名的還有杜牧。

家庭的社會地位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皇室同宗。張彩田考證,確認他是唐朝的遠房宗室。但沒有官方文件證明這壹點,所以可以認為李商隱與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系是相當遙遠的。李商隱在其詩文中多次肯定了自己的宗室地位。然而,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真正的好處。

李商隱的家世可以追溯到他的曾祖父李社。李社曾經擔任的最高行政職務是梅園縣令;高曾祖父李叔衡(三叔)是安陽縣尉。祖父李彪,曾任興州文書,後參軍;他的父親李斯曾經是寺廟裏的禦史。李商隱出生時,李思仁受郟縣(今河南郟縣)之命。

早年

10年前後,李商隱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隨母親和弟妹回到河南老家,生活貧困,靠親戚接濟。在家裏,李商隱是長子,所以也承擔著支撐門戶的責任。後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年輕時做過“書商”,就是給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其性格和思想的形成影響很大。壹方面,他渴望盡快做官來孝敬祖先。事實上,他確實努力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成年後,李商隱利用喪母的時間,把埋在各地的親人的棺材搬到滎陽。陳逸雲認為這不僅是受男權思想的支配,還因為他從小孤獨貧窮,所以更註重骨肉之愛。另壹方面,他早年的經歷使他養成了猶豫、敏感、崇高的性格,這不僅表現在他的詩歌中,也反映在他曲折的生涯中。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於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他回鄉後遇到的同宗大叔。這位大叔上了國子監,卻始終沒有做官,過著隱居的生活。據李商隱回憶,這位大叔在經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都很有造詣,很受李商隱器重。受他影響,李商隱“能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16歲的時候,他寫了兩篇優秀的文章(天才論和聖論,今已不存在),獲得了壹些學者的贊賞。在這些士大夫中,包括當時的田萍軍使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隱學習生涯中的另壹個重要人物。他是駢文專家,非常欣賞李商隱的才華。不僅教他駢文的寫作技巧,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和孩子交朋友。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文寫作進步神速,從中獲得了極大的自信,希望憑借這種能力發展事業。這期間(830年太和四年),李商隱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和自得之情溢於言表:“不曾有壹絲壹毫的怠慢之意,白給獻筆獻硯。我既然半夜送書,就不羨慕王翔有劍。”

仕途

在唐代,缺少家庭背景的知識分子都想在仕途上發展。有兩個主要入口:科舉和幕府。前者被認為是進入官場的資格,是官方對其行政能力的認可;後者是壹些有權勢的官僚自己培養出來的政治團隊。如果他們表現出色,往往可以通過這些官僚的推薦,成為朝廷的正式官員。唐朝中後期,很多官員都有科舉考試的資格,都有當幕僚的經歷。

李商隱年輕時受到令狐楚的賞識,有機會跟他學習《劉四文》,自然成為令狐楚的助手。但也正因為這樣的經歷,他壹生都糾纏在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

牛李之爭源於元和三年(808)的科舉考試。時任宰相的李繼孚,因為考生牛森儒、李宗敏在試卷中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而對他們進行了打擊。由此,李繼孚與牛僧孺、李宗敏等人結怨,後由李繼孚之子李德裕繼承。牛森儒、李宗敏領導的“牛黨”與李德裕領導的“李黨”相互攻擊,爭鬥不休,長達數十年,成為晚唐政治的壹大矛盾。

李商隱的原總督令狐楚屬於“牛黨”。在他的幫助下,李商隱進入了政治舞臺。唐文宗二年(837),令狐楚之子令狐茂助李商隱中了進士。令狐楚死後,李商隱成為靖遠使王茂元的副官,受到他的賞識。他娶了他的女兒。王茂元與李德裕交朋友,被視為李黨成員。這樁婚姻使他被牛黨視為李黨的中間人。不過,李商隱本人可能是想置身於牛李黨爭之外。他的交往對象包括牛和李,在他的詩歌中對兩者都有肯定和批判。然而,在政治鬥爭中保持中立顯然是壹廂情願。結果李商隱兩邊都不討好,令狐貍精特別討厭他,認為他忘恩負義。李商隱多次試圖補救令狐的高位,包括給令狐寫壹些詩(如《給令狐書記的壹句話》),希望他回望過去,但令狐始終不理他。

在這種情況下,李商隱的仕途顯然並不順利。他在唐文宗四年(839年)和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任職,但只是短期的下級官員。李商隱也在基層政府做過下級官員(四至五年:弘農縣尉;兩年——三年:失落),也短暫而坎坷。他壹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壹些外籍官員的庇護下工作。事實上,無論是“牛黨”還是“李黨”執政,李商隱始終沒有升遷的機會。他的政治生涯結束於唐玄宗大中十二年(856年)。當時,他跟隨鹽鐵的運輸,使劉忠穎成為鹽鐵官員。當劉被調到兵部後,他立刻丟了工作。他回到家鄉後不久就去世了。

晚年喪偶,官場失意時,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