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壹切景物詞,皆是感傷詞。”設置情境是為了傳遞感情;借助意境表達感情。情景和情感是文藝友情和詩歌藝術的兩個重要元素,情景交融也是中國詩歌的重要審美特征。境界自成壹體,正是在他的詩歌創作中,中國詩人力求借助獨特的景物,創造出無數優美的意境,從而達到“意境和諧,情景交融”的審美高度。也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燦爛的詩歌文化。無論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的壯美,還是“老藤幽幽老樹暗,小橋流水”的悲壯之美,都凝聚著詩人的主觀感受,滲透著詩人的無限沈思,字字不絕,欣賞者在對詩的意境的觀照中能獲得無盡的審美體驗。
二、環境如像,韻味生動。
意境需要借助特定的景物,也就是意象來營造。中國的詩歌都是寫風景的傑作,詩人寫的風景都表現出鮮明的審美特征。或有“清水出芙蓉,天然雕去”的自然之美,或有無數橫組合的雄偉之美..........................................................................................................................................王維的《山居秋夜》第壹聯和對聯“雨後空山,立於秋夜”。松樹林裏有月光,小溪裏有水晶石”,選擇“空山、細雨、明月、松樹、清泉和巖石”體現清新自然的禪意,而蘇東坡的“巖石刺破空氣,拍岸卷起千堆雪”,用幾個動詞描繪了壹個巖石森林的壯麗之美,波濤洶湧,感人而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