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現代文學的主要變化是什麽?舉個例子?(約500~1000字)

中國現代文學的主要變化是什麽?舉個例子?(約500~1000字)

現代文學是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的文學,即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文學。

中國古代傳統文學如詩、賦、詞、曲發展到清中葉的社會原因。除了小說,如詩歌、散文、詞、戲曲等。,作家作品雖多,在風格和體裁上也相互競爭,但大多缺乏新的思想內容,沿襲舊的藝術形式,日漸衰落,陷入困境。

到了近代,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壹方面促進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解體,促使資本主義因素在中國發生,使壹個封建社會變成了半封建社會;但另壹方面,他們殘酷地統治中國,把壹個獨立的中國變成了壹個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人民也進行了壹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從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都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於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頑強抵抗精神”(毛澤東《中國革命與中國* * *產黨》)。八十年,隨著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革命(1840 ~ 1851)、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和義和團運動(1862 ~ 1900)、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065438+)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尖銳和表面化,文學創作在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和體裁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為反帝反封建服務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文學,直接繼承和發展了古代的優秀文學傳統,特別是清初至清中葉的愛國主義文學傳統,成為文學發展的主流,形成了新面貌、新趨勢。同時,各種維護封建統治的傳統文學也在新形勢下不斷變化發展。

道鹹文學19世紀中葉前後,清朝道鹹年間,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開始發生重大變化。英國資本主義的大炮打開了閉關鎖國的封建帝國的大門,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封建帝國前所未有的危機。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洋貨的傾銷,鴉片的進口,白銀的外流,白銀的稀缺,加速了中國農村自然經濟的破產。再加上貪官汙吏的漫天要價,農民等各階層民眾無法生存,階級矛盾不斷尖銳化。從安百裏起義到太平天國革命,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但是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也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成長和發展。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分裂。壹些開明的地主開始睜大眼睛看世界,排斥自宋元以來盛極壹時的朱成理學和幹嘉樸學,轉而研究“經”學,強調“經”之學;並發出了改革腐朽內政,學習有用的外國知識,抵抗外國侵略的號召。文學也突破了死局,從理論上提出了文學要為現實政治鬥爭服務,反對模仿的思想;在實踐上,要求反映真實的政治社會內容,歌頌廣大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對外國侵略者的英勇抵抗,揭露清朝及其官僚貴族的昏庸、腐朽和社會矛盾,打破陳腐面貌,出現進步文學的新風尚。

這壹時期作家眾多,流派紛呈,文學呈現出繁榮復雜的景象。以龔自珍、魏源、林則徐以及張吉亮、唐鵬、姚燮、北青橋為代表的啟蒙學派開創了新文學思潮。他們敏銳地意識到清朝內外的嚴重危機,積極建議改革內政,堅決主張抵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寫下了許多富有時代和歷史意義的詩篇。張維平、松露、朱祁、常林等從不同角度寫下了壹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歌。後來早期的維新派馮桂芬、王韜等人都反對或拋棄了桐城派古文。王韜甚至在報紙上使用普通文言文或文言文,使古代漢語社會化或大眾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太平天國領袖們的詩文作品,批判了封建色彩濃厚的陳詞濫調,提倡樸素明朗的文風,直接為革命鬥爭服務。這些都是這壹時期進步文學的主流。

與此同時,“宋詩運動”和桐城派的復興也出現在傳統詩歌中。“宋詩運動”繼承了乾隆至嘉慶間的“宋詩派”,以摹仿宋詩為主。程恩澤、祁懋、曾國藩是其倡導者,何、、是其重要代表人物。這壹時期,桐城派古文產生了梅曾良等著名作家,形成了“復興”的局面。學者阮元主張以《文選》為範本,實際上卻主張駢文,形成了與桐城派古文相對立的揚州學派駢文。常州人李兆洛在駢與散之間采取了調和的態度。他其實更傾向於駢文。這些詩歌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就其主導傾向而言,都是保守的或保守的。此外,詞還有常州詞派的發展。周濟提出的“詩中有史,詞中有史”具有進步意義。然而,被稱為“老杜”的江春霖的詞,大多是對太平天國革命的誣蔑,表現了地主階級的沒落情緒。小說以“狹邪小說”和“俠義公案小說”為主,日趨墮落。

同治和光緒的文學是從19的60年代到同世紀末。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帝國主義列強勾結封建買辦,把中國變成殖民地、半殖民地。資本主義在中國開始得到初步發展。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戰敗後,舉國憤慨,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空前尖銳,鬥爭激烈復雜。李鴻章等封建買辦階級賣國投降,但人民強烈的反帝愛國精神在義和團運動中爆發。與此同時,出現了壹場相當廣泛的改良運動。壹部分由官僚地主階級改造而來的上層資產階級,要求救國圖存,要求發展資本主義,建立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康有為和梁啟超是這場運動的代表和領導者。文學上的代表作家有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他們有意識地讓自己的文學為改革運動服務。

戊戌變法前後,梁啟超提出了“詩的革命”、“文學的革命”和“小說的革命”的明確主張。戊戌變法前,梁啟超、譚嗣同、夏曾佑等人都曾嘗試過寫“新詩”,這反映了維新派對新思想、新知識即“新學”的要求。戊戌變法(1898)失敗後,梁啟超提出了“舊體含新意境”(飲冰室詩)的“詩界革命”,主張黃遵憲的理論和詩歌實踐為“詩界革命”樹立了典範,是“新詩派”。梁啟超雖不以詩人自居,但他自己的詩其實是“新派詩”。他的“文學革命”思想是為適應資產階級“開民智”、改造中國人的改革潮流而提出的。當時有人認為文言文是“禍國殃民”之壹,“白話文是改革之本”,主張“提倡白話文,廢除文言文”,“報紙要用淺述代替”。與此同時,長江下遊出現了白話小報。他的散文寫作也踐行了自己的理念,打破了壹切傳統古文的格局,開創了壹種“新文體”。同樣,出於改良的目的,他主張“小說革命”(論小說與集團治理的關系),強調小說對改良社會的作用,特別重視“政治小說”宣傳政治主張和理想,直接為維新運動服務。他甚至試圖寫壹部政治小說《新中國的未來》,雖然沒有寫完,但有現實意義。同時,梁啟超等改良派作家也運用“雜劇”、“傳奇”等傳統戲曲形式來反映真實的政治內容。雖然不成功,但也表現出了對戲曲改良的嘗試和努力。

翻譯文學的興起也是維新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嚴復和林紓是這壹時期著名的翻譯家。他們分別用自己精通的古文翻譯了西方社會科學和文學作品,對傳播新思想新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維新運動對封建文化的沖擊不足。傳統詩歌和散文繼續發展。隨著“宋詩運動”的發展,出現了壹個頗有影響的“同光”。與此同時,出現了對漢魏六朝詩派和晚唐詩派的模仿。常州詞派向詞的整理和研究方向發展。桐城派古文中也出現了黎庶昌等新作家,對嚴復、林紓的譯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此外,誕生於道光年間的京劇也在這壹時期發展繁榮。它進壹步吸收了地方戲的精華,出現了壹些具有時代精神的優秀劇目。許多著名演員塑造了許多生動優美的藝術形象,成為影響深遠的重要劇目,這是這壹時期文學成就的壹個突出方面。

20世紀初至五四前夕,清末民初,晚清文學是中國資本主義進壹步發展的時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大勝利大失敗的時期。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下層資產階級堅決走革命道路,積極開展推翻清朝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帝國主義和腐朽的清朝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怨恨和鬥爭的焦點。許多愛國青年,追隨先進人物的腳步,紛紛前往日本留學,尋求救國真理,壹時形成了巨大的留學熱潮。在危亡的形勢下,清政府不得不向資產階級作出壹些讓步,實行“新政”,廢除八股,停止科舉,開辦新式學校,等等。隨著革命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國內外出現了許多小型革命團體。1905年,許多革命小團體聯合起來,成立了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同盟會”,創辦了機關刊物《人民日報》,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它與改革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和鬥爭。革命報刊、文學期刊相繼出現,1909年正式成立文學團體“南社”,參加者17人,其中14人為團員。文學為政治服務的目的更加明確,各種文學形式壹度成為革命鬥爭的工具,進步文學得到進壹步發展。

這壹時期詩歌的突出特點和成就是:以南社為中心,以柳亞子、高旭、、馬、、等南社詩人為代表,慷慨激昂地謳歌民族民主革命。秋瑾是這壹時期最傑出的女詩人。在以宣傳革命思想為主題的散文中,張采用了魏晉古文,青年作家鄒容采用了通俗古文。小說中出現了曾樸揭露黑暗、同情革命的《孽海花》和陳天華未完成的歌頌革命的作品《獅吼》。著名的譴責小說提倡普遍的社會改良,的《官場現形》和吳的《二十年來目睹的奇異現狀》也出現在這壹時期。在戲曲說唱方面,有王小農對京劇的改良,黃健對川劇的改良,出現了《春柳會》、《通俗劇團》等文明劇,有秋瑾、陳天華以說唱形式宣傳革命,有雜劇、傳奇、亂彈等壹批具有革命傾向的作品。

這壹時期保守的傳統詩歌主要活躍在北京。“同光子”詩人在北京創辦詩社,含蓄地反對“南社”。另壹方面,王國維在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的基礎上主張文學應該脫離現實的政治社會,這與進步的潮流背道而馳。同時,隨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失敗,壹些革命進步作家也頹廢悲觀,如蘇、的《南社》。前期的維新派,如梁啟超、嚴復、林紓等,也與前清舊人合作。這些都說明了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和革命的不徹底。

現代文學的特點現代文學與傳統的封建文學有以下特點: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文學的政治性和戰鬥性變得越來越強烈和顯著。進步作家和作品繼承了中國文學的優良傳統,為爭取民族獨立、自由和平等,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專制的內外壓迫而鬥爭。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是這壹時期文學突出的思想內容。從龔自珍、魏源到“南社”詩人的文學創作活動與現實政治密切相關,這已成為日益明顯的歷史趨勢,反映了現代文學發展的新方向。

(2)文學的題材和內容,反映現實的文學領域空前擴大。各種文學形式都是如此,尤其是詩歌,尤為突出。它幾乎全面地反映了新世界、新觀念和新事物,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境。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的詩都表明了這壹點。

③繼承和發展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龔自珍首先突破了清中葉以來的復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統治,成為近代早期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許多散文和壹些絕句也表現出深刻的現實主義。後來,許多改良主義和革命作家進壹步發展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特別是現實主義成為文壇上壹場自覺的創作運動。常林□、陳應昌、北青橋、黃遵憲的作品都體現了這壹特征。

隨著資產階級改革運動和民主革命宣傳的需要,出現了文學團體和文學刊物,在組織、教育和鼓舞群眾方面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文學的社會功能擴大了。它不再只是書桌窗下少數人使用的工具,而是大眾的讀物。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地改變了對文學的舊看法,產生了對文學的新評價,這是現代文學發展的新變化,而這種變化在清末民初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尤為顯著。

⑤隨著題材和內容的擴展,文學的形式、語言乃至風格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總體上趨於大眾化。龔自珍寫了大量絕句,采用“古風”,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歌重格律的束縛,而後來的黃遵憲、梁啟超等改變了詩歌的風格,提倡詩樂結合,使詩歌歌唱化,這是走向通俗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出於啟蒙民智的需要,晚清資產階級在文學的各個方面更自覺地致力於這壹點,使文學更有效地為政治服務。

⑥由於現代社會的急劇變化和作家階級立場、世界觀的局限,文學的發展呈現出復雜的景象和過渡狀態。進步作家的進步性往往不徹底,前期和後期有區別。傳統作家無法避免時代的影響,產生壹些令人向往的作品。新老作家都有內容和形式矛盾的作品。舊的和新的有它們的對立和聯系。新黨突破了舊的形式和風格,缺乏在藝術上徹底創新的自覺努力。

現代文學的成就在於其反帝反封建的進步主流,反映現實、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方法,以及語言融合與通俗化的探索和努力,為五四新文學運動準備了壹定的歷史條件。

文獻學

陳子展:《中國現代文學的變遷》,上海書店,上海,1982。

任:中國現代文學作家論,河南人民出版社,鄭州,1984。

參考資料:

/view/126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