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杜甫登嶽陽樓賞析

杜甫登嶽陽樓賞析

贊賞:

這首詩是杜甫詩歌中的五律名作,被前人稱為盛唐五律之首。整體而言,山川之壯美,在詩的內外都有。雖然難過,但不沮喪;雖然抑郁,但並不抑郁。體現了他關心民生的風格。

第壹聯與現實交織,今昔對比,拓展了時空領域。我很早就聽說了洞庭的名氣,但直到我暮年才實現了去看看這個著名湖泊的願望。表面上看,第壹次爬嶽陽樓還是挺開心的。其實我本意是想表達我早期至今未能實現的抱負。

說到底就是形容洞庭湖的釀造氛圍。顓頊是洞庭的遼闊。洞庭湖是吳楚,日夜漂浮,波濤掀天,無邊無際,真不知道這老頭胸口吞了多少雲!

這是壹句寫洞庭湖的絕句,被王世貞譽為“跨越今朝的英雄”。景色如此壯麗,令人目不暇接。頸聯寫的是政治生活坎坷,浪跡天涯,才華未遇的感覺。“但是我沒有從親戚或朋友那裏得到任何消息”不能得到任何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

“我老多病獨與舟”自從夔州在大歷三年正月帶著妻兒乘船出峽,浪跡湖南,以舟為家,前途無量,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他的生命孤獨感和危機感增加了。

自我敘述是如此孤獨,以至於在極度悶窄的詩意境界的突變和對比中蘊含著無限的深情。對聯的結尾寫了眼看著國家動蕩,沒有辦法報效國家的悲傷。上下句之間有空白,令人回味。

以“我早就聽說過洞庭湖”開頭的“往事”,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地區十幾年的活動。而這個,在空間上,可以和“關山北”相提並論。《乘玄》與《今日》自始至終呼應。

出自:《登嶽陽樓記》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壹首詩。原文:

登嶽陽樓

唐朝:杜甫

以前聽說洞庭湖氣勢磅礴,今天的願望終於登上了嶽陽樓。

浩瀚無垠的湖面撕裂了吳楚,仿佛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我的朋友和親戚都沒有消息。我又老又病,在壹條船上漂流。

北境城門之戰又開始了,我隔著欄桿看著哭了。

翻譯:

北境城門之戰又開始了,我隔著欄桿看著哭了。前些日子聽說洞庭湖很壯美,今天終於登上了嶽陽樓。

浩瀚的湖水將吳楚撕裂,仿佛太陽、月亮和星星都漂浮在水中。

親戚朋友都沒有消息。我年老多病,孤舟漂泊。

北方邊境戰爭又爆發了,我靠在欄桿上看著哭了。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大歷三年(768年),杜甫從江陵、公安沿長江壹路漂流到越州(今湖南)。登上盼望已久的嶽陽樓,詩人用門廊俯瞰,發出由衷的贊嘆。

然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國家多災多難,不禁感慨良多,於是在嶽陽寫下了《登嶽陽樓》、《停嶽陽門》、《陪裴石軍登嶽陽樓》。

解釋:

以前聽說洞庭湖以水勢浩大著稱。現在我在湖邊的嶽陽樓上,俯仰江山。第壹副對聯用“過去”和“現在”兩個字展開思路,拉開了時間的帷幕,為全詩的大氣勢奠定了基礎。

杜甫年輕時,就有遊歷名山大川的誌向。他曾東遊吳越,北遊趙。嶽陽樓是歷史名勝,詩人早就夢想有壹個完整的遊覽,但戰亂頻繁,人生經歷漂泊,難以如願。只有今天住在這裏,我才能大飽眼福。

我看到吳楚被壹個巨大的湖分成了東南部;在遼闊的湖面上,大地日夜漂浮。顓頊寫的是洞庭湖無邊的磅礴氣勢,廣闊的意境,壯美的景色。

“浮晝浮夜”二字在景物中深沈而飽含感情,寓意他長期漂泊的情懷。宋代劉辰翁說,這幅對聯“有百代氣壓,是五個字的獨特表現”。“吳楚”,春秋時期的吳國和楚國。

今天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部分地區屬於楚國;今天江蘇、浙江、江西的部分地區在古代屬於吳。“嘿”,斯普利特。更多唐詩欣賞,請關註郭雪西固堂唐詩三百列。com。

朋友親戚都沒給我發過壹句話流浪江湖。我年老多病,只住在壹條小船上。頸聯詩人年老多病,以船為家,遠離親友,旅居國外,環境荒涼,內心悲涼,感情憤懣。

不言自明。“舊病”,杜甫57歲,全家住在小船上,四處漂泊。此時,他身體虛弱——右臂幹癟,雙耳失聰,還患有慢性肺病。

站在嶽陽樓上,遠眺關山以北,仍是壹片混亂和戰亂。靠在窗戶門廊上,想著我的祖國,我忍不住哭了。詩人在對聯中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聯系在壹起,意境深遠,回味無窮。

“軍馬”,兵馬,這裏指的是戰爭。大歷三年(768年)秋,吐蕃入侵靈武,都城戒嚴;朝廷命令郭子儀率領五萬大軍前往奉天,為吐蕃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