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詩歌?
如何欣賞詩歌是最精煉的關註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充滿了想象和感情,往往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達,其語言在精煉和諧的程度上不同於散文,尤其是在節奏的鮮明上。何其芳的好詩感情濃郁,想象豐富,意象生動,語言凝練,節奏和諧,意境優美。讀詩使人聰明,欣賞美,陶冶心靈,凈化情感,陶冶情操,發展思維,在素質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是詩的國度,有著悠久的“教詩”傳統。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根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壹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必須具備“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所謂“鑒賞”,就是品味、鑒定、鑒賞,是壹種高層次的學習和理解。“鑒賞能力”是學生通過閱讀和分析,識別和欣賞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語言藝術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詩歌作為最濃縮、最精煉的文學樣式,具有獨特的美,自然受到教育者的青睞。在高考的“主菜單”上,詩詞鑒賞是壹道引人註目的特色菜。詩歌是文學作品,有自己的特點,有別於其他文學作品,即語言高度精煉,語言容量深刻,往往是“壹言堂,壹言堂”。為此,我們應該遵循文學鑒賞的規律,根據詩歌鑒賞的自身特點進行詩歌鑒賞教學。詩歌是文學作品,有自己的特點,有別於其他文學作品,即語言高度精煉,語言容量深刻,往往是“壹言堂,壹言堂”。為此,我們應該遵循文學鑒賞的規律,根據詩歌鑒賞的自身特點進行詩歌鑒賞教學。1.與其他文學作品相比,詩歌的情節和意象具有“跳躍性”,而且由於節奏和韻律的需要,句子往往使用特殊的結構,即所謂的“詩性語言”。現代詩歌壹般如文字般清晰,需要仔細品味詩歌的語言才能體會到詩歌的趣味,而古典詩歌也需要理解詩歌的文字和表達方式,如果用閱讀壹般文學作品的眼光去閱讀,很難理解和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形象。如“沁園春?6?1長沙:“寒秋獨立,湘江北上,橘子洲。看到到處都是山,...帶了幾百對情侶去旅遊,回憶過去的崢嶸歲月。.....“深秋,詩人獨踞橘子洲,環顧大江大河山川,思緒萬千,發出‘中流擊水,飛舟停’的豪言壯語。只有反復研究和品味,才能感受到它昂揚的形象。劉勰指出了壹個文學鑒賞的規律:“寫雜文的丈夫是情緒化的,是辭職的,而觀者寫雜文是進入情緒的;"沿著波浪尋找源頭,盡管它很明顯. "(《文心雕龍?6?1知音》)也就是說,文學創作是作者先有思想感情再發展為文學表達,而文學欣賞是欣賞者從文學表達入手,發掘作品的文學情懷。劉勰認為,只要遵循這個規律,只不過是順流而下尋找它的源頭,無論作品的文學情懷有多深多微妙,我們都壹定能夠理解。那麽,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來欣賞詩歌呢?詩歌和其他文學作品壹樣,首先是作為壹種語言現象而存在的。“詩歌的活動領域是語言,所以詩歌的本質必須通過語言的本質來理解”(雅各布森《什麽是詩歌》)。既然如此,在詩歌鑒賞中,也要遵循這個規律,引導學生深入觀察作品。只有這樣,作品的意義才能與讀者融為壹體。答謝活動才會走上正軌。反之,詩歌欣賞可能會走入誤區。古人對詩歌的理解有壹個非常精辟的判斷——讀詩是為了品味詩歌中表達的壹種思想、壹種感情、壹種韻腳,不要落得太真實。有很多詩只能理解,不能表達。同樣的意思如果用白話說就沒意思了。所以欣賞詩歌最原始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例如,“在我之前,那些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而我想到天地,沒有限制,沒有盡頭地獨自哭泣。”翻譯成白話文,它原本的蒼涼感,它對宇宙、生命、時空的理解,壹下子全毀了。所以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讀,讀神韻,讀節奏,讀意境。下面就以大研河——我家保姆為例來談談這個問題。第壹步,大聲朗讀。看了相關資料,就能了解艾青寫這首詩的背景,明確欣賞要點。艾青寫這首詩,既是對保姆大研和的感激,也是對黑暗世界的詛咒,同時表現了他背叛地主階級,親近勞動人民的真誠願望。第二,讀全詩,正確讀詩的節奏和韻腳。這是閱讀的基本第壹步,理解是否正確可以從閱讀停頓是否準確表現出來。比如“同-無數奴隸的苦難”錯了,詩的原意是“無數的苦難”,那麽停頓應該是“同-無數奴隸的苦難”。第二步是閱讀。這是壹首長詩,詩人帶著自己的激情,自由揮灑,澎湃跌宕,不拘壹格。在朗讀的過程中揣摩作者的感受,通過朗讀的輕重緩急和語調的抑揚頓挫來表達。這首詩是以詩人的情感發展為線索寫的。第壹層(1-3節)介紹“我”與大研河的關系,表達悼念之情。第壹、二節閱讀時間平緩低,第三節明顯悲傷,閱讀較深較慢...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體驗詩歌,通過重復、排比、隱喻等方式,回憶大研河艱辛悲慘的壹生,表達對她的深深懷念、崇敬和發自內心的贊美。尤其是詩的最後壹節,句子最少,但感情最濃。詩人運用召喚的方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將詩歌中的感情推向高潮。第三步,大聲朗讀。在讀出語感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形成語感。比如這首詩就采用了重復押韻唱法,即每壹段的第壹句和最後壹句壹樣,但因為情緒的變化,朗讀時就不壹樣了。比如第6節第壹句:“我是父母家的新客人!”“最後壹句:“我是生父母家的新客人。"以"!“懷著驚訝和懷疑的心情,讀完壹段敘述後,最後壹句話是”。“結果有壹種‘原來如此’的感覺,對這個家庭有壹種逆反的情緒。2.理解意象詩中的意象,是詩人精神境界和藝術境界的凝聚和升華的藝術表現。欣賞時把握詩歌的意象,是欣賞詩歌意境的必由之路。壹首詩的意象是詩人精神的載體,它的出現總是伴隨著詩人激烈的情感活動,凝聚著詩人的社會經歷、氣質、性格乃至社會背景。所以,欣賞壹首詩,要感受詩人的生活,體會詩人的心境,聯想詩人的處境和心理,追尋詩人的思想軌跡,尋求* * *聲與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才能正確把握壹首詩的藝術形象。反復背誦詩歌,帶著自己的主觀感受走進詩歌創造的客觀世界,尋求與詩歌抒情主人公的共鳴。閱讀陳麗的瀑布對聯,我們體會到淩雲壹往無前、當機立斷的宏偉瀑布藝術形象。讀柳宗元的《江雪》,我們體會到了壹個不屈不撓、堅貞不渝的漁夫形象;讀嶽飛的《滿江紅》,我們體會到的是壹個渴望為國殺敵、復仇、重整乾坤、統壹祖國建功立業的光輝形象。杜甫的《黃河兩岸被皇軍奪回》生動地表達了他在準備離開亂世的痛苦時,突然聽到官軍“北收薊”的狂喜之情。在欣賞這首詩的時候,經過反復背誦,我走進了詩中所營造的客觀世界,體會到了詩人突然走向被帝國軍奪回的黃河兩岸時那種春雷乍現、春潮湧動的復雜心情。我怎麽能不“淚灑衣襟”呢?”但看著妻子”,心裏有多少話,卻說不出來;無心寫作,“漫無邊際的詩書”,沈迷於與家人無比的歡樂;白頭人,“唱”和“喝”,青春,鳥語花香,剛剛回到故鄉;展開妳的想象翅膀,想象回家的路,“從這座山回來,經過另壹座山,從南邊上去,再往北——到我自己的城鎮!".至此,我們體會到詩人在“初聞”官軍“采薊北”之後的欣喜若狂,體會到壹個偉大詩人憂國憂民的脈搏在跳動。3.享受詩意美的世界。壹切都是眼花繚亂,變化多端的,美永遠是事物的客觀存在。而詩歌則是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情感之美、理想之美的藝術語言的總結,是詩人情感的凝結。因此,詩歌承載著詩人的主觀感受和美學思想,給人以美的享受。李白《靜夜思》中深深的鄉愁,驚心動魄;坦誠的話語讓人覺得“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帝國軍收復的黃河兩岸,杜甫壹生中的“第壹首快詩”,節奏明快,感情狂喜,給人以酣暢淋漓的美的享受。讀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壹股濃濃的鄉土氣息仿佛迎面向我們撲來。.....在詩歌中,我們應該引導人們去體驗和享受詩歌豐富多彩的美。首先,帶著感情大聲朗讀,創設情景,通過視覺觀察、聽覺、口語背誦、想象,創造出壹種“身臨其境”的美好感覺,在審美愉悅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比如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通過音樂詩的朗誦,在激越悠揚的古箏音樂中欣賞大自然的壯觀之美。其次,要從誘發語感和美感入手,咀嚼詞句,提煉佳句,了解詩歌語言的內涵美和形式美,不斷提高欣賞語言之美的能力。如教蘇軾的《念奴嬌?6?1赤壁懷古通過反復背誦形成語感,再通過分析“穿”、“拍”、“滾”、“雪”、“畫”等詞語進行領悟,欣賞赤壁的壯麗景色。通過對“遠方”、“笑”、“夢”等詞的分析,可以了解和品味詩人對古代英雄的向往之情和自己的成就。然後,通過對景物書寫、歷史吟誦、抒情有機結合的引導分析,領略情景交融的英雄風範,領略“奔放”派的陽剛之美。“操壹千曲而後知聲,觀壹千劍而後知器。”(《文心雕龍?6?1知音)妳總要彈上幾千曲才會懂音樂,觀察幾千劍才能識別武器。提高我們欣賞詩歌的能力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我們需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多讀書,多思考,多使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欣賞詩歌的目的,理解詩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