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個十年與第二個十年之比較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壹個十年(1917-1927): 1。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對整個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體系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和否定;自始至終,它體現了個性解放、民主和科學的啟蒙思想主題,探索了社會解放之路;農民、普通工人、新知識分子等人物取代了舊文學的英雄,如皇帝、王子、才子、美女;文學觀念的巨大變革和文學語言、文體形式的創新與解放,奠定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基本審美價值取向和多元共存的心理基礎;有意識地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學文化的營養,在不脫離傳統的前提下,形成面向世界的開放的現代文學。壹些新文學的倡導者情緒偏激,對壹些傳統的東西缺乏具體分析,導致簡單的否定。就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小說而言,20年代的小說創作相對活躍,但人不多,小說和代表作也不多。就創作個體而言,魯迅脫穎而出,葉和郁達夫成就斐然。就創作流派而言,主要有現實主義的生活派小說(問題小說、鄉土小說)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小說(早期創造社、淺草-沈重社、米莎社、郁達夫、郭沫若等).20世紀三二十年代的詩人胡適是五四新詩革命的最早倡導者和實踐者,他的《試集》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部白話詩集。隨後,劉半農、沈、周作人、俞平伯、康等都寫了新詩。然而,這些嘗試中有許多是平實而直白的,很少有優雅而富有詩意的;正是郭沫若的《女神》為新詩做出了巨大貢獻,奠定了新詩的穩固地位。湖湘詩人和王靜之的愛情詩給新詩界帶來了青春的氣息。冰心的詩《星星》和《春水》充滿了哲理和意境。曾被魯迅譽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的馮至的《昨日之歌》,以其精致優美的風格著稱;徐誌摩、聞壹多倡導的新格律詩,反對過於歐化、平淡無奇的傾向,註重中西詩歌藝術優勢的融合,為新詩藝術的成熟做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四二十年代的散文20年代的散文創作是輝煌的,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正如魯迅所說:“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詩歌之上。”魯迅犀利激越的雜文,意境深遠的散文詩,周作人沖淡平和的雜文(對“以文表道”封建傳統的壹種“和平瓦解”);冰心美麗純凈,溫柔動人的散文;朱自清細膩細致的抒情散文;林語堂的諷刺幽默散文。20世紀50年代和20年代的戲劇起源於歐洲,20世紀初傳入中國。胡適的獨幕劇《終身大事》是壹次大膽的嘗試,意義重大。丁西林的《大黃蜂》、《壓迫》等獨幕劇特色鮮明,形成了五四時期喜劇創作的壹個高峰。歐陽予倩的《婊子》和洪深的《趙王艷》在中國現代戲劇發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壹頁。田漢的《咖啡店壹夜》和郭沫若的《三個叛逆的女人》藝術成就較高。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二個十年(1928-1937) 1。小說、小說碩果累累,名家輩出。除了茅盾的《子夜與月蝕》,老舍的《駱駝祥子》,《二馬與離婚》,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愛情三部曲》,沈從文的《邊城》,還有蕭紅的《生死場》,蕭軍的《八月的村莊》,蔣光慈的《短褲黨與場》。短篇小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和人們的內心世界,比前期的作品在思想內容上更加深刻,在藝術表現上更加成熟。葉紫的《收獲》、茅盾的《春蠶》、老舍的《斷魂槍》、的範家普、張天翼的《鮑的兒子》、的《代理縣長》、柔石的《為奴之母》、施蟄存的《梅雨夕》、的《在峽》、丁玲的《莎翁》。第二,這壹時期的詩歌增強了現實性和戰鬥性,如蒲風的殷夫詩歌和臧克家的詩歌。藝術仍保持著探索的生命力,如新月派後期詩人陳的作品,追求借助暗示和象征創造意境,執著於詩歌形式的創新,但在內容上卻遠離現實生活;現代派詩人戴望舒,追求詩意和形態的現代性,借助朦朧的意象,傾訴靈魂受傷後的纏綿悱惻;卞也註意借鑒西方現代派詩歌,但側重於傳達詩歌的哲學意義,如斷章。第三,不同種類的散文都有精品。魯迅的雜文《兩顆心》、《偽自由書》、《花邊文學》等,生動、犀利、深刻。瞿秋白、徐懋庸等人的雜文和魯迅的雜文風格相似。何其芳的畫夢精致優雅;李廣田的畫廊收藏,古樸蒼勁;沈從文的《湖南遊記》言簡意賅,意味深長;豐子愷的《元元堂隨筆》真摯樸實;林語堂的《野集》幽默閑適。第四,經過十年的探索,這壹時期的戲劇走向成熟,以曹禺的《雷雨》、《日出》為標誌,其他重要作品有田漢的《名牌之死》、洪深的《五奎橋》、李健吾的《只是春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