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評價美國詩人龐德的唐詩翻譯

如何評價美國詩人龐德的唐詩翻譯

覺得差距有點大?沒錯,因為這首詩是由美國意象派的代表詩人埃茲拉·龐德從壹篇原文為日語的英譯本加工而成的。

這首日文翻譯詩最早由東方學者兼詩人歐內斯特·納羅斯翻譯成英文。除了這首唐詩,佛祖那羅斯還翻譯了許多其他中國詩歌,但他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前就去世了。而龐德則從佛祖那羅斯留下的英譯手稿入手,根據自己對中國詩歌的理解和領悟,進行藝術加工,出版了自己的譯本《國泰》。《河商之妻:壹封信》是華夏最有名的壹封。

雖然中國原詩中的很多意象很難翻譯,但是龐德的翻譯應該是受到了日語翻譯的影響,因為很多都被誤解了。比如《來了小跑轉圈拋青梅》中的“床”原意是“井邊護欄”,卻被翻譯成了“座”,而“那怕是到死我也在我的崗位上等妳”的典故,幹脆直接翻譯成了“永遠,永遠,永遠”,早晚的“什麽時候”原意也被曲解成了“如果”等等。

浪漫主義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曾說過“詩歌是在翻譯中丟失的東西”。總之,詩歌是不能翻譯的。這句話可能太武斷了,但足以說明詩歌翻譯的難度。然而,要把壹首中文詩的日文版翻譯成英文以達到忠實和優雅就更難了。因為不懂中文,只能根據別人的翻譯來理解原詩的龐德,在翻譯的過程中必然會進行再創作,所以意思出現偏差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壹提的是,不管這首譯詩是否充分表達了原詩的意思和寓意,我也聽幾個外國朋友說起過這首詩,都是贊不絕口。現在,這首詩“仿佛”是什麽意思已經不重要了,很多人認為,龐德的偉大在於,他讓西方開始了解中國的詩歌之美。

然而,在西方普遍缺乏對東方了解的20世紀初,這樣壹首帶有中國古典文化的唐詩被壹個美國人翻譯成英文,真的能讓西方了解中國嗎?既然龐德不懂中文,那他是在展示中國文化,還是按照西方的概念來理解中國文化?他所傳達的東方文化真的是“東方文化”嗎?

我不禁想起愛德華·薩義德在他的《東方主義》壹書中,“東方幾乎是壹個歐洲人的發明”。所謂東方文化,不過是西方人眼中的“他者”。西方人以自己為主體,創造自己理想的東方文化,用西方的倫理觀念和思維方式解讀東方文本,背離歷史背景和民族特色,從而有意無意地造成對東方文化的誤解。在文學史上,龐德的翻譯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從民族文化的傳播角度來看,這類譯詩恐怕利大於弊。想想西方有多少對東方的誤解由來已久,又有多少偏見難以擺脫。

我覺得,對於壹個國家來說,讓自己的文化走出國門,不是用翻譯和推廣,而是讓自己強大起來,讓外國人主動學習我們的語言。只有了解我們的語言,我們才能了解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