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詩歌創作中的情況很復雜,有時候“受傷”是避免不了的。如果硬要回避,可能會因為文和韻而傷了意思。因此,必須有壹種補救措施來盡可能消除它們的危害。
這個問題很深刻,要解決它,需要作者有相當的文字駕馭能力。
(1)應該避免的“硬傷”。
我之前說過,《與八戒押韻》中的問題基本上是要避免的。具體來說,就是要克制落韻、合韻、疊韻、倒韻、啞韻、怪韻、復韻。因為這些問題壹般對詩歌的節奏美傷害很大,根本解決不了。因為它們的危害不僅僅是音韻,還有意境、語法、視覺美感。
但相對於其他情況,“擠韻”和“聯韻”對節奏的傷害較小,對意境、語法、視覺美感都沒有傷害。“擊韻”雖然對節奏傷害很大,但對意境、語法、視覺美感並無傷害,就像“擠韻”、“聯韻”壹樣。更重要的是,有時這些問題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當它變得不可避免時,我們該怎麽辦?有沒有辦法減少甚至消除它對詩歌節奏的傷害?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
(2)破解撞韻、擠韻、聯韻的方法。
詩中的押韻句叫“押韻句”。對於韻句,如果全詩的讀句重點落在最後壹個字,即韻字上,這樣的韻就叫“死韻”。
另壹方面,如果全詩的讀句重點落在韻前的其他詞上,這樣的韻就叫“活韻”。
壹般來說,當韻腳為“死韻”時,打韻、擠韻、聯韻會傷害詩歌的節奏,形成“硬傷”;但當韻腳為“活韻”時,韻碰撞、擠韻、聯韻對詩歌的節奏不會有太大的傷害,甚至完全有害。
比如上例,後三句的重點分別是“低”、“洗”、“西”,“洗”字的押韻碰撞必然會對全詩造成嚴重的傷害。
相反,如果我們試圖把韻腳的韻腳做成“活韻”,那麽無論怎麽撞,怎麽擠,怎麽押韻,都不會對節奏造成太大的傷害,甚至根本不會。例如:
大道上方的天空中有許多絲,它像黃油壹樣細膩濕潤,遠眺的草地依稀相連,但在近看卻顯得稀疏。
這是壹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於綠柳的晚春。
——韓愈《四絕·早春雨露》
這首詩中“楚”字押韻,但我們並沒有感覺到押韻的危害,仍然覺得全詩通順朗朗上口。關鍵是第二句“近而無物”的重心落在第五個“近”字上,而最後壹句的重心落在“滿”字上,於是這兩首詩的韻就變成了“活韻”。全詩成功避免了押韻碰撞帶來的傷害。
不難看出,詩韻好壞的根本解決之道,在於明白什麽是“活韻”,什麽是“死韻”。如果妳的作品中有更多的“活韻”句子,即使有壹些傷害,也可能是無傷大雅的,絕不會構成詩歌中的“硬傷”。但如果妳的作品充滿了“死韻”的句子,就會對詩歌造成“硬傷”,任何傷害都是有害的。
有哪些制作「活韻」的方法?有兩種方法:
1,轉移讀句重心,讓整句的讀句重心落在押韻以外的其他詞上。
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我已經說過了,就不再說了。
2.韻腳盡量用開韻,少用閉韻。
比如“晚煙殘”這個詞,讀起來感覺很別扭。“煙”和“殘”這兩個詞雖然不屬於同韻,只是相鄰韻,但都類似於“擠韻”造成的傷害。
不過《晚煙寒》的劫很清爽,“寒”和“殘”屬於同韻。為什麽同韻字有不同的音韻效果?
這裏的重點是“殘”代表壹個過程,但也是壹個帶重音的詞,這樣在句子的意思在頭腦中完全發展出來之前,發音就結束了。這樣,“擠韻”對句子閱讀的危害就凸顯出來了。
而“冷”只是壹種感覺,也是壹個開音詞。意和音在頭腦中是同步發展的,所以“擠韻”的危害是不存在的。
所以重音詞作為韻腳容易變成“死韻”,而重音詞作為韻腳容易變成“活韻”,給全詩後續發展帶來完全不同的音韻變化。例如:
京口和瓜州只是壹水之隔,中山也只有幾重青山。
江南岸春風綠,明月幾時照我?
——王安石《四絕,登瓜州》
先看“中山只隔幾重山”的“山”兩個字。因為“山”字用在韻腳之前,不屬於修辭重復,比用壹個同韻腳的字危害更大,所以比壹般的壓韻現象更嚴重。但由於它用“幾重山”使韻字活韻,
看句末的“岸”字,是個嚴肅的押韻,但我們並沒有感覺到押韻的危害,依然覺得全詩通順朗朗上口。第壹,因為最後壹個“shore”是開音節。第二,詩人不僅把最後壹句中的韻“山”做成了活韻,而且在第四句中用了“還我壹樣還”,把讀句的重心從韻中的“還”字上轉移了,韻成了活韻。這樣,押韻的傷害就看不見了。
前面說過,押韻對韻律的破壞特別突出,所以古人在創作絕句時特別註意,在古人的絕句中很難找到押韻的例子。下面是壹首七律的韻文來說明破解的方法:
新年草遠未開花,久客必迷路。
我不知道雨在哪裏,但春風只到達穆棱西部。
孤城空,三戶無鳥鳴。
妳記得妳是不是在江南,眼前有五柳幾枝。
——劉長卿《七律·使二安陸寄友》
這首詩的前兩句,同音字“氣”和“氣”組成壹個“韻”。但作者在第壹句中用了“遠”字,把“遠”變成了“活韻”。這樣就避免了押韻的危害。
同樣,最後壹句中的“之”字和“低”字不是同韻,但屬於鄰韻,對音韻的影響類似於擠韻。而且越接近押韻,押韻被擠壓時損傷越明顯。
在這裏,雖然“幾”字是這句話的重點,似乎把韻腳的“低”做成了生動的韻腳,但由於“幾”字也和“之”的元音相同,只是聲調不同,“之”和“低”屬於相鄰韻,讀結尾的“幾之低”還是覺得黏糊糊的,不清爽。
以上講的是破解韻、擠韻、押韻的壹般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需要指出的是,具體情況有時候很復雜,妳不可能被粘在柱子上不知道變通。比如擠韻,就是指在句子中使用與韻腳押韻的詞。如果用同壹個詞,是押韻嗎?
當然可以。如果這個詞沒有規律地反復使用,不能形成循環的音樂效果,那就是押韻,是押韻中最嚴重、最極端的情況之壹。另外,壹般來說,押韻字越接近押韻,破壞越大。但如果連在壹起,就不是押韻,而是修辭上的重疊。
有時候它們看起來並沒有連在壹起,而是通過壹種特殊的手法連在壹起,比如“看壹看”。它是壹種特殊的構詞法,其實和“看壹看”壹樣,只是加了壹個無意義的詞來調整音節,可以看作是壹種重疊,而不是單純的擠韻現象。
再者,我們說了,韻腳碰撞造成的傷害比較大,壹般應該避免。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麽韻腳上的韻字壹定要做得盡量生動。如果做不到活韻,能否采取類似的方式做活韻,用押韻轉移句子的讀句中心,用押韻沖淡單詞的音韻效果,聽起來不那麽刺耳?
這是當然的,也可以說是沒有辦法。比如上面提到的“春風和綠江南岸”這個詞,非常醒目,非常可聽,在句子中分量很重。是讀句子的重點,也是最重要的。也有效的淡化了“岸”字的音韻效果,從而進壹步消除了押韻碰撞的危害。正因為如此,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壹首告別曲。(摘自《逍遙樓詩論》)
擴展數據
詩歌的押韻需要註意。
在詩歌的押韻中,存在著壹些現象,如撞韻、擠韻、倒韻、連韻、雙韻、復韻、死韻、三陰平韻、合韻、出韻、跳韻等,這些現象都會影響到詩末的押韻節奏的和諧,尤其是在古典律詩的創作中。所以這些都要盡量避免。
(1)撞韻:壹首詩中,按規律不應押韻的句子以連音結尾,結尾的元音與韻腳的元音相同,影響了押韻的美感。
(2)擠韻:詩歌中雙音詞(壹般為2、4、6字)的元音和韻相同,這也是詩歌創作中的禁忌之壹。另外,如果第六個字的元音與韻腳相同,則構成雙韻,如果元音相同,則構成雙音,需要避免。
(3)倒韻:壹個常規的雙音節詞為了押韻而倒過來。比如壹條河變成了壹條河,雖然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但是斧痕很明顯。
(4)韻:韻是兩個相鄰的押韻句子,用同音字作為押韻詞。
(5)韻:詩中出現過的韻字再次出現,用作韻腳,稱為韻。
(6)復韻:同義同韻的詞,如“方”、“向”等,屬陽韻,“憂”“愁”屬幽韻。這類詞在壹首詩中押韻,稱為復韻。
(7)死韻:如果全詩的讀句重點落在最後壹個字上,這樣的詩叫“死韻”。反之,如果全詩的句讀重點落在韻前的其他詞上,這樣的詩就叫“活韻”。
(8)陰三·雲平:如果壹首詩的三個押韻字都是尹平字,也會傷害詩的韻感。
(9)押韻:隨機挑壹個押韻的詞湊數,其意義與全詩無關。
(10)韻:因為發音不準,或者受方言影響,不熟悉詩韻,詩歌經常押韻。
(11)偏韻:因為不知道同壹個漢字不同義不同音屬於不同韻,所以寫詩的時候會偏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