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
它是我國第壹部音樂歌曲總集,由多位詩歌收藏者收集、加工、編輯而成,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間的詩歌305首,故又稱《詩三百首》。《詩經》的表達豐富多彩,被後人歸為“賦、比、興”。“賦”是壹種精細的敘事,“筆”是壹種隱喻。“興”是興的興起,觸物以情叫興。
2.南方之歌
它是在戰國末期楚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新詩體。與中原文化相比,楚文化更加絢麗浪漫。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但楚辭不是唯壹的,而是戰國至東漢以此為題材的詩集。
“現代主義”詩歌流派
是指1932之後圍繞《現代》雜誌的壹批詩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廢名、等。何其芳的《預言》等詩,華麗精致。卞的《幾行集》、《魚集》中的作品,善於把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轉化為哲理感悟,其成熟冷靜的表現手法往往出奇的成功。
中國詩歌學會,成立於1932,骨幹力量,特點是緊扣時代變遷,抒發革命激情,追求形式的大眾化,追求雄渾壯闊的力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