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詩為什麽被稱為詩歌的巔峰?

唐詩為什麽被稱為詩歌的巔峰?

分類:人文> & gt中國文學

問題描述:

唐詩為什麽被稱為詩歌的巔峰?

分析:

說到唐朝,我們馬上會想到唐詩。唐詩,中國詩壇的珠穆朗瑪峰,在小農社會是空前的。是壹個高不可攀的高度。唐詩是中國詩壇的長江,其浩瀚的流域灌溉著中華民族的土地。據統計,全唐詩有3600多位作者,55000多首。而且由於唐代的雕版印刷技術剛剛發明,印刷書籍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誰知道丟了多少詩!盛唐時期的重要詩人王之渙,現存詩作僅六首。那麽,整個唐詩的損失誰能統計?唐代實行科舉,尤其看重進士。想考詩賦,詩歌考得好就仕途有成。沒有學者想在這個舞臺上壹試身手。就風而言,經歷過壹些文化修養的人,比如和尚、道士、* * *,都敢站出來作壹首詩,很多人甚至有詩集。

唐代是壹個典型的詩歌時代,即使在政治和哲學領域,也彌漫著詩歌的芬芳。唐代不僅詩人眾多,還湧現出壹批巨人,如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等等,令後人肅然起敬,“而我看長河總是滾滾向前”。宋以後陸續出現的高手,或是想盡辦法跳進自己的磁場卻無從下手,或是想盡辦法跳出自己的磁場卻無能為力。

接著,初唐四傑之壹的王波走過來,大聲唱道:“然而,中國有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看這寬宏大量!在交通通訊工具不發達的古代,很少有人知道山的那壹邊是什麽樣子,地平線也不可能彼此靠近。這個人自信滿滿,相信自己可以活得自由自在,不會有政治地震,不會有任何外力阻擋人們的見面欲望,才能從容地唱出這樣的豪情。

於是陳子昂來了,像巨人壹樣站在幽州的平臺上,面對著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唱著“在我之前,那些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我想到了天地,沒有限制,沒有盡頭,我是孤獨的,我的眼淚掉了下來”就像春雷的爆炸!多麽悲壯的壹首歌,像是從歷史的深處解脫出來,不僅壹聲喚醒了千古輝煌的唐詩,而且在華夏大地上產生了審美的沖擊波,直到今天!

於是來了壹批氣勢磅礴的邊塞詩人。他們是盛唐時期的儀仗隊,顯示了盛唐時期的國威。王長齡來了,唱起了戰場進行曲:“青海雲長雪山暗,孤城望玉門關。黃沙穿金甲百戰,破樓蘭不還!”於是高適來了,他的千古絕唱《葛炎行》像錢塘江的潮水壹樣來了:“中國東北邊陲壹片漆黑,煙塵彌漫,為擊退野蠻的侵略者,我們的將軍們,背井離鄉。壹起大步向前,看起來像英雄應該看,並收到了皇帝最親切的青睞。”於是岑參來了,這位急於建功的詩人豪情萬丈地唱道:“我西遊想上天堂,兩次見明月,今夜不知投宿何處。平沙萬裏無人煙。”這群邊塞詩人,無論是歌頌戰爭中為保衛祖國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還是講述戰爭的艱辛與殘酷,都是那麽的豪邁與氣勢,因為他們是盛唐詩人,盛唐詩壇的風雲人物,爆發出壹曲永遠震撼人心的邊塞英雄交響曲。

終於,李白來了,他用時代的最強音唱出了“妳沒看見黃河之水是怎麽移出天堂,進入海洋,壹去不復返”嗎?這是巨人只有昂起頭,用眼睛托起黃河,傾入海中,才能找到的感覺。正是這位超級巨人宣布的“我如何能對那些地位高、身居高位的人卑躬屈膝,他們永遠不會被人看到壹張誠實的臉”,將盛唐的精神推向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唐五代的鼎盛時期終於產生了“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將盛唐的氣象壹掃而光。於是杜甫帶著憔悴之色來了。雖然這位悲天憫人的詩人到安史之亂爆發的那年已經44歲了,卻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氣質。他用沙啞的聲音唱出的是“雖國破,山河長存,草木春復綠”,這是中唐的壹段血淚,也是見證盛唐氣象崩壞的壹份哀愁。

於是韓愈來了。這位個性很強的詩人,想喚回盛唐的氣息重拾自信,開了壹個怪詩派。他大聲呼喊,用詩意的語言喊出了“物不平則聲”這句千古名言。顯示了以地震的強度重新登上壹座高峰的勇氣。於是白居易來了,壹出場就固執地唱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高”的韌勁。說明唐朝還是壹個充滿活力的存在。他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新樂府運動,詩歌風格樸實無華,與韓愈的奇峰險峰比肩,使唐詩呈現出另壹個氣象萬千的新世界。

然而,唐朝畢竟走上了不可逆轉的衰落之路。唐詩也從中唐的興盛陷入了晚唐的衰落。於是李商隱來了。他兩眼朦朧,不知道風從哪裏來,路往哪裏去。他的歌多愁善感,有古人的深沈。望著漸漸消逝的黃昏,他低吟道:“帶著黃昏的陰影在我心中,我在樂遊墓群中驅車前行,夕陽無限好,被即將到來的黑夜所掩埋。”他在感嘆自己的不滿,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唐朝的末路。

中國歷史上輝煌成就的唐朝終於滅亡了。唐詩也用令人心寒的聲音唱出了最後的失落。站在南京古城墻上,韋莊唱道:“江南草飛,六朝鳥啼如夢。最無情的是臺城柳,還是煙籠。”這是悼念六朝的隕落,也是唐五代的終結,為唐詩留下最後的嘆息。

到了唐朝末年,它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唐代最終定型的絕句,興起於唐代,千百年來壹直沿用至今。現代人寫舊體詩的時候,是壹首五言詩,五言詩,七言詩,七言詩。大概很少有人想到,這是唐代詩人做出來的現成模子,讓我們寫詩如此方便。宋、元、明、清時期的詩人,大多或深或淺地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唐朝的影響。不說個人,就說更大的詩派,更有影響的詩歌運動。

北宋初,昆西學派專門向李商隱學習,只求寫朦朧詩,不管有沒有詩意。北朝後期,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派興起,但以杜甫為祖,講究用典,自吹無字無處。明朝中後期興起的復古運動,甚至呼籲“詩將盛唐”,只是要求詩歌的調子要寬廣響亮,不管是不是音樂!直到清末維新運動,傳統的詩歌美學才開始受到挑戰。康有為喊出了“意境幾乎無杜麗,何處有圓明”,終於敢於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俯瞰唐詩。話雖如此,中國詩歌最終跳出唐詩的磁場,還是在五四時期白話詩興起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