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元曲與詩歌

元曲與詩歌

宋以後,元曲以其獨特的魅力稱霸文壇。它的興起對中國民族詩歌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突出的貢獻。在當時黑暗的封建時代,元曲和其他藝術花朵壹樣,立刻顯示出耀眼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表達心聲的便捷工具,也為人們提供了壹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它適應了文學發展的時代要求,標誌著案頭文學向街頭文學邁出了關鍵的壹步。不難想象,清朝統治者入關後為什麽急著搞“文字獄”,為什麽迫不及待地要搞“康熙詞壇”。

從歷史上看,元曲的產生有三個原因:壹是適應了當時統治階級的需要。蒙古人進入中原後,有壹個消化漢族文化的過程。“詩遠,詞近,歌近”的現象無可厚非。當時統治者馬上得天下,馬上統治天下。在歌曲中,他們陶醉於所謂的“梵曲”和“樂虎”。流傳於以大都(今北京)、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大地區。“敕勒川,背陰山下,天如穹窿,籠蓋四野”,真是委婉。中原先民是如何跨越民族之橋,跨越文化鴻溝,跨進馬背上的文化情境的?恐怕音樂是最好的工具。重新拾起“胡佳十八拍”,是歷史和現實的需要。二是漢族知識分子緩解抑郁的需要。元朝建立後,大陸士人突然失去了“學官”的期望,淪落到“八妓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壟斷,社會黑暗。很多知識分子以做官為恥,他們大多在城市,以寫歌為生。所以元曲身上散發著極其耀眼的戰鬥的光輝,流露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的弊端,痛斥“不讀書是最高的,文盲是最好的,不懂事的人是吹牛的”的社會,直指“大家都不好意思活了,誰也看不見錢”的世界潮流。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歌更具有煽動性和豪放性。這些都足以永遠保持元曲的藝術魅力。三是文學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到那個時候,“梨園”不再是皇家的專利,而是社會各階層精神生活的需求,戲曲也就應運而生,元曲就是戲曲的根和枝。

至於元曲的特點,前輩說的已經準備好了!綜上所述,可以有四種:

壹個是民間。元曲是人民的戲曲,不同於廟堂神曲和宮廷詩劇,是市民和農民的藝術。它的題材極其廣泛,不僅限於王朝的政權、貴族的家事之類,還涉及到文人、農民、商人、婦女、兒童等各種各樣的人生百態。縱觀《元曲三百首》,即使是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的作品,也充滿了鄉土氣息。白樸的天凈沙,春夏秋冬都很美。尤其是醉心東風的漁父,可謂“黃河上的白坪渡口,楊堤的紅蓼灘”。雖然沒有並駕齊驅的交流,但是也有人把機友給忘了。沙鷗,壹只秋天的紅白鷺。驕傲的萬戶侯,目不識丁”。而關漢卿則是民間戲劇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史書記載他“躬身行排場,面上粉墨,以為我家活”。王國維認為“宮曲人情滿,文字真實,應是元代第壹”。

第二是深刻性。元曲深刻而直接地反映了各種社會矛盾,不以人情掩蓋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塑造的人物多樣而復雜,既有現實生活的典型,又有普遍的理想。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四千多首套曲和詩歌,就像四千多面鏡子,把元朝的社會狀況反映得淋漓盡致。恰恰是“花中馬(致遠)之仙”“人間屈辱斷。”難能可貴的是,元雜劇的角色可以分為旦、墨、凈、外、雜五大類,每壹類又分為若幹小類,使劇中的各種人物可以分為若幹類型,便於程式化表演。如《竇娥袁》中,關漢卿不囿於傳統故事,而是緊貼當時的社會現實,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蒙元統治下的中國社會極其黑暗、殘酷、混亂的悲劇時代。他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壹悲劇英雄形象,使其成為元代受壓迫、受剝削、受傷害的女性的代表,成為元代善良、堅強、叛逆的社會底層女性的典型。

三是步履蹣跚。元雜劇有很大的悲劇和喜劇,悲喜轉換融合,追求大團圓結局。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是:《元》、《漢宮秋》、《吳彤雨》和《趙氏孤兒》。“竇娥元”的全稱是“竇娥元”;《漢宮秋》全稱是《漢宮秋·斷夢孤雁》;吳彤雨全稱是唐黃明秋夜吳彤雨;趙氏孤兒的全稱是“為趙氏孤兒報仇”或“為趙氏孤兒報仇”。“竇娥元”前面已經提到了。馬致遠的《漢宮秋》是馬致遠的早期作品,也是馬致遠雜劇中最著名的壹部,講述了王昭君出塞與婚姻的故事。歷史上的這件事,原本只是漢元帝將宮女嫁給依附的南匈奴單於作為籠絡手段,《漢書》中的記載也很簡單。而後漢南匈奴的故事,加入了趙君請出要塞的故事和元帝被其美色驚呆,欲留而不得的事實,使其帶有故事色彩。後來的筆記小說、文人詩詞、民間歌詠文學都多次提及此事,大大完善了史實。白樸的《吳彤雨》(還有《馬上就上墻》和《東墻的故事》)真實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紀的《趙氏孤兒記》引自《左傳》、《史著》、《劉向新序》、《說文解字》等。作者對其進行了提煉、改造和發明。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晉國大臣殺害了忠臣,趙家三百多人被斬首,只有的孫子尚在繈褓中,卻被義士救了出來。在發現有人暗中救助孤兒後,屠岸賈下令屠殺所有壹個月以上半歲以下的國內兒童。為了拯救全國各地的孤兒和兒童,程英毅然獻出了自己的兒子為孤兒修屋頂,他最好的朋友公孫杵臼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程英開脫拯救孤兒的責任。這個孤兒是由程英撫養大的。二十年後,趙氏孤兒又活捉了,報了血仇。這是壹部優秀的悲劇,人物栩栩如生,扣人心弦的戲劇沖突,激烈慷慨的氣氛,鞭撻陰險殘忍的行徑,歌頌崇高的正義精神。

第四是藝術性。元曲將唱、說、跳、打與唱、做、誦、打等藝術技巧緊密結合,具有虛擬性和實驗性,形神兼備。可以說元曲是現代戲曲的前身,小令是現代歌曲的雛形。

元曲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