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概況》列舉了代表作家、作品、主要風格流派、藝術特色等。比如我下面寫的格式

《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概況》列舉了代表作家、作品、主要風格流派、藝術特色等。比如我下面寫的格式

有點長了

(壹)先秦時期

中國的詩歌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前,是在人們的勞動、歌舞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詩歌的來源是歌謠,古代只是口頭傳唱,沒有文字記載。

原始詩歌基本沒有記載。《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傳》中的打歌:“破竹、續竹、飛土、追之”,被認為是比較原始的狩獵歌,但這只是猜測。

先秦詩歌的發展經歷了從口頭到書面、從民間到宮廷、從集體歌唱到詩人創作的漫長過程。

1.詩經

出於禮樂制度的考慮,周朝有壹個專門的詩歌收集者,他在春秋兩季收集全國各地的歌謠。貴族以祭祖、宴飲、出兵、狩獵、諷喻等為目的寫詩、獻詩。,並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編詩。《詩集》是中國最早的詩集。* * * *詩305首(另外有6首有題目無內容,即稱盛詩),故又稱“三百首”,自兩漢以來壹直被儒家奉為經典,故稱《詩經》。漢代毛亨、對《詩經》進行了註釋,故又稱《毛詩》。《詩經》詩的作者大多無法考證。

《詩經》中記載的詩歌,時間跨度很長,涵蓋了從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紀)500多年的社會生活,地域廣泛,從黃河以北到江漢流域。漢代有陸、齊、韓三家之詩,為學者所立,後有石矛。在盛行之後,齊、陸、韓三位詩人相繼辭世。歷代詮釋《詩經》的人很多,如宋代朱熹的《詩傳》,清代王夫之的《詩經》,馬的《毛詩註》,王先玄的《詩集》等。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也叫“國風”,壹個* *有15個團,稱為十五國風,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民歌。“風”是音樂的總稱。15組不是15國家的音樂,而是十幾個地區的音樂。國風包括、、易、魏、王、鄭、齊、魏、唐、秦、錢、陳、曹的音樂歌曲,共計160首。國風是當時流行的地方歌曲,帶有地方色彩。從內容上來說,大部分是民歌。作者多為民謠歌手,但也有壹些貴族。這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既有歌頌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也有對鄉愁的抱怨和憤怒,對人的思考和反壓迫反欺淩的。雅***105篇,分為雅31篇和74篇,多為貴族祭祀詩,祈福豐年,歌頌祖德。“雅”是“正”的意思,這種音樂被視為“正音”,意在顯示與其他地方音樂的區別。瀟雅也有壹些民歌。頌是壹首獻給祠堂的詩。是貴族在廟堂裏拜鬼神,歌頌統治者功德的壹段音樂。演奏時應伴有舞蹈。它又分為《周松》、《松露》和《商頌》,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被認為是西周時期的作品,多寫於周昭王、之前。《松露》4件,可能是魯僖公的作品;《商賦》被認為是春秋以前宋國的作品。《雅》和《頌》中的詩歌對我們研究早期歷史、宗教和社會具有重要價值。

關於《詩經》中詩歌的分類,有“四始六意”之說。“四始”是指四首名列前茅的詩:馮、大雅、、頌。“六義”是指“風、雅、頌、賦、比、榮”。“賦、比、興”是《詩經》的表述。《賦》是的事,描寫壹件事的過程。“比”是比喻,用壹個事物比喻另壹個事物。“興”是從壹個事物到另壹個事物的聯想。

孔子曾把《詩經》的宗旨概括為“思想無邪”,並教育他的弟子和子女以讀《詩經》作為自己言論和行動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的人很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引用《詩經》中的句子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後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含詩、書、禮、曰、易、春秋)、五經(無曰)之壹。

2.南方之歌

戰國時期,屈原的《楚辭》標誌著中國詩歌出現了從民間集體歌唱到詩人獨立創作的更高發展階段。“屈宋之騷,皆以楚語寫,作楚音,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楚辭。”這種由詩人創作的帶有鮮明楚文化色彩的新詩,將中國詩歌向前推進了壹大步。

《楚辭》所收先秦著作出自屈原和宋玉兩位詩人之手。詩人的作品因其個人才華、較高的文化修養和對藝術遺產的傳承,壹般比民間簡單唱法思想更豐富、情感更細膩、藝術更精湛。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把自己的感受和委屈表達出來,就會抑郁、易感;離開家,會尷尬,難以受孕;山水上,循聲可得其貌;說到季節氣候,從文中就能看出來”(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尤其是屈原,取經典之意,造自己的大詞。他的作品規模宏大,風格瑰麗,是南北文化融合積極成果的產物。

屈原的騷體詩是浪漫主義的典型作品。對理想的激情執著追求,愛恨交加的爆發性自我對話,對祖國的赤子之心,都容納在奔放的文字和宏大的結構中。詩人大膽馳騁想象,融合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自然現象和自身經歷,創造了壹個前所未有的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屈原的作品具有傑出而獨特的個性。這壹浪漫特色的形成與楚國的文化傳統是分不開的。楚國巫風盛行,朝廷和民間祭祀讓巫女“作歌、作樂、作靈感娛神”。這種帶有原始宗教氣息的音樂,自然是浪漫主義傑作的溫床。比如《九歌》,它的前身是元香地區的祭祀神靈的民歌。從《詩經》的現實主義到屈原的浪漫主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裏程碑。屈原的騷體詩以詩激趣、引喻比興,繼承和發展了《詩經》比興的傳統。《詩經》中的比喻比較簡單,而《楚辭》中的比喻具有象征性特征,往往成為壹個意象系統。《離騷》中香草美人的比較就是壹個例子。楚原是澤鄉山國,其間浪山頗多,這些山川的奇氣足以撼魂催美言。騷體詩突破了《詩經》四言詩的固定格式,句式綿長靈活,篇章放大嚴謹,用詞優美貼切,是繼《詩經》之後詩風的壹次大解放。

先秦時代,《詩經》與《楚辭》並列,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座巍峨的坐標。而騷體詩卻突破了《詩經》四言詩的固定格式,句式綿長而靈活,篇章放大而嚴謹,詩句華麗而貼切,是繼《詩經》之後詩風的壹次大解放。有人說中國歷代詩歌“與他祖上不同”,可見其對後世詩歌的影響。

(二)漢朝

漢代詩歌體現在漢樂府和漢末文人古詩十九首中。

1.韓樂府

樂府最初指的是壹種音樂器官,漢武帝劉徹時擴大為大型機構。它的主要任務是收集民歌作音樂,以及創作歌頌文人美德的詩歌供統治者在宮廷祭祀和宴飲。《漢樂府》是漢代的樂府詩,又稱“樂府詩”或“樂府歌”。根據宋代郭懋謙編纂的樂府詩分類,漢代樂府壹般保存在郊廟歌、鼓吹歌、和歌中,有100余篇。這幾章代表了漢詩的最高成就。

漢樂府民歌直接繼承了《詩經》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全面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感情,但又不同於《詩經》以抒情為主的歌曲,漢樂府歌曲的特點是敘事。這些歌曲描繪了沈重的階級壓迫和剝削,揭露了上層階級的奢靡腐朽,反映了長期對外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達了人民對封建婚姻的抗議和對自由戀愛的熱切向往,為後人提供了生動具體的漢代社會生活畫卷。漢樂府民歌善於通過戲劇情節的敘述和人物語言、動作的刻畫,塑造特定環境中具有個性的典型形象。其中《桑》、《東門行》、《孔雀東南飛》都是傳世佳作。漢樂府在形式上也打破了《詩經》的四言格式,采用雜言五言,長短隨意,整體松散。這是壹首具有口語特征的新體詩。可見,繼楚辭之後,漢樂府無論從語言還是形式上都實現了中國詩歌的新解放。

2.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原名《古詩》,最早收錄於南朝梁昭王蕭統的《文選》中。這些詩不是壹個人的作品,作者屬於地主階級的中下層。古詩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詩的基礎,可以說代表了中國五言詩的最高成就。這些古詩表現出強烈的感傷情懷,從壹個側面反映了時代的動蕩和黑暗。

有人曾評價《古詩十九首》為“風後詩之母”。這些詩善於抒情,善於對比,善於象征,都很精彩。它融情於景,寄情於物,往往達到完美和諧的境界。它的語言真的是華麗而又趨於平淡,有著短句長情的藝術魅力。《古詩十九首》歷代推崇備至,南朝文學批評家劉勰更是被評為“五言之冠”,其藝術成就的確是文人五言詩達到成熟階段的標誌。比如再旅遊,河裏摘芙蓉,送別牛郎星,西北的高樓都是自古流傳下來的。

3.其他人

先秦兩漢時期的詩歌也出現了斷代。第壹次是在秦朝。由於時間短,焚書坑儒,思想政治形勢極其惡劣,所以仍有歌謠主要在民間流傳。第二次是西漢時期,文壇呈現出稀缺的趨勢。只有漢初始祖劉邦的騷體詩《風之歌》和魏夢的四字詩《戲仿詩》值得壹提。然而,中國的古詩詞無疑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的壹顆璀璨明珠,飽含精華和寶藏,有著無數傳世佳作。先秦兩漢詩歌是中國詩歌文明的活水之源。特別是《詩經》、《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的出現,對後世文人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培育了後世進步詩人。

(3)魏晉南北朝

漢末建安時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燦、徐幹、阮籍、左穎、劉真)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體,第壹次掀起了文人詩歌創作的高潮。他們的詩歌表現了時代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風格,形成了獨特的“建安體”風格。

漢末的魏初,在“天下大亂,風衰民怨”的社會背景下,文人詩歌創作進入了“五言風起雲湧”的大發展時期。這壹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與孔融、王燦、劉真、陳琳等所謂“建安七子”組成了葉任俠集團,創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建安文人的作品,有著與“慷慨”相同的時代風格。其中,曹操以沈郁悲涼反映動蕩不安的社會現實,表現詩人建功立業、壹統天下的誌向的詩歌,如《豪》、《矮》、《步出夏門行》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曹植文學成就最高,被稱為“建安之傑”。他的詩“意氣風發,詞取自華懋”。《白馬》和《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後期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王燦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七傷詩》和《樓臺賦》是建安文學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傑作。

魏晉之交,隨著社會風俗的變化,詩歌創作呈現出與建安時代不同的風格。阮籍和嵇康的作品,要麽陰郁艱澀,要麽鋒芒畢露。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優秀傳統,進壹步推動了五言詩的發展。詩歌在西晉太康時期盛極壹時,詩人被譽為“三陸,二左”。但大部分作品都在國內,只有左思的詩蒼勁有力,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他的詩《詠史》開辟了歷史與懷舊結合的新途徑。在東晉玄學的影響下,“辭理無味”的玄言詩壹度泛濫,陶淵明是最能超脫世俗的大詩人。陶淵明繼承了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形成了他質樸自然的田園合壹,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境界,發展了五言詩的詩體。陶淵明時代,“馮真亡,大偽斯興”。他走出貧困,目睹了官場的黑暗,不願意隨波逐流。他決心辭職退休,保持著個人精神。他的田園詩描繪了自然風光的美麗,贊美了農村生活的寧靜,也表現了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喜悅和艱辛。創造了壹個情、景、理融為壹體,平淡醇厚的藝術境界。《歸園飲酒》是其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陶詩歌的風格自然淡化成主流,但讀《山海經》(《精衛填微木》)和《荊軻賦》也表現出詩人“金剛瞪眼”的壹面。可見詩人內心並不寧靜,他並沒有忘記這個世界。陶淵明的詩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陶淵明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和詞雖然數量不多,但都很優秀。他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詞》、《情士賦》等。

與陶淵明幾乎同時代的謝靈運是開創山水詩派的第壹人。南北朝時期,許多文人致力於文學創作,使用的主要文學文體是詩歌和駢文。在謝靈運的手中,南朝的詩歌,尤其是山水詩,熠熠生輝。後來謝朓的山水詩清新醇厚,有“大小謝”之稱。詩人鮑照出身貧寒,卻善於用七言古詩表達憤世嫉俗的情懷。他的押韻七言歌為七言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北方的文遠略顯落寞,但也有不少著名的雜文,如北魏李道元的《水經註》、楊玄之的《洛陽伽藍筆記》、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等。最成功的作家是從南到北的庾信。他的《詩賦》是南北文學的傑作,將南方精湛成熟的藝術技巧與北方雄渾爽朗的精神融為壹體,成為唐代詩風的先行者。這壹時期駢文主導了整個文壇。鮑照的《爬雷岸與姊妹書》、庾信的《婺城賦》、《江南賦》都是佳作。總的來說,南朝文人對形式氣質的追求為唐代文學尤其是近體詩的定型和成熟做了充分的準備。

南北朝時期,又壹批樂府民歌密集湧現。在這個時期,民歌比敘事短,抒情。南朝樂府保存下來的詩歌有480多首,壹般都是五言四句詩,幾乎都是情歌。北朝樂府的數量遠不如南朝,但內容之豐富,語言之質樸,風格之雄渾,都是南朝樂府所不能及的。如果說南朝的樂府是壹首浪漫的歌,那麽北朝的樂府就是名副其實的“軍樂”和“戰歌”。在體裁上,北朝樂府除五言四句外,還創制了七言四句絕句,發展了七言古詩和雜言。北朝最著名的樂府是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它與《孔雀東南飛》壹起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寶石”。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逐漸擺脫了經學的影響,獲得了獨立發展,開始進入文學的自覺時代。詩歌、散文、辭賦、駢文、小說等文體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4)唐

唐代是詩歌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朝近三百年,留下了近五萬首詩,風格獨特的著名詩人大概有五六十位。

1.初唐

初唐四傑是唐詩開創時期的主要詩人。、楊炯、陸、、羅等拓展了詩歌的題材,五言八句律詩的形式開始形成。此外,還有、沈全啟和宋。唐代建國初期的詩歌仍然沿著南朝詩歌的慣性發展,柔美細膩,毫無生氣。“四大高手”的出現開始改變這種趨勢。他們才華橫溢,對現狀不滿,通過自己的詩歌表達憤慨和豪邁的懷抱,拓寬了詩歌的題材。陳子昂明確提出反對齊梁詩風,提倡“漢魏之風”,《詠懷詩三十八首》是他具有鮮明創新精神的代表作。

2.唐朝

到公元8世紀初,唐朝有壹個“黃金時代”,經濟文化達到頂峰。在詩歌創作領域也有壹大批優秀的詩人,寫出了內容極其豐富的詩歌。盛唐是詩歌繁榮的頂峰。這壹時期,除了李白、杜甫兩位大詩人之外,還有很多成就斐然的詩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的田園詩人;另壹類是邊塞詩人,其中高適、岑參成就最高,王昌齡、李奇、王之渙也是傑出的邊塞詩人。

王維是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作家。王維,本名雜,為《尚書》右職,又名。受佛教思想影響,厭倦官僚生活,長期隱居輞川,熱愛自然,熟悉農村。他的詩安靜閑適,有壹種靜態的美。在唐代對外戰爭中,許多文人參與其中,對邊塞和軍事生活有親身體驗,服從軍隊而不是寫作,寫詩描寫荒涼的邊塞風光,歌頌士兵的勇敢精神,或詛咒戰爭帶來的災難,於是邊塞詩人應運而生。

李白有意識地繼承了屈原詩歌的浪漫主義精神,結合他的天才和勤奮,創造了李白獨特的風格。他的詩歌的第壹個特點是強烈的激情。他心地純潔,心胸開闊,有著明確的愛恨情仇。他高興的時候就喝酒唱歌,笑看天。傷心憤怒的時候要“砸黃鶴樓”但是“鸚鵡洲”(《江夏給魏南陵冰》),可以笑也可以哭,避也避不開。第二個特點是無比豐富的想象力。詩來如閃電,去如疾風,縱橫變化,大起大落。隨著他的抒情需求,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識、真實歷史、虛幻神話隨時來到他的筆端,註入詩歌,為他服務。第三個特點是用誇張的語言表達激情;“白發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三日壹陣風吹下山”等極度誇張的詩句在他的詩中比比皆是。只是因為它的誇張,才顯得生動,極不準確,卻很準確地表達了他的感受。

李與杜齊名,但兩人的個性和詩歌風格卻大相徑庭。李白像壹匹狂放不羈的駿馬,杜甫像吃苦耐勞,各有各的風格和價值。杜甫的詩風成熟穩重,趨於寫實。他的所有詩作,壹方面反映了壹個正直知識分子的人生經歷,同時也是唐朝由盛轉衰歷史的真實寫照。杜甫的詩也被後人稱為“詩史”,就是基於此。成都杜甫草堂裏掛著壹幅郭沫若寫的對聯:“人間傷痕累累,詩中聖人;百姓苦,筆底起伏。”這16字很好的概括了杜甫的詩。杜甫的詩體現了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良知。他站在群眾中間,與人民同甘共苦,為人民呼籲,為李殊辯護。在這方面,他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永久楷模。他壹生致力於寫詩,他的詩內容紮實,熱情純粹,憤怒深沈,風格凝重。在這方面,他也是詩人學習的榜樣。他善於學習和繼承傳統。“字不死不休”,寫詩態度認真。無論古詩還是近體詩,都處於壹種奇妙美好的狀態。所謂“詩人聖人”,就是詩歌領域的聖人。杜甫是中國三千多年詩歌史上唯壹獲此殊榮的人。

3.中唐

中唐詩歌是盛唐詩歌的延續。這壹時期的作品主要是描寫社會動蕩和人民苦難的。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最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在文學理論和創作上掀起了現實主義詩歌的高潮,即新樂府運動。元稹、張繼、王建都是這場運動中的重要詩人。這壹時期還有其他詩人,如韓愈、孟郊和李賀。他們的詩歌藝術不同於白居易,獨樹壹幟。韓愈以文入詩,給詩壇帶來了新的語言風格和作曲技法,拓展了詩歌表達的領域,但同時也帶來了以文為詩、講求才學、追求奇詭的風氣。孟郊和賈島以“苦吟”著稱,追求冒險和苦思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劉禹錫是壹位打算創作民歌的詩人。他的許多竹枝詞都很真實,深受人們喜愛。再說了。柳宗元的詩和他的散文壹樣,表達了個人的悲痛和抑郁。他的山水詩委婉凝練,處處顯示出他清醒高尚的人格。李賀的詩歌在中唐詩中獨具風格,以奇崛、深沈悲涼,開辟了浪漫主義的新天地。

4.晚唐

晚唐詩歌具有濃厚的感傷氣息,代表詩人有杜牧、李商隱。杜牧的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其中《江南春》、《山行》、《伯秦淮》、《郭華清宮》是他的代表作。這些詩在優美的文字和生動的畫面中顯示出英俊的才華。李商隱擅長愛情詩。杜甫七律,用典考究,對仗工整。晚唐出現了壹批繼承中唐新樂府精神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有皮日休、聶、杜荀鶴。他們的詩鋒芒畢露,直指時代之弊。

唐帝國長期的政治穩定使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文化達到空前繁榮,全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為詩歌創作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唐代科舉重詩、重賦。知識分子要做官必須會寫詩,這也是對詩歌創作的促進。就詩歌本身而言,唐代的五言律詩、七言古體詩、樂府曲進壹步成熟,強調聲調和節奏的五言律詩、七言絕句最終形成,詩歌形式也隨之百花齊放。盛唐時期,許多詩人將自己的詩歌創作推向了巔峰,壯麗的山河、秀美的鄉村、繁華的城市、荒涼的邊塞、慘烈的戰爭,都在他們的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特別是李白充滿野性激情、猛烈抨擊現實的浪漫主義詩歌和杜甫關心國家命運、同情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詩歌,代表了盛唐詩歌的最高成就。唐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清康熙年間編輯的《全唐詩》收錄了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詩。在不到300年的時間裏,留下如此豐富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中,相當多的優秀詩篇以多姿多彩的藝術魅力征服了歷代讀者,並長期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