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春風柳暗花明”,處處是柳綠的世界。古代詩人刻意描寫柳樹發芽染綠的景象,用其奇花異草裝點春色。南朝梁元帝蕭藝的《青柳》可以說是較早出現的這方面的代表作之壹:
長條形吹落地面,輕花追風。
露珠沾嫌染綠,葉子小而不礙。
這首詩的第壹句描寫的是柔長柳技橫掃大地,清代詩人高定也有名句“大堤掃柳,春煙醉”(《村居》);第二句描寫柳絮隨風起舞;第三句用柳葉色著墨;最後壹句是關於柳葉的。全詩都是關於柳枝、柳絮、柳色、柳葉,突出了“綠”字。形象生動,似輕而美。唐代詩人何,寫《唱柳》更有詩意;
碧玉裝扮成壹棵樹,掛著壹萬幅綠綢掛毯。
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壹樣。
這首詩用“碧玉”比喻早春二月的綠柳,“綠綢掛毯”比喻綠柳乾的無數垂絲,“剪刀”比喻春風。它生動地描繪了柳樹的優雅魅力,歌頌了春風的神奇力量。是世界公認的柳吟名作。南宋詩人楊萬裏《新柳》詩曰:“柳過銀池百尺。春節詠新柳,無驚無險,傳達了新柳的神韻,情趣盎然,也是詠柳詩的代表作之壹。
柳枝柔軟纖細,春風拂動,宛如少婦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所以古代詩人稱之為“柳腰”,常用來形容女子纖細的腰肢。這是出自北周詩人庾信的《林間腰細,新豐多酒徑》(《昆明池與人夜宴》)和唐代詩人韓沃的《藥訣棋》
柳葉纖細如眉,給人壹種陰柔的美感。所以古代詩人常用它們來形容女性長而美的眉毛。唐代詩人李商隱寫過壹首詩,“柳眉空,榆莢飛買錢”(《談真母墓》)。
柳樹的花,顏色像鵝壹樣黃,披著白色的絨毛,像柳絮壹樣隨風飄落。古詩詞中關於柳樹的描寫,不僅有柳絮隨風飄揚的場景,也有用這種方式寫其他東西的。南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二》記載了這樣壹個小故事:謝晉安在壹個寒冷的雪夜和他的孩子討論文學。謝公馬上問:“雪是什麽樣子的?”他的侄子謝朗接著說,“除鹽和除鹽的空氣差可想而知。”他的侄女謝道韞說:“如果柳絮不是因為風。”①這個短篇故事家喻戶曉,而謝道韞以柳絮的形式寫出了雪花隨風飄落的情景,形象生動,貼切新穎,尤其為後人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