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五年教案課後的兩首古詩

五年教案課後的兩首古詩

老師們,兩首古詩的課堂設計之壹:

妳好!今天說上課內容是五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和思想品德教材第四冊第六課《古詩二首》。

壹、教材分析

《兩首古詩》壹課整理了肖春和曹操的兩首古詩。兩者相比,草比肖春略難。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按照課文編排的順序,先教“肖春”,再教“草”。不過我覺得還是提前教草比較合適,難度大壹點。因為,在學習古詩《草》的時候,引導學生突破某些詞語古今異義的難點,那麽如果學生再學壹遍《春曉》就可以解決了。然後,讓學生學習《鵝賦》和《睡在山寺》兩首補充詩,詩數不止壹首。當然,這兩首古詩詞都是精挑細選,難度適中,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也積累了古詩詞。可見,學好古詩《草》是這門課教學的關鍵。下面,我就重點分析壹下古詩《草》。(展示圖片並在黑板上寫:草)

《草》是學生在小學課本上學到的第三首古詩。在這之前,我學了兩句古詩,畫和鋤禾。它們的意思很好理解,單詞的古今含義基本壹致。古詩《草》中,有些詞的古今意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古詩詞中的“隔”字,指的是雜草茂盛的樣子,而現在的“隔”指的是分隔或距離,意思完全不同。學生今後要學習的古詩詞中,還有很多詞義從古到今發生變化的詞。那麽,理解詞的古今詞義的區別是教學難點之壹。從內容上看,《草》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向人們講述了春天雜草變綠的自然現象,從而歌頌了雜草頑強的生命力。全詩有四行。前兩行描寫了茂盛的春草,揭示了每個季節來來去去的規律。最後兩行歌頌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草》這首詩寓意深刻,發人深省。其中,“野火不曾把它們完全燒毀,它們在春風中又長高了”成了千古名句,傳遍了全世界。理解壹首詩的含義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難的。這是這門課的另壹個教學難點。那麽,教學的重點是什麽呢?我想應該是能理解詩的意思,能體會詩人贊美野草的情感。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課後練習,我制定了以下五個教學目標:

1.掌握分離、光榮、燃燒、疲憊四個新詞,重點理解這些詞的含義。這個目標也是針對課後練習1的要求制定的。根據課後練習2和練習3的要求,我設定了接下來的兩個目標:

2.能說出這首古詩的意思。

3.能夠背誦和記憶古詩詞。

4.了解春天雜草變綠的自然現象,體會詩人贊美雜草的情感。

5.學習古詩詞的初步認識,可以通過“解詩題、認識詩人、理解詩詞、入詩境、背詩”五個步驟來學習。當然,這只是學習古詩詞的壹種模式。

根據教材難度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我兩個小時教壹次。第壹次授課時間:以草為例授課,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學習過程;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春曉》,補充學習《鵝賦》、《留山寺》。這種安排簡潔、緊湊、重點突出。

二,基本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是實踐教學中成功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低年級的孩子學古詩詞很無聊,很深奧。所以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五個步驟(貼卡),下面重點講解。

1.解詩

學生能理解“草”這首詩。讓他們說說草是什麽樣的。在這裏,老師可以滲透壹點。如果他們遇到壹首意思不明確的古詩,壹般會先理解詩名。例如,在學習古詩“肖春”時,我們通常首先理解“肖春”的含義。

認識詩人

然後,向學生介紹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白居易壹生寫了許多詩,其中大部分反映了現實生活和勞動人民的苦難。白居易非常重視感情。有壹次,他的朋友想離開他,於是寫下了《草》這首詩。白居易借“草”想告訴朋友什麽?提問引起學生的疑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明代詩歌

我先讓學生回憶壹下學過哪些古詩詞,再回憶壹下學古詩詞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通過這個環節,激活學生記憶倉庫中的信息,用於今天的學習。接下來,我會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詩歌,並嘗試理解單詞的含義。在自學的基礎上,讓他們討論自己學了什麽,有哪些單詞不理解。估計學生對“分離、枯萎、輝煌、衰竭”這幾個詞的理解有些困難,需要老師指導。(板書:離開了幹與榮)什麽是“點”?“點”是學習規律,“撥”是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比如,我可以請他們談談如果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該怎麽辦。學生可能會說“查字典,問家長老師同學”之類的。學生查閱字典並聯系詩歌,知道“完成”的定義是“完成”。對於“枯萎,光榮”的含義,我展示了四張圖,分別展示了雜草在春夏秋冬的生長情況,以幫助同學們。(幻燈片:)讓他們想壹想“幹”和“榮”應該分別填哪張圖片。如果學生在幹枯的雜草下填上“枯萎”,在茂盛的雜草下填上“輝煌”,那麽他們就會明白這個詞的含義。至於古詩詞中“別離”的含義,我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找不到,所以我會引導學生主動向老師求教。比如:“老師,這個字我不懂,請幫我解答壹下!”“這個設計看似多余,與教學無關,但其實我的本意是好的。重點是培養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始終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突破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如何讓學生理解“分離”?我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展示壹幅生機勃勃的春草圖。讓學生談論草地上的草是如何生長的。同學們可能會回答“很茂盛,很綠,很密”之類的,那麽“分離”的意思就解決了。現在我請學生們解釋“李”是什麽意思。這就揭示了有些詞的古今意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離”,還有“走”。古時候“走”是跑的意思,現在是走的意思。像這樣的例子很多,要求學生課後去找。

在解決了詞義之後,我要求學生試著說出詩的意思,這是教學的重點。我引導學生回憶:可以適當改變語序或加詞,使句子完整連貫。這壹點已經滲透在《鋤草》這首詩裏了。然後讓學生逐句說,讓他們先點評,然後老師再糾正。這樣,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就能正確理解全詩的意思,從而落實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進入詩意的境界

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是關鍵。學生已能說出詩的意思,但詩中所描述的形象在腦海中還不夠具體和豐滿。我讓學生聽老師帶著音樂朗誦,想象他們面前有什麽畫面。(板書:想象圖)當然,這首曲子的選擇是需要的。第壹,壹首優美的鋼琴曲,壹串琶音,說明雜草正在旺盛生長。然後,音樂變得緩慢而沈重,仿佛秋風掃落葉。然後,音樂的力度突然加大,變得急促而狂亂,最後又回到了第壹首優美歡快的音樂。學生的想象力隨著音樂飛翔,壹幅幅生動的畫面就會出現在眼前。這時,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論眼前出現的畫面,並根據他們的描述隨機出現相應的多媒體畫面。這樣,化詩為畫,在畫中感悟,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容,也有助於他們進入狀態,突破困難。比如,在展示了“野草著火了”和“野草又長起來了”兩張圖片後,我啟發學生思考:看完這兩張圖片,妳們還有什麽問題嗎?妳在想什麽?通過這類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真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和探索問題。學生們會從“野火從未完全吞噬他們”中想到雜草還是有根的,從而明白雜草的生命力是很強的,並通過贊美閱讀加深對詩的含義的理解。

背誦詩歌

古詩詞節奏鮮明,押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為了讓學生讀出味道和感覺,我分四步教:

(1)用贊美為學生的閱讀定調。(板書:贊)

(2)運用試讀法,讓學生標出停頓和重音,帶著感情大聲朗讀。

(3)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技術指導。比如在句子《平原上的無邊草》中,我讓學生把“原”字發長,把整句放慢,讀出遼闊的草原。在指導學生讀“他們在春風中又長高了”這句話時,我用語言來激發孩子的情緒:“春天到了,草從土裏長出來,妳高興嗎?”請學生閱讀《驚喜》。

(4)反復練習朗讀,運用個別朗讀、小組朗讀、男女朗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最後學會背誦,達到詩、作者、學生三者感情的和諧振動。之後我自始至終附和,讓學生思考:白居易借《野草》這首詩想告訴他的朋友們什麽?我給“朋友們”設計了壹個寫作練習壹開始,讓學生自己寫。

“解詩題→認識詩人→理解詩歌→進入詩的境界→背誦詩歌”這五個步驟,既是學生學習古詩的壹種方式,也是教師傳授的壹種方式。本教學方案設計深入,有利於教與學的和諧統壹。再加上生動的語言和老師不斷的啟發引導,能夠紮實的落實重點,突破重點,完成教學目標,這也是我教《草》的主要特點。

最後,老師問學生歸納性問題:妳學草學到了什麽?學生可能會說“我明白這是白居易寫的”“我明白單詞、短語和句子的意思”等。,但不能僅僅滿足於內容的總結,而應該引導學生更進壹步,講壹講學習古詩詞的規律。比如有些詞古今詞義變化很大,可以按照這五個步驟來學習常經知識和古詩詞。當然,只要學生大概能說出來,就不必問太多,因為這只是學習古詩詞的初級階段,在以後漫長的學習道路上,他們會逐漸領悟的。

第三,作業設計

根據這節課的難點和設計作業時“基礎性、靈活性、擴展性”的特點,我適當設計了這些作業:

1.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上的問題,鞏固基礎知識。

2.展示最後四行草(幻燈片:甜蜜的他們壓在古老的公路上,到達搖搖欲墜的城門。哦,朋友的王子,妳又走了,我聽見他們在妳身後嘆息。告訴學生原詩* * *有八行,前四行摘自課文。請他們查資料,課後查字典和請教老師,自己想辦法理解。這是草的後續學習,也是學生不斷學習和能力的培養。

現在我簡單說壹下第二次教學的教學安排。

我會引導學生半助半放地學習《春曉》,讓學生按照五步曲自學,找出哪些詞古今意義發生了變化,提出疑問,提出問題,對不懂的地方補充壹點點,要求學生理解詞的意思,理解詩詞,背下來,體會詩人贊美春天的感情。然後,我讓學生們學習了《詠鵝》和《夜深山寺》這兩首古詩,可以同桌討論。當然,對於補充教材,要求可以適當放寬,只要妳基本理解古詩的意思。

語文教學是壹門永恒的藝術,需要不斷探索。我的設計肯定有很多缺點。請多指教。

附書:

解詩題目:草

詩人:白居易

明詩:離別枯榮。

進入詩意的境界:想象畫面

背壹首詩: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