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24課。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24課。

24*最後壹刻

壹,教材的解讀

1.簡短文本。

這是壹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記敘了1997年7月6日香港回歸祖國最後壹刻的所思所想,表達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後美好未來的衷心祝願。

全詩語言簡潔,富有感染力,真摯,作者沸騰的熱血和澎湃的豪情融入到詩的每壹個字裏。全詩* * *有四小節。第壹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就像和親人說話壹樣,“聽最後壹分鐘風雨。”作者和所有中國人壹樣,熱烈歡迎香港回歸祖國這壹歷史性時刻。第二部分表達了人們觀看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國旗時的興奮和自豪。這種情緒是通過壹些特寫的描寫真實地表現出來的,比如“旗幟”、“旗桿”、“無聲的場景”、“微微顫抖的嘴唇”、“流著淚壹遍壹遍地輕輕呼喊”。第三部分主要是作者對香港屈辱歷史的聯想,對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的聯想,以及對當下歡欣鼓舞的表達。第四部分是香港從此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烈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切祝願。

編寫這篇課文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在讀詩中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是這門課的重點。有些寓意深刻、感情強烈的詩歌,結合歷史背景很難理解。

2.文字分析。

詢問:認真誠懇地詢問。

脊椎:背部,人或動物背部的中間骨頭。它常被比作正直和骨氣。

煙:炸藥爆炸後產生的煙。

骨髓:骨腔中柔軟的膠狀物質。詩中“深入骨髓的痛”是指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的痛苦。

二,教學目標

1.認識5個新單詞。

2.帶著感情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三,教學建議

1.學生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根據本組的訓練重點,要安排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可以引導師生從香港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的過程、香港回歸後的繁榮三個方面收集整理相關資料。也可以分組收集信息,每個人或小組根據自身情況收集壹類信息。有條件的話,教師可以準備香港回歸祖國交接儀式等相關素材的課件。

2.我們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接表達心意,體驗感受的詩句。比如“傾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詢問”;“是歡騰中的默哀”;“是誰流著淚壹遍遍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後跑,抱抱,/打招呼……”等等。通過這些詩歌,人們的激動、自豪和熱烈歡迎之情溢於言表。

結合收集到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歌,體會情感。第三部分,作者對虎門鴉片戰爭和英國殖民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進行了思考。100多年前,英國侵略者用鴉片和洋槍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熱血的中華兒女奮力反抗,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和屈辱的烙印。這些已經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和仇恨。在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國人心頭壹百多年的恥辱終於被雪水沖走了。香港回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繁榮的有力見證,也是對全體中國人民的巨大鼓舞和激勵。這壹刻,無數中華兒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是許多年和幾代人壹直熱切期待的時刻。“煮海”指的是當人們期盼已久的願望終於實現時,迸發出來的愛國熱情。它非常堅固和深邃,仿佛能把海水煮沸。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文中有插圖,描述了香港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奏國歌的場景。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如果妳是交接儀式的壹員(身份可以由學生自己想象),或者妳在大街上,在電視機前,目睹了這個過程,妳最想說什麽?老師們可以播放記者的“現場采訪”。

3."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帶著情感閱讀文本,不僅是這門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驗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結合詩歌的內容,引導學生註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註意詩歌在節與節之間、每節之內的停頓;有些詩音調高,有些詩音調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有的要讀得親切緩慢,等等。為了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還可以在課堂上分組排練集體詩歌朗誦,進行即興表演和點評;必要時邀請班上閱讀能力強的老師或學生示範閱讀。

4.這節課要求妳認識五個生詞,要註意區分“髓”和“剎”和“鑄”是吐舌音,不要把“查”發成“sh”。

四、相關鏈接

香港的歷史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部。1898年,英國利用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的優勢,迫使清政府簽訂了《擴大香港邊界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個島嶼(以下統稱“新界”),租期99年,租期至1997年6月30日屆滿。中國人民歷來反對這三個不平等條約。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的壹貫立場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的時候通過談判解決這個問題,暫時維持現狀,直到解決為止。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祖國統壹、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三大任務而奮鬥。鄧小平提出“壹國兩制”的構想來解決臺灣省和香港問題。與此同時,隨著1997的臨近,英方也在不斷試探中方對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在這種情況下,解決香港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根據1984的中英聯合聲明,香港於1997年7月回歸中國,成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國的壹個地方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其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將保持50年不變。

7月1日作為壹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被載入史冊。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標誌著香港同胞從此成為祖國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了壹個嶄新的時代。香港回歸後,中央人民政府負責香港的外交和防務。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壹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人民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等困難,保持了香港的高度繁榮和快速發展,繼續發揮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作用。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先生,他連任第二屆。他於2005年3月辭去行政長官職務,現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

壹種落葉灌木或小樹,葉稍圓,表面有光澤,花紫紅色,豆莢扁平。為了觀賞,木頭和樹皮被用作藥。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花。中央人民政府贈送給特區政府的大型雕塑《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高6米,重70噸。青銅鑄造,典雅大方,寓意深刻。它位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的海邊,已成為香港的標誌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