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鏡子裏
只要妳記得妳生命中後悔的事情。
梅花落了。
比如看她遊到河對岸。
就像爬松木梯子壹樣
危險的東西是美麗的。
妳為什麽不看著她騎回來?
溫暖的臉頰
害羞。低頭答皇上。
壹面鏡子永遠等著她。
讓她坐在鏡子裏經常坐的地方。
看著窗外,只要想起這輩子後悔的事情。
梅花落南山滿。
這是壹首典型的由內而外延伸的詩。要正確解讀這首詩,我們應該尋找作者生活中的壹些細節。
首先要從大局上把握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張躁,1962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78年考入湖南師範大學外語系,1983年考入四川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鏡中的寫時間是1984。當時,張躁正在四川攻讀英美文學碩士學位。詩歌必然會深受英美文學的影響(幾乎可以肯定是文藝復興中後期,維多利亞時代)。鏡子裏的這個意思挺獨特的,似乎是不可解的。但我很快想到了英語語言文學中非常著名的壹種詩體——獨幕詩劇。這些詩大多是源於當時的壹些繪畫或意識的內心獨白。當時的詩人、畫家、雕塑家,與其說是獨立的創作熱情,不如說是屬於資助他們、為貴族(甚至國王)服務的貴族陣營的特殊工匠。這類詩歌多少受到了當時政局和貴族家庭鬥爭的影響。所以詩歌作品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這壹行先放壹邊,後面再解釋)。張躁的這首詩明顯借鑒了這種內心獨白的風格,由內而外的拉伸,或者說爆破,成為了主要的思維方式。
第二,張躁是著名的“西學東漸”詩人。他內心是非常傳統、東方和中國的。這種中國思維與西方哲學的結合,在現代詩歌中是非常罕見的,幾乎是大多數詩人都無法把握的。我們之前知道,這首歌的影響之壹就是表達壹種內心獨白,甚至是壹種關於當時政治的內心獨白。那麽中國人的思維在哪裏?
這就需要詳細解釋“鏡”這個詞的含義。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衣冠楚楚;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樣,可以清楚地看到,張躁是在表達他對鏡子的野心,以明確的得失。關於《鏡中》這個題目,大致意思可以理解為:壹方面是自己的感受,是內在的自己;另壹面是歷史,國家興亡,誌氣。是我。
妳為什麽理解這個?詩人寫詩不是要賦予特殊意義,但又不能是單純的個體嗎?
第二場,沒有“比如爬松梯”,而是“比如看得比雪花還遠的眼睛”。後來這句話改成了“比如看到雪花”。那時肯定下雪了。面對南山的雪,詩人想到了壹些危險的事情(此時張躁顯然沒有想到松梯)——比如遊到河對岸。這是壹個非常特殊的聲明。河的對岸是什麽意思?為什麽不是另壹邊?哪條河是河?是明確的參照物嗎?
人們相信,張躁永遠不會忽視河對岸和對岸之間的微妙差異。這很重要。藝術大師不可能混淆這種區別。在詩人看來,彼岸就是彼岸,是壹個常見的名詞。而彼岸是明確的意思,而且是唯壹的意思。河的另壹邊是什麽?
1984年,中國的文化還處於非常封閉閉塞的時期。許多優秀的詩人對文化和社會進行了反思。聯系到後來“危險的東西”的說法,《遊到河對岸》、《比雪花更遠的玻璃》都代表了這種對當時政治社會“危險”的明顯反映和認識。這種危險在當時更多的詩歌中有所呈現,只是表達方式不同:比如九個太陽,比如死亡,比如冬天貧瘠的麥田。這些都反映了詩人當時的緊迫感和壓迫感,以及對自由的尋找和向往——當然這是很危險的。
張躁顯然意識到了這種危險。而詩中的“比如看到比雪花更遠的玻璃”簡化為“比如看到雪花”,但這種修改破壞了詩的原意,無法呈現那種沖擊力。而且遊過江的目標比較淺。雖然很積極,但是缺乏關註感和大局感。所以,當下雪的時候,當梅花落了的時候,當寂寞襲來的時候,當詩人的心充滿了痛苦的時候,冬天還在,春天還遠著呢。這場大雪會掩蓋很多遺憾,會拖住春天的腳步。“只要想想人生有什麽遺憾,梅花就要倒了”是壹種無奈和淒涼的心情。有那麽多苦不能說,但梅花落了——當然這句話也有典故——散成泥,碾成灰,唯有芬芳依舊。
既然詩人已經進入了大我,他就進入了大畫面。那麽遊過河的就不再是張躁,而是被賦予生命的覺醒的、想象中的“她”——看著她遊到河對岸——這就像踩著松樹,在大雪中爬到樹頂壹樣危險——卻又美麗。多麽美好的願望。看著這壹切,讓希望有了負荷,雖然危險,雖然依然迷茫,依然痛苦,但卻是壹件美好的事情。
然而,在詩人看來,這壹切都不如“雪中……”這本來是壹個情感的遞進,也有助於讀者理解這首詩的走向。然而,張躁發現了它的缺點,那就是進展太順利,太穩定,太缺乏激情。於是他刪掉了這句話。使詩歌立即呈現出廣闊的空間。大雪,梅花,遊泳,騎馬歸來的女人。詩人從那場危機中醒來,擺脫了危機,至此完成了自我。壹切都變得容易了。詩人的靈魂、精神甚至肉體在那壹刻都是自由的。
可以說詩人壹直在尋找自由,現在他找到了。這個世界還是原來的世界,但已經是詩人的世界了,已經和以前不壹樣了。這個世界的壹切,在詩人醒來的時候,都充滿了感情、熱情和力量,那種像火山爆發壹樣溫暖的力量。
所以不管那些危險的東西有多美好,“總比看她騎回來/臉頰發熱好”。此時,她的美已經取代了原有世界的危險,她以羞澀的美成為詩人的真實世界。這個世界在詩人的身上爆發,淹沒了最初的情感,帶來了真正的自由和希望,理想,真誠和對世界的尊重。
這時,詩人完成了蛻變,破繭成蝶。好像看起來很容易。但這個過程是很多人壹生都達不到的高處。於是,鏡子的意義回歸了本質。這似乎是詩人壹開始沒有發現的。或者甚至在詩人開始寫這個題目的時候,恐怕都不會意識到自己會有這樣的轉變——很多東西是不能遇見的。所以要麽成佛,要麽成妖,只是壹瞬間。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這輩子後悔的事/梅花香落南山滿。”此時的我,思想和境遇與當初完全不同,不再孤獨,不再害怕,不再抱怨。詩人內心世界的美好改變了壹切。梅花不再蕭瑟,而是像壹團火焰,充滿了南山。似乎壹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憧憬——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