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起源於古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代。中秋節是秋季季節習俗的綜合,其中包含的節日習俗大多有著古老的淵源。祭月作為民間節日的重要習俗之壹,逐漸演變為賞月、頌月等活動。中秋節是壹個豐富多彩的珍貴文化遺產,滿月是人們團聚的標誌,是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寄托,希望豐收和幸福。?[2][37][49]?
起初,“祭月”的節日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這壹天舉行,後來轉移到了夏歷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春節、清明節和端午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的華僑,尤其是當地華人的傳統節日。?[4]?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以來,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43][46-47]?[52]?中秋節的起源與月亮密切相關,月亮是古代天象崇拜的遺跡——敬月習俗。在秋分,這是壹個古老的“月亮節”。向月亮獻祭是中國非常古老的習俗。其實是中國古代壹些地方的古人對“月神”的壹種祭祀活動。中秋節來源於傳統的“秋分祭月”。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是壹樣的,這兩個交替的天體成為祖先崇拜的對象。中秋節起源於古代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國人祭月習俗的遺留和衍生。中秋節是秋季季節習俗的綜合,其中包含的節日習俗大多有著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對秋天月亮的崇拜演變而來。祭月是中國非常古老的習俗,是中國古代壹些地方古人的壹種祭祀活動。在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是壹個古老的“中秋節”。中秋節來源於傳統的“秋分祭月”。在古代農耕社會,古人認為月亮的運動與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系,因此向月亮獻祭成為壹項重要的祭祀活動。祭月作為民間節日的重要習俗之壹,逐漸演變為賞月、贊美月亮等活動。?[39-40]?[49]?
中秋節流行於漢代,這是壹個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時期,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傳播。“中秋”壹詞最早出現在漢代的文獻中,寫於漢代(周公旦傳世,實際寫於漢代之間)的李周。相傳先秦時期就有“中秋迎寒夜”、“中秋獻好衣”、“秋分月明(拜月)”等活動。據記載,漢代就有在中秋節或立秋時敬老養老、送粗餅的活動。晉代也有關於中秋節的文字記載,但並不十分普遍。晉代以前,中秋節在中國北方並不流行。?[38][42][51]?
在唐代,中秋節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很流行。在唐朝,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可的全國性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唐代長安地區非常流行,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中秋節結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楊貴妃變月神、唐逛月宮等神話故事,使之充滿浪漫,戲月之風也只能蓬勃發展。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雜糅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流傳至今。?[11][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