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景山
單晶位於成都市西北50公裏的彭州市單晶山城(古舊龍),海拔1147米。素有“丹嶽代宗”、“古唐”、“第壹勝景”之稱。它是中國田鵬牡丹的發源地。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花卉繁盛,與洛陽、菏澤齊名。彭州,又名田鵬,位於成都市西北部,唐代享有“花州”的美譽,是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鄉之壹。
800多年前,大詩人陸遊在成都時,遊覽了彭州花苑名花,研究了田鵬牡丹。惜春五年正月,他寫下了著名的《田鵬牡丹譜》。文章開篇說:牡丹在中州,曹州(今菏澤)第壹;在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三月,詩聖杜甫應彭州刺史高適之邀,到彭州單晶觀牡丹。面對漫山遍野的牡丹花,杜甫驚嘆不已,寫下了著名的《花店》壹詩。這首詩是歷史上詠唱田鵬牡丹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最早的牡丹詩之壹。
單晶位於龍門山八脈之壹的沱江源頭——江南岸。它的相對高度不大,但山青水秀。自古以來就是獨具魅力的“川西名山”,享有“丹嶽代宗”的稱號。在漢代,這裏是道家聖賢靜修丹的地方,佛教東傳後,這裏成為佛道居住的山野,寺觀十分繁榮。是“寺院依山而建,樓閣層疊,鶴林聖地,龍泉佛影”的真實寫照。然而,使人向往的是單晶的牡丹。單晶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牡丹觀賞地,無緣無故地興起,繁榮於唐代,從五代到大宋。洛陽落金,山是全國唯壹著名的牡丹觀賞基地,但並不僅僅因為羅、曹的落金而聞名,最重要的是的牡丹以野趣聞名。
主要景點
寶塔迎賓
鎮國寺塔位於關口場西南九龍郡古城遺址白塔坪上,始建於北宋至正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1)。塔高38米,密檐13層方磚結構。有五層樓高的塔室,道路相連,可以盤旋至頂,觀賞彭門雄姿和漓江美景。
天蓬門
即古天蓬門,又名天蓬闕。在振國寺塔以北1公裏處。在郁江出口處,海拔1,000米的牛心和首陽山遙遙相對,相距200多米,縱深約1公裏。
單晶第壹
在天蓬門1 km處,以牡丹聞名。金華宮是漢代在這裏修建的。唐代高僧金頭陀重修時,種植牡丹,故稱“單晶第壹地”,故名單晶山。宋代牡丹與洛陽牡丹並立天下,名揚蜀中,它們的發源地就是這座山中的永寧院。南宋時,陸遊在《田鵬牡丹譜》中有所記載。
十裏亭畫廊
單晶主峰海拔1150米,相對高度400米。在山腳下,有石碑,如“單晶第壹”和“古唐景點”。山頂上的望鄉臺距離山路6公裏,路面是細砂巖砌成的斜坡道,寬闊整齊,順著山澗,在綠色的灌木叢中漸漸隆起。其間,白廟、靈魂禪堂、鴨綠橋、凈水亭、觀瀑亭、牡丹亭等亭、橋、廊依勢而建,與山川相融,上下呼應,形成壹座雅致別致的十裏亭。明代東嶽廟和歷代高僧塔林的中國名表、石碑、石獸至今仍有。這兩個30多米高的大桶,已經有壹千多歲了,蓋得像雲壹樣。
從陽臺可以看到遠處自己的家
單晶峰歸途站突兀地矗立在九龍山的頭頂,放眼望去,九龍嶽翎猶如波浪壹般,山巒蒼茫,河谷生動。相傳古蜀先民是從隴西高原來到成都平原的拓荒者,常登高望隴西,故名望鄉臺。
三味景區
位於單晶山以南4公裏處。相傳該寺社址建於唐憲通年間。原有水亭寺、智德寺、安國寺等三座寺廟。唐朝佛教武大取秦泉水於此治病救人,故稱三味水。如今,寺內有許多唐宋以來的石雕、石建築和壁畫。有37個石窟,有1000多尊佛菩薩像,其中明代的石亭和清代的石碑樓基本完好。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
牛角寨
牛角寨位於仁壽縣高家鄉,湖的西邊,龍泉山的盡頭。這裏的巖石上有許多摩崖石刻。北山道場有石雕,千佛巨佛。這些石雕大多是唐代雕刻的。其精湛的技藝、嚴謹的布局、精致的話題、生動的形象令人回味無窮。尤其是大佛的石雕更加完美。據考,此大佛與樂山大佛同時建造。它的雕刻技巧和形象與樂山大佛相似。據說兩佛為同壹人,先雕牛角寨大佛,後鑿樂山大佛。
石洞溝
東溝位於贛鋒古鎮,即現在的董家橫鄉麻花巖村。在甘峰寺左後方,離甘峰寺三裏。相傳明初道士、武宗張三豐就住在這裏著名的三豐洞。
莫言石雕
三岔湖南部的朝陽寺和湖西部的牛角寨都是用拓片巖石雕刻而成的。朝陽寺位於湖南董加耕鄉神東村。莫言有370多尊雕像,整個石雕以水笙觀音和瓜子巖最令人驚嘆。
隨著“成都-石盤-三岔-單晶山-雙流-成都”旅遊環線的建設,石人路多彩鄉村長廊先後建成了托普農業科技園、佳佳無公害水果園、黑寶石李梓源等具有“鄉村旅遊”功能的現代農業生態園。優美的生態環境和簡陽特色飲食、旅遊產品的展示,將成為沿線亮麗的風景。
公共汽車路線
單晶風景區地址:彭州市郊單晶山鎮單晶村。乘坐57路公交車到五塊石客運站坐班車直達彭州,再換乘12路到景區!
行駛路線
走成彭高速。成都到彭州沒有過路費。走高速公路只需20分鐘,從彭州到單晶可能需要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