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0805進入劍橋大學三壹學院。第二年,我收集了早期的詩歌,編成了即興詩。
1807年出版第二本詩集《閑暇時光》,遭到《愛丁堡評論》的抨擊。他用長詩《英國詩人和蘇格蘭批評家》(1809)反駁。這首長詩諷刺了文壇的權威,批判了湖湘派詩人,同時強調了文學的社會內容和詩人的社會責任,影響很大,第壹次顯示了他傑出的才華和諷刺的鋒芒。
20歲的時候(1809年7月),拜倫出國旅行,去過很多國家(葡萄牙、西班牙、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等國)。1811年回國。這次旅行讓他大開眼界,讓他看到了西班牙人民抗擊拿破侖侵略軍的英雄場景,看到了希臘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第壹、二章(第三、四章分別完成於1816、1818),震驚歐洲詩壇。這是拜倫在歐洲旅行期間最重要的成就。
《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第壹章於1809年在阿爾巴尼亞寫成,第二章於次年3月在伊斯梅爾完成。長詩1812年3月發表後,轟動文壇,風靡全國,成為他的成名作,使他獲得了“多情神秘人物”的美譽。他“壹夜醒來,發現自己成了名人”。在這首詩中,異國的經歷和風情與感傷的抒情結合在壹起。主人公哈羅德厭倦了上流社會的生活而拋棄了自己的國家,同情各民族爭取自由的行動,抨擊暴君和外國統治者,號召希臘人民反抗土耳其奴隸制,表達了浪漫主義理想與現實世界的沖突。長詩內容豐富,以強烈的浪漫抒情著稱。作者通過哈羅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描述了他在歐洲各國遊歷和生活後的經歷和印象。在前兩章中,拜倫描述了拿破侖戰爭時期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臘和阿爾巴尼亞的社會面貌,譴責專制統治,支持各國人民爭取自由的鬥爭。
然後拜倫發表了《異教徒》(1813)、《阿比多斯的新娘》(1813)、《海盜》(1814)和《萊拉》(188)。在詩中還塑造了壹系列獨立、高傲、充滿反叛精神的英雄形象。他們是海盜、異教徒、反叛者、無家可歸者等。他們都有傑出的才華,堅強的意誌和叛逆的熱情,敢於蔑視傳統秩序和暴政,但他們的反抗總是與孤獨和憂郁結合在壹起,甚至以獨立和獨居為榮,最終以悲劇收場。最典型的形象就是《海賊》中的康拉德。這種形象被稱為“拜倫式英雄”(單槍匹馬對抗社會)。從1813因為東方敘事詩的出版(1813-1816)被迫出國。他在意大利參加燒炭人活動時,寫下長詩《青銅時代》,揭露神聖聯盟的反動面目。
1815結婚後,妻子傳出他另有新歡,憤然離婚,帶著女兒出國,並聲明再也不回英國。《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第三、四章分別發表於1816、1818。後兩章贊美歐洲山川的壯美,緬懷歷史偉人,贊美歐洲藝術,這首抒情敘事詩和未完成的代表作《唐璜》是拜倫最著名的代表作。
拜倫發表了他的長詩《唐璜》的第壹章和第二章。長篇詩體小說《唐璜* *》共寫了16章,是壹部氣勢恢宏、意境廣闊、觀點高超、藝術出眾的敘事長詩,雖未定稿,但已成為世界文學名著之壹。16歲時,唐璜因為愛上了壹位小姐,被母親送走了。在海上,他被海盜拍賣為奴隸,因為他愛上了救他於危難的海盜的女兒。在土耳其故宮發生婚外情後,他逃到了俄羅斯,受到了女王的寵愛,於是奉女王之命被送往英國。長詩通過唐璜的流浪,廣泛反映了當時歐洲和西亞的社會面貌,表達了反封建思想和對爭取民族獨立鬥爭的同情。
重要作品有《曼弗雷德》(1817)、《該隱》(1821)、《維納》(1823)、《福斯卡裏父子》(188)等七部詩劇。曼弗雷德(1817)實際上反映了詩人的苦悶。詩中壹個生活在阿爾卑斯山深處的神秘人物,因為犯下了極大的道德罪行,導致了他最愛的人的死亡,現在他只想快點死去。主人公對大革命後的現實感到失望,但又不願走向民眾,表達了法國大革命後拒絕向現實妥協的知識分子的孤獨絕望之情。本質上,他還是壹個拜倫式的英雄。詩中除了少數人物,還有代表自然各種力量的精靈和命運之神,浪漫而神秘。長詩《斯隆的囚徒》講述了16世紀,和平主義者、自由思想家邦尼瓦德為捍衛瑞士獨立,在四龍堡被囚禁6年的故事。與“拜倫式英雄”不同,邦尼瓦德反對暴政,反對人民的命運,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詩歌贊美了主人公不屈不撓的精神,抨擊了暴政的殘酷。
1823年初,希臘反土鬥爭興起。拜倫放下正在寫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臘,參加希臘人民爭取自由獨立的武裝鬥爭。4月1824,死於希臘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