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了解小學生,才能進入他們。
但目前國學經典書籍的出版似乎很多,要從中選出好的版本並不容易。尤其是國學經典遇到小學生,在出版內容、質量、形式的選擇上,需要批判的眼光和謹慎的態度。其實,如果從小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和需求出發,多選擇容易讀懂的國學文選,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才能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把握這個“易讀”的尺度最費功夫。
就中國傳統書籍的出版而言,大多采取簡單的筆記和圖片的形式。殊不知,如今小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遠比這復雜。這樣簡化國學經典,看似是件好事,但由於出版社缺乏足夠的創意和簡單的解讀,很容易讓小學生的國學閱讀停留在表面。導致國學教育難以深入推進。
我看過壹套“小學生文房四寶”,包括《論語》、《詩經》、《孟子》、《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三紫晶》等24本書。難能可貴的是,它能如此清晰,是為小學生閱讀國學而編輯的。該系列圖書避開了閱讀國學經典難懂、晦澀難懂的部分,傳播了經典國學中的智慧和知識,激發了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是壹本適合帶領孩子親近國學的入門書。畢竟國學要從讀書開始。此外,吉林美術出版社的《小學生背誦國學讀本》,讓年輕讀者仿佛走進了壹座國學圖書館,在輕松閱讀國學經典的同時,觸摸先賢的靈魂。吉林攝影出版社的《小學生國學精要教程》、三秦出版社的《小學生古詩》、* *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的《國學經典選讀》也是這壹類的好讀物,讓年輕讀者為自己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傳人而自豪。
同時,還有壹些小學生用的經典語文書是直接從老版本翻印的。這種出版簡單易行,從讀者角度看書價低,也是壹種選擇。但如果留意市面上出版的國學選書,難免會覺得大部分都是大同小異。如何貼近當今小學生讀者的需求和特點,分析受眾情況,有針對性地出版國學書籍?妳需要多思考,不要貪多求快。
我怕的是嘩眾取寵,我要的是潛移默化。
在看似浩如煙海的國學書籍中,其實有很多對國學的誤解。壹些所謂的“讀國學”活動,往往形式多於內容。坐在蒲團上吟誦漢服,“建”壹所古色古香的學校,就是額頭上壹顆紅痣的覺悟...國學的傳承不講究排場,哪裏需要那麽多陳詞濫調?難道不知道國學的要點在於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嗎?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國學並不是“成功學”。現在這種“理解經典,奠定終身成就的基礎”的言論,不僅膚淺,而且對國學的傳承有害,更容易對孩子的成長形成負面引導。
出版國學經典書籍的目的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為了讓小學生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提升他們對傳統優秀文化的興趣,培養文學的審美情趣。在小學生閱讀方面,突然進行國學難教育是不合適的。更有效的方法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走進小學生的內心,在潛移默化的學習氛圍中達到閱讀的目的,這就特別強調了選書的重要性和知識掌握的難易程度。除了編輯出版合適的版本給孩子閱讀,家長和老師也要註意言傳身教。國學的影響看似在生活之外,其實存在於舉手投足之間。所以國學經典教育更適合在日常生活中傳承和探討,這樣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1905年4月,繪制中國白話文史在壹則廣告中說:“中國的歷史浩如煙海,紛繁復雜,編纂不易。新系列的歷史教材有壹點深層次的含義,初學者理解不了。是壹本用白話講五千年大事的書,對文意稍有了解的人都可以看。這也是小學的好書。”現在的小學生接觸的世界更加豐富,國學閱讀也應該以新的形式出現,比如豐富多彩的國學趣味故事,幫助孩子理解經典閱讀等。,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國學常識,鍛煉閱讀能力。的確,壹部優秀的小學生國學經典讀本,不僅應該是孩子課堂學習的延伸,更應該是讓孩子了解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渠道,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才是他們閱讀國學經典所需要的。
毫無疑問,國學教育是壹門非常高深的學問。需要按照小學生閱讀和生活的習慣來教,也需要發揮國學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國學以各種形式得到滋潤。只有把國學經典中蘊含的思想和智慧貫穿到孩子的日常行為中,國學才會“活”起來。這不僅是壹種回歸,更是壹種文化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