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第壹首抒情長詩。它是屈原的自傳體敘事詩,是屈原心路歷程和人生悲劇的再現,是楚國興衰的歷史寫照。《離騷》是屈原用夢想、激情、痛苦、追求乃至壹生寫成的壯麗詩篇,是中國乃至世界詩歌史上偉大的不朽之作。
《離騷》結構宏偉,文采絢爛,感情深厚,想象豐富。前半部分以賦體為主,闡述作者的思想感情;後半段浪漫十足,善用比興。強易思維生動,山川河流每天都被細致刻畫,神話與現實相遇相映,香草美人隱喻恰當,營造出瑰麗夢幻的境界。
正如阿明學者桑嶽所說:“《騷經》是壹把感人至深的寶劍,讓人讀來回味無窮。可見屈子孤獨而忠厚,最令人感動。”屈原的獨立於世,以這種“上下求索”的境界感動了壹代又壹代的讀者。
《離騷》作為壹部長篇巨著,表現出極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壹是描寫詩人與王朝統治者的矛盾,即理想與現實的對立;二是描寫詩人心靈的痛苦與糾結,進取與隱退的矛盾。
後世的影響
《離騷》是中國愛國主義詩歌的開山之作,它開辟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源頭,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和後世文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後世的學者都很欣賞這首長詩。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宣稱:“曲平辭賦掛日月,楚王臺空。”
李白的很多作品和《離騷》壹樣,往往編織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日月星辰、歷史人物,形成壹幅具有象征意義的壯麗畫卷。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在1926出版《流浪》時,引用《離騷》這首詩作為書前題詞,可見《離騷》所體現的屈原對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對魯迅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