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月亮節、月光生日、月亮節、秋天節、中秋節、月亮節、月亮節、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中秋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對秋天月亮的崇拜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喝桂花酒等民俗。源遠流長的中秋節起源於古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初年,盛行於宋以後。中秋節是秋季季節習俗的綜合,其中包含的節日習俗大多有著古老的淵源。中秋節是壹個豐富多彩的珍貴文化遺產,滿月是人們團聚的標誌,是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寄托,希望豐收和幸福。
中秋節的故事很短。
嫦娥奔月皇後後羿稱帝後,縱情聲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他想長生不老,去昆侖山偷王母娘娘的長生不老藥。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百姓遭殃,偷了長生不老藥吃了,就自己輕飄飄地飛到了月宮。
相傳月亮上廣寒宮前的桂花樹生長茂盛,高達500多尺。有壹個人經常砍,但每次砍完,砍的地方馬上就合上了。千百年來,都是這樣。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叫吳剛,曾經跟隨仙人修道,但是他犯了錯,仙人就把他貶到了月宮,每天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以示懲罰。
傳說三個神仙變成了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和兔子乞討食物。狐貍和猴子都有食物可以幫助,但是兔子卻無能為力。後來,兔子說:“妳可以吃我的肉!”他跳進火裏把自己烤熟了。仙女大為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變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作為她下凡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