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嶺南文化詩歌

嶺南文化詩歌

壹首詩,認識壹座城:揚州,蘇杭,Xi,南京,四川,兩湖,嶺南,西北。

上壹期講的是繁華的揚州。今天跟大家聊聊嶺南,南方武陵以南的地區,還有兩廣海南的地區。我們熟悉的韓愈、柳宗元、劉長卿、宋、劉禹錫、蘇軾,都被貶到嶺南。

說起嶺南,妳壹定知道那裏的“飲食文化”是獨壹無二的。就在被貶潮州後,韓愈在文章中說:“我的天,這裏的人居然吃蛇吃蟾蜍。嶺南人特有的飲食習慣,把這些文人都嚇死了。”。

還有壹種鳥經常出現在古詩裏,叫鷓鴣,象征著遊子的離別。但在壹本關於嶺南人飲食的書裏,是這樣記載的:“鷓鴣,嶺南鳥多,肉白而脆,遠勝雞野雞。”帕特裏奇,我們這裏有很多。肉又白又脆,比野雞還好吃。

所以在現代,廣東人吃福建人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亂吃是嶺南文化的歷史遺留。

嶺南第壹狀元、宰相張九齡去廣州參加國考,寫了《綿陽峽》。“可惜此生遙遠,但誰知自然之心”。綿陽峽現在廣東英德市。這地方那麽偏僻,誰能體會大自然的苦心?

張九齡做官並不成功。貶謫荊州時,寫了壹首《望月思壹遠》詩:

月亮,此時已在海上,天涯* * *上空。

有愛的人都討厭漫漫長夜,不眠之夜,懷念他們所愛的人。

熄滅蠟燭去愛這灑滿月光的房間,我穿著衣服徘徊在深深的夜露寒中。

妳不能擁有美麗的月光,只希望在夢境中遇見妳。

這首詩開頭是中學生要求背誦的名句。和很多偉大的句子壹樣,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煽情。有什麽特別厲害的嗎?沒有。就像他家鄉的廣東菜壹樣,清淡可口。

張九齡被譽為“嶺南第壹人”。被奸臣排擠,鏡子前恨白發。

蘇軾被流放到廣東惠州時,他的小兒子和姨太太王朝雲跟隨他。《十年生死》的對象不是王朝雲,而是他的第壹任妻子王符,而王朝雲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比蘇軾小27歲。

惠州是壹個美麗的地方,有熱情的人和美味的食物。他爬上羅浮山,找到壹些新鮮水果,然後開始大嚼:

現在是羅浮山春天的四點鐘,

魯菊楊梅是第二個最新的。

壹天300個荔枝,

不要猶豫,做壹個嶺南人。

蘇軾真的很喜歡吃荔枝。荔枝火氣大,吃多了也不好。蘇軾得了痔瘡,結果越來越嚴重。但他沒理,還管了。蘇軾很了不起,是個堅強的人。

據說當時的宰相張盾看到蘇軾的詩,氣憤地說:“紫蘇是不是盼著見尚二呢?”蘇軾還幸福嗎?壹怒之下,蘇軾被直接貶到海南儋州。

儋州的生活更艱難。蘇軾當時六十多歲,蓋了幾間房住。他真的活得像海南的老農。他有這樣幾首詩:

半醒半醉地問朱立:

竹刺藤蘿,步步迷。

但是找到回家的路,

家在牛棚裏。

有壹天,蘇軾喝多了,去了朋友家。當他回來時,已經很晚了。路上有很多草和樹,他迷路了。蘇軾突然想起我家在牛棚西邊,就順著地上的牛糞,終於回到了家。能把“矢”字寫成詩的人真的不多,因為這個太俗了。但蘇軾並不在意這些。

蘇軾六十四歲時,路過江蘇金山寺,看到壹幅別人畫的畫像,於是寫了壹首小詩:

心就像壹棵灰燼之樹,

就像壹艘沒有系好的船。

詢問妳的職業,

黃州徽州儋州。

這是蘇軾生命的最後壹年。他說他的心快死了,他這幾年的生活就像壹艘四處飄蕩的小船。要問我這輩子的成就,在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曾經在北京做官,也在揚州、杭州、徐州做官,但他覺得壹生的最高成就是在三個流放地。在這三個地方,蘇軾確實寫出了壹些最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蘇軾在這些地方完善了自己的人格。

有許多文人、石,深受嶺南影響。

唐代有壹位詩人,名叫宋,他的代表作是“今近吾村,遇人,不敢問壹問”。壹般文人被貶,都會寫文章表達不滿和委屈,宋不會,因為他真的是個壞人,他活該被貶。

宋被流放前,寫的詩基本都是朝廷如何好,皇帝如何有權,水平很壹般。然而,他來到嶺南後,他的詩歌內容和主題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他寫了自己的痛苦,自己的悲傷,真的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