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屬於宗教範疇。本意就是上帝,上天。
天子是上天的兒子,來統治世界。去世後祭祀的時候要配上天,因此死後被稱為“帝”。過去三皇五帝,都是去世了之後,人們對他們的尊稱。
戰國後,宗教意識淡薄,帝這個概念也很少用了。
秦始皇滅六國後,認為自己的功德比三皇五帝都強,就讓大臣稱呼他自己為“皇帝”,從此,天子活著的時候也被稱為“帝”。
“王”是政治範疇。三橫代表天地人。壹豎代表統壹。
《說文解子》說:王者,往也。“王”靠道德和優秀的統治方式,天下人都希望被“王”來統治,因此,都往“王”的地方來靠攏。
因此,“王”是天下最高統治者。
西周時期,王是天子,是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後來秦始皇稱“皇帝”後,王降為下壹級統治者,就不再是天子了。
中國人認為天子只有壹個。因此,同壹時候,只有壹個是真的天子,就是皇帝。其他的王不是天子,因此,可以有很多個。
漢朝開始,只有皇帝的親戚可以被封為王,來鞏固皇帝的統治。中國的附屬國的國君也可以稱王,以顯示天下統壹。例如朝鮮王。
中國在分裂的時候,會出現好幾個皇帝,他們互相之間都不承認。因為“天無二日,人無二主”。三國時期,三個皇帝。呵呵。
五代時期,全國分裂為好幾個國家,越南也是其中的壹個。但這些國家後來大多數統壹於宋朝。而越南由於太遠而沒有統壹,越南因此而獨立。越南認為他們和宋朝都是中國,宋朝是北朝,越南是南朝。越南統治者也自稱皇帝。類似現在的大陸和臺灣。
在東亞的國家中,只有日本從來沒被中國占領過。因此,日本的統治者可以暗地裏自稱皇帝。但日本的統治者沒有實權,故而稱“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