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
思路:註重創新,不重復別人做過的研究工作,喜歡選擇空白的方向或沒有被開墾的課題。因此,其研究和成果大多是填補學術空白的開拓性、創新性成果,對某壹學術方向或課題具有壹定的基礎或裏程碑式的示範效應或鋪墊作用。
工作總結:主持國家級、省級、局級(含校級)項目、課題近30項,參與多項科研項目。作為項目負責人,各級項目包括國務院直接批準的國家重大項目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務院古籍規劃領導小組資助子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項, 四川省科技廳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全部屬於省政府自然科學項目],四川省政府九五、十五計劃。 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成都市科技局應用基礎與成果轉化科技計劃【市政府自然科學項目】和科技惠民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四川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科技發展基金自然科學研究項目和人文科學研究項目、國家重點學科針灸推拿科學研究開放基金項目。已發表和正在發表的論文超過65,438+000篇(國家公布實施“核心期刊”制度後,均在核心期刊發表,許多論文正在提交SCI全文期刊發表);已授權和申請發明專利數十項;獲省、部、學術級獎項十余項;在國內外出版專著、工具書、古籍、教材28部(含合作、參與)。
(1)中國歷史文獻學方向(包括古籍文獻學、辭書學):是壹個長期的方向。
①作為早期企業家和核心研究者,參與編寫震驚世界圖書文學界的《中華大典》:1989 65438+10月,作為核心研究者,參與編寫建國以來唯壹由國務院直接批準的古代文學國家重大項目《中華大典》試點項目(也是國家“十壹五”文化發展規劃的重要項目)。還為他起草了工作規則、編制方案、參考書目表、樣稿等共計1多萬字的學術工作文件,後來作為《大典總綱》編制的主要參考文件(總綱在他起草的細則基礎上進行了刪減和修改)。還被北京會議推選為《醫藥衛生法典》試點項目秘書長(全國只有兩人,除李榮外,另壹位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鄭金生),先後擔任《醫藥法典》學術秘書、副總編和《全科醫學理論總部》主編。2009年出版了近百萬字的《中華大典·醫藥衛生法典·醫學通論總指揮部》,這是整個《醫藥衛生法典》的開篇總指揮部(排名第壹),其內容是千百年來壹直統領中國醫學全局、指引中國醫學方向的學科宗旨。也是中國醫學學術史上前所未有的同類專著,是第壹部全面系統地搜索整理《醫道》、《醫名》、《醫德》、《醫患》、《治法》、《醫源》等中醫文化原文的著作,具有基礎性、裏程碑式的意義,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世界各國學者的認可,產生巨大的影響(詳見百度百科。
②填補空白的詞典和專著有《中醫難字詞典》、《訛字研究》、《古今字與異體字》、《中醫訛字詞典》等5種。早在1975,我就苦幹了20多年,終於寫出了我國學術史上第壹部中醫難字專著和字典、第壹部中醫易錯別字專著和字典。早在1986,他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出版了《中醫難詞詞典》、《中醫易錯》、《中醫針灸快速記憶法》等在國內外都有影響的歷史文獻和語言的專著和詞典,受到了近30家報紙(當時電視等媒體還沒有普及)的關註,收到讀者來信5000多封。他的作品受到國內外各行各業數百位著名學者的好評。2001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更新轉載。其著作《通假字、古今字、分化字研究》(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研究成果)、《中醫通假字詞典》首次闡明並提出了“古今字”、“分化字”新概念,對兩千多年來極其混亂的“古今字”概念進行了界定和定義,得到了相關學術界權威學者的高度評價。此外,幾乎與此同時,他與另壹位學者提出了“異質妊娠”的概念,並在分化詞的分類等其他許多方面提出了論據充分的新理論。這些不僅在人文學科上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用價值,在醫學歷史文獻的研究和應用上也具有重要價值,並被批準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項目。上述研究曾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省教育廳、省語言學會等獎項壹等獎。
本研究方向有以下研究工作和成果:
③早在1981就開始參與邱宗智課題組對重要歷史文獻《鏡月全書》的校勘工作,並於1985受趙指示參與其課題組對全書的校勘和研究。1987年參與整理和整理衛生部重點項目《重要健康教育歷史文獻》和中國古代最大的健康書籍《尊生八記》(以上兩本書均為大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並被該社評選為“贈外賓醫學書籍整理唯壹代表作”,獲四川省中醫藥科技進步1989。李融對後者的深入研究還在繼續。
④1993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出版領導小組資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數百厚卷的醫學書籍(每卷包含數種醫學書籍),也是八五、九五重點出版項目。李榮主持了《針灸經典·銅仁穴》和《把脈求真》的整理任務,並參與出版。
⑤1996,該校梁副校長獲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培養基金“針灸推拿學詞典編纂”課題,李榮作為第壹副主編和全書主編參與了最大的針灸推拿學詞典的編纂,具體承擔了30萬字的《針灸推拿學歷史文獻與針灸推拿醫家》的編寫工作,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李計劃對自己的針灸推拿歷史文獻和針灸推拿醫家進行整理和修訂,編纂第壹部科學規範的針灸推拿古籍書目。
⑥2002年,清華大學和中國中醫科學院承擔了科技部基礎工作的重大項目“中醫藥科技信息數據庫(本草古籍)”,李榮帶領其研究生任玉蘭(現為醫學博士)承擔了歷史文獻《尊生飲食八記》的研究。
⑦2003年,李榮負責的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計劃項目“傳統文獻語言學與漢字信息化研究”,第壹次探索中醫這壹課題方向。
⑧2003-2005年,李參與或主持了以下文獻研究工作:1)參與了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單位承擔的《國家漢字庫(計算機)用字研究》;2)參與由中國中醫科學院牽頭、部分中醫院校參與的《中醫大辭典編纂》論證;3)參與張琦教授負責的四川省教育廳項目“痰飲致病性比較研究”。4)主持成都中醫藥大學科技發展基金項目《中西醫結合防治非典型肺炎匯編》。5)國家十二五規劃工具書《中醫養生大辭典》副主編。
⑵器官纖維化及慢性病防治研究方向(中醫方向或中西醫結合方向):長期方向。
計劃對多年來中醫藥(包括針灸)抑制肺纖維化的機制(揭示中醫藥和針灸拮抗肺纖維化的現代生物學基礎)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舉壹反三,進而延伸到“中醫藥防治慢性病”這壹世界性主題的研究(包括其歷史文獻研究)...
國內外鮮有學者涉足該方向(在國內外權威科技信息檢索單位和數據庫做過查新),而李榮帶領的研究團隊經過10多年的探索,在中藥(包括針灸)抑制肺纖維化作用機制的基礎研究方向上,已成為國內外領先的團隊。他整合了西部四大名校(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科技大學)的學者,聯合攻關。在李榮的帶領下,主持了10多項各級系列研究項目,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多篇論文正在向SCI全文期刊投稿,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
《自然》(2010,2007年7月)兩次關註、倡導和呼籲中國的中醫和針灸科學。自2004年以來,《自然》雜誌已經發表了三篇關於上皮間質轉化(EMT)的研究論文。關註世界著名科技期刊的前沿動態和導向,基於李榮團隊在中醫和針灸研究方面的優勢,融合這兩個趨勢,李榮團隊的“上皮-間質轉化理論指導下的中醫和針灸拮抗肺纖維化(PF)EMT的分子機制研究”計劃誕生了。
他的團隊前期對中藥和針灸的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發現,在調節I/II細胞因子的平衡、調節TGF-β/IFN-γ受體和這兩個關鍵的信號轉導通路方面有著積極而重大的意義,因此計劃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古代中醫的原創理論,從研究方向(PF)→理論環節(EMT)→小發現(TGF-β/IFN-γ)重新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項目,以期推進到EMT的深度水平,繼續探索中醫、針灸抗PF的EMT分子機制,深入揭示中醫抗PF的現代生物學基礎。研究方案包括以下方法:提取中藥和針灸幹預的PF實驗動物模型不同發育階段的肺組織,利用肺組織直接檢測指標從體內組織中分離純化上皮細胞,體外培養趨化EMT,達到體外和體內實驗相互驗證的目的。EMT過程的關鍵分子(膠原蛋白-1mRNA等。)、蛋白酶-γ芯片、MMP的組織抑制劑(如TIMP-1,2)和FB的細胞外基質(α-SMA等。)進行檢測和分析,並通過定量PCR驗證中醫抗該病的EMT調控網絡和關鍵靶點,通過信息融合等方法篩選TGF-SMA。
此外,李榮團隊還研究了中藥對血管纖維化(動脈硬化)、心臟纖維化等器官纖維化的抑制作用,擁有近10項發明專利。
⑶養生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及三大開創性貢獻:(1)首次提出並構建了“東方自然養生方法論體系”,以國內外發表的科研項目、系列書籍、論文為支撐;②首次提出五臟養生理論,運用中醫五臟理論統壹古今養生方藥,以科研項目和專著出版為支撐;③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唾液養生理論,有科研項目和專著出版支持:以上為階段性研究方向,80、90年代開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現已停止,現從事新的養生工作。
早在1987年,李融就參與了衛生部重點項目、重要健康教育歷史文獻和中國古代最大的養生書《尊生八記》的整理和校勘工作,隨後在四川省教育廳立項,再次進行“中國古代最大的養生書《尊生八記》文獻研究”。後來又先後主持了科技部重大基礎工作項目、中醫藥科技信息數據庫尊聖八記飲服研究、四川省科技廳重點應用項目、中國唾液保健與方法論體系建設研究(省政府自然科學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科技發展基金項目等。在此基礎上,經過十余年系統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於上世紀90年代末首次正式提出並構建了“東方自然養生學”的學術理論和方法論體系,並計劃與現有的“自然療法”壹起形成中醫學的又壹完整體系,在上述系列科研課題的壹批研究項目的大力支持下, 在國內外出版多部系列專著,在香港和中國大陸發表多篇論文,多次獲得各級獎項。 在醫療衛生法制建設中具有壹定的裏程碑和基礎性意義(這不同於國際上和學術界壹些沒有正式科研項目、沒有發表研究論文、沒有正式政府和學術獎項的“空醫療衛生當局”);同時,李融首次正式提出並構建了“五臟養生理論”,將古今養生方藥與中醫五臟理論統壹起來,出版了厚達50余萬字的《東方自然養生法系列五臟養生方藥》。本期首次正式提出並構建了唾液養生理論,出版了國內外最全面、最系統的20多萬字的《中國唾液養生叢書》。此外,在養生高等教育方面,李榮還參與了成都中醫藥大學、北京大學主編的全國統壹教材《養生與康復》的編寫,以及“十二五”全國中醫養生大辭典的編寫。《中國唾液保健》和《東方自然保健系列》專著之壹李榮,2000年由英國大都會影視公司在中國拍攝,作為中醫藥文化專題片。同時獲得韓國出版社的翻譯出版協議書,獲得四川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四川省民俗學會優秀科研成果壹等獎。李榮參與的另壹部養生歷史文獻圖(四川省教育廳立項研究成果),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頒發的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學術著作獎,四川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此外,李融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參與了大型養生學術史文獻研究《尊聖八筆記》的前期科研報告。
⑷針灸推拿方向:長期方向。其中,針灸推拿的歷史文獻研究及抑制器官纖維化的分子機制已如上,此處略。
5.中醫方向:是壹個階段性的方向,2001到2003年進行,現在已經停了。
①“中藥譜效關系”的提出和構建。早在2001年初,李榮就和他的博士生嚴某壹起提出了“中藥的譜效關系”,並率先在《中國中醫藥雜誌》等多個國家級報刊上發表了《開創中藥的譜效關系》等多篇文章,並在十幾個國家部委主辦的首屆(成都)中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上交換論文。後來中醫界提出“中藥譜效關系”,大多是在它之後。
②中藥新藥的開發。在申請了多個品種後,因為國家原局長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多名廳級、處級領導的介入,導致和國家產業壹樣的環境影響,被迫流產,藥物試驗停止。
③滴丸的研發。李榮在滴丸研發方面也有實踐經驗。溶出速度比膠囊更快的滴劑在搶救病人方面具有時間優勢,但研制這種制劑的技術和經驗在李榮所在的學校是壹片空白。這個學校制劑專業的教授曾經問過李榮關於這種劑型的研發經驗。
2.教學:
2001年首次創辦並講授博士學位課程《針灸推拿文獻學》(1998年試行,同年也是全國首創)。此外,他還為博士生、碩士生、大學生和藏醫班講授《中國古籍文獻學》、《針灸醫籍選》、《中醫文化》。
3、臨床:
早在20世紀70年代,她還在上學的時候,就給親戚朋友開藥方,嘗試治療疑難雜癥,並初見成效。比如她用地黃湯、熊骨等藥物治療,實際上使那些因慢性肝臟後遺癥而長期不能下地行走的女性中老年患者病愈,行走如常。用黃花蒿甲魚和鱉甲湯進進出出,其實已經讓整天不思茶飯、對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類似於西醫的重度抑郁癥)、對中西藥物都沒有反應的大玩家朋友回歸正常;紅燒肉豆蔻和訶子去油,竟然讓患了很久雞腹瀉的爺爺康復了;服用逍遙散益珍珠母產品,長期患偏頭痛的西醫醫生治愈了...這些都是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研究期間的治療方法。此後30多年,他們從未放棄臨床實踐,堅持臨床治療。先後在四川宜賓、自貢、成都等地就診(包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同仁堂總店等。)並且已經積累了整整壹箱病歷。
4、研發和業務管理:
90年代擔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有創辦和管理藥企的經驗,擁有多項中藥臨床有效方劑發明專利。計劃近幾年退休後投身市場,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直接服務於患者的產品,為拯救患者或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貢獻余熱。
5、繪畫、書法和音樂:
從小喜歡畫漫畫人物,吹竹笛。八九歲的時候,他就在家裏的墻上畫了氣勢磅礴的嶽飛,得到了鄰居和親戚的稱贊。後師從川南畫家吳先生學習繪畫,50年代師從四川著名音樂家先生學習音樂。還學習了重慶竹笛演奏家吳其仁先生的演奏風格(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奏《葡萄架下》),笛子抑揚頓挫,悠揚悠遠。夏夜門前吹竹笛,街上納涼的人都聽著欣賞,校園裏演奏吸引了男女同學來伴奏歌曲。下鄉的時候,我當過“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隊長,畫過大字報(放學後也是這樣)。成為醫學博士後,由於投入的醫術和科研,他練習書畫的次數越來越少。他參加(演奏)了三五場校園文藝晚會,他的書畫不時在校園裏展出。近年來,我努力學習書畫理論、方法和技巧,參加了大量的講座。積累了幾十萬幀國內外名師、大師授課的課件,在臨池拜過名師,練過文筆。恰逢國家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強國,單位也需要加強學校,服務社會,於是奉命建立書畫研究、創作、教學機構。目前,他們正在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