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īng zhǒng
2 英文參考furuncl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丁腫為病名。1.指懸丁。2.指疔瘡。
4 丁腫指懸丁據《喉科紫珍集》卷上載:“丁腫號曰懸丁,點秘藥,服清咽。”懸丁即指懸雍垂腫痛[1]。見《焦氏喉科枕秘》卷壹。多由過食煎炒厚味,外受風熱致火毒上沖而發。癥見懸雍垂卒然腫起,色紅紫,吞咽不利,疼痛。治宜疏風清熱解毒。用涼膈散、銀翹散配以丹皮、赤芍、蟬蛻、僵蠶等加減化裁[2]。
5 丁腫指疔瘡據《劉涓子鬼遺方》卷五的解釋,丁腫即指疔瘡[1]。
疔瘡(ding deeprooted sore)為病名[3]。又名丁瘡、丁腫、疔腫、疔毒、疵瘡[4]。是指好發於顏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堅硬如釘,腫痛灼熱,易於走黃、損筋傷骨為主要表現的瘡瘍[5]。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疔腫》雲:“初起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熱定則寒,多四肢沈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大重者,則嘔逆,嘔逆難治;……經五六日不瘥,眼中見火,神昏口幹。心煩即死也。”陳實功《外科正宗·疔瘡論》雲:“夫疔瘡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發夕死,隨發隨死……”
疔的名稱繁多,證因各異。
按照發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人中疔、蛇頭疔、虎口疔、鼻疔、紅絲疔等多種名稱[3]。
按照發病部位和性質不同,可分為顏面部疔瘡、手足部療瘡、紅絲疔、爛療、疫疔五種。
疔的範圍很廣,包括西醫的癤、癰、壞疽的壹部分,皮膚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疔瘡相當於顏面部、手部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及部分特殊感染,是壹種發病迅速而危險性較大的疾病。若處理不當,發於顏面者易引起走黃危證而危及生命,發於手足者則可損筋傷骨而影響功能。
總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減。
詳見疔瘡條。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