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余華是壹個讓人讀過他的文字就能夠記住的作家。他在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是壹名當代作家。1978年,高考落榜後進入衛生院當牙科醫生。1983年,發表首部短篇小說《第壹宿舍》。1998年,憑借小說《活著》獲得意大利文學最高獎--格林紮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憑借小說《兄弟》獲得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13年,憑借小說《第七天》獲得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獎。2018年,憑借小說《活著》獲得作家出版社超級暢銷獎。從1983年走過來的他,文字中帶著些時代的氣息,真實,荒誕,讓人窒息。是讓人窒息的真實感。
書的自序中這樣寫道:“回首往事有時就像是翻閱陳舊的日歷,昔日曾經出現過的歡樂和痛苦的時光成為了同樣的顏色,在泛黃的紙上字跡都是壹樣的暗淡,使人難以區分。這似乎就是人生之路,經歷總是比回憶鮮明有力。回憶在歲月消逝後出現,如同壹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僅僅只是象征。同樣的道理,回憶無法還原過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們:過去曾經擁有過什麽?而且這樣的提醒時常以篡改為榮,不過人們也需要偷梁換柱的回憶來滿足內心的虛榮,使過去的人生變得豐富和飽滿。”
該書講述了三個故事:壹場偶然的謀殺,壹個地主的死以及壹個過氣詩人的回憶,其中取第三個故事《戰栗》作為書名。“戰栗”在詞典中的解釋是因為緊張,恐懼身體產生抖動。而余華筆下的“戰栗”講述了落魄詩人周林和女文青馬蘭的感情糾纏。從壹封十二年前的信開始,寫到周林與多年未聯系的馬蘭再次相會,在陰暗的房內回憶著多年前的往事。
在小說中,“戰栗”出現了多次,都是周林在不同情境下表現出來。因錯過與馬蘭約會因沮喪而生的戰栗,因跟“美國遺產”幽會時因緊張而有的戰栗,因在黑暗的樓梯口內想抱馬蘭又不敢抱因恐懼而生的戰栗,最後與馬蘭發生關系因興奮發出的戰栗。這四次戰栗所要表達的是人內在想法與外在表現的壹種矛盾,即人們所說的話,所付諸的行動往往不能真實的反應內心的欲望。
小說裏的每壹個人都是平凡無奇的,地主的兒子王香火能舍身抗日,地主家的苦工孫喜只是個好色愛占小便宜的俗人,文人不再高尚充滿激情而是功利虛偽受生計所迫。這些故事沒有刻意貶損,也沒有歌功頌德。通過對每壹個人物“人性”的刻畫,將普通人的本性赤裸裸的展現。或許揭露人性的罪惡是挖掘人性高尚的壹種方式,因為這可以真實地反映壹個人,壹群人。經歷,對於這些事而言,才是最終的情感體驗。那種想得卻不可得的煎熬和最終的釋然,最終,會讓我們銘記壹輩子。
結語: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的迷路者,我們都是按照自己認定的道路尋找方向,也許我們是對的,也許我們錯了,或者有時候對了,有時候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