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瑞士的歷史演變

瑞士的歷史演變

主要條目:瑞士歷史

瑞士的領土在史前時期是凱爾特人的活動區。凱爾特人過去是中歐的土著人。他們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紀擴張到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和萊茵河流域,鼎盛時期成功攻占羅馬。居住在今天瑞士境內的是赫爾維和勒托的凱爾特部落。公元前70年前,北歐的日耳曼人繼續向凱爾特人居住區擴張。感受到德國人的壓力,赫爾維的第壹部落決定向西撤退到高盧西南的大西洋海岸,經過羅馬帝國的領土。

考慮到日耳曼人對羅馬帝國的潛在威脅,凱撒決定在瑞士建立羅馬控制下的赫爾維國。羅馬軍隊不僅沒有同意凱爾特人的通行要求,反而對他們進行攻擊,迫使後者成為羅馬帝國的盟友,羅馬帝國支持的凱爾特人打敗了入侵的日耳曼人。

凱撒死後,他的繼承人奧古斯都將第壹個赫維部落並入帝國行省。今天,瑞士領土正式並入羅馬帝國,當地的凱爾特人開始了羅馬化時代。

羅馬瑞士時期,建立了羅馬式的行政體系,出現了壹系列城市,修建了通往羅馬的帝國大道。羅馬人還將地中海沿岸的農作物和亞平寧生活方式引入瑞士,隨後基督教也傳入。

100-250是羅馬和瑞士的黃金時代,隨著日耳曼人入侵帝國而結束。

3世紀,阿勒曼尼(日耳曼民族)向瑞士東部和北部遷移,勃艮第(日耳曼民族)向西部遷移,建立了第壹個勃艮第王朝。259年,日耳曼部落聯盟渡過萊茵河,征服了瑞士帝國的北部邊境。從此羅馬和瑞士進入戰爭時代,直到公元401年帝國軍從阿爾卑斯山北部撤退。從此,瑞士開始了日耳曼人統治的時代。

德國人統治的瑞士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西部由勃艮第部落統治,人口較少,文化落後。占領瑞士後,他們接受了當地的羅馬-凱爾特語言和文化傳統。中部和東部由阿萊曼-內部落聯盟統治,該聯盟占據了瑞士的山區和不太羅馬化的地區,日耳曼語在這些地區獲勝,這種東西部的劃分也是今天瑞士法語區和德語區的雛形。

在日耳曼人的統治下,瑞士出現了許多小王國。這些王國互相征服,最終在536年統壹於法蘭克王國。公元843年,根據瓜分查理曼法蘭克王國的《凡爾登條約》,瑞士再次分裂,分屬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

1033年,分裂的瑞士再次處於統壹的神聖羅馬帝國之下。由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教皇之間的權力鬥爭,德意誌君主制衰落,地方諸侯的影響力上升。為了擴大他們的權力,各個統治者建立了大量的城市。在今天的瑞士,澤林根家族推動了許多城市的建立,形成了瑞士獨特的城市自治體系。它為日後瑞士聯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哈布斯堡王朝的魯道夫是公元13世紀的壹位地方領主,他試圖在瑞士建立王權。為了對抗哈布斯堡王朝,1291年8月1日,施維爾茨、下瓦爾登和烏裏組成了瑞士永久同盟。1291八月1也成為了瑞士的國慶日。

1315年,瑞士盟軍在莫爾加滕戰役中擊敗了哈布斯堡軍隊。在接下來的40年裏,盧塞恩、蘇黎世、格拉魯斯、楚格和伯爾尼也加入了聯盟。

1499年,瑞士盟軍在斯瓦班戰爭中擊敗奧地利,獲得其脫離神聖羅馬帝國獨立的承認。瑞士實質上已經獨立了。巴塞爾、沙夫豪森分別於1501和1513加入聯邦,聯邦增至13州。

1515年,在馬裏格拉納戰役中,瑞士聯盟被法國和威尼斯聯軍擊敗,此後壹直奉行中立政策。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在瑞士廣泛興起,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茨溫利以蘇黎世為中心,宣傳宗教改革,於1523年確立了新教在蘇黎世的統治地位。卡爾文然後在日內瓦進行了改革。由於宗教的分裂和不同的經濟利益,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態度。1531年,茨溫利在卡貝爾的宗教武裝沖突中被殺。

從65438年到0532年,宗教改革傳遍瑞士,然後走出瑞士,傳遍歐洲。1648年,法國和瑞典打敗了神聖羅馬帝國,迫使他們媾和,並於當年10年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瑞士獲得了真正的獨立,成為壹個主權國家。

1798年,拿破侖入侵瑞士,建立了第壹個赫爾維共和國。

1803年,瑞士將法軍驅逐出境,瑞士擴張至19州,恢復聯邦。

1815年,瓦萊州、新沙泰爾州和日內瓦州加入瑞士。同年,瑞士簽署了新的聯邦條約,恢復了除外交事務以外的各州主權。同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

1848,瑞士制定新憲法,成立聯邦委員會,成為統壹的聯邦國家。

瑞士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保持中立。

2015,10年10月28日當選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2016年至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