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銀嶺泉簡介

銀嶺泉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陰陵泉別名5來源6特異性7穴位名稱解法8陰陵泉穴位位置11穴位解剖6543 8+01.1水平解剖11.2穴位神經、血管功效與功能12陰陵泉穴位65438附:yīn líng quán 1 in 1古籍拼音Y: n Lí ng Quá n

2英文參考陰阜春[湘雅醫學詞典]

《湘雅醫學詞典》

《中國針灸詞典》

y和yīnlíngquán【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穴位概況陰陵泉漢語拼音陰陵泉羅馬拼音陰陵川美國英語譯名陰陵泉

國家

壹代

編號中國SP9日本9法律

莫蘭特RP9野夫RP9德國MP9英國Sp9美國Sp9陰陵泉命名為經絡穴位(Y和NLí ngquá n SP9) [1]。出了《黃帝內經·靈樞·本博》。屬於足太陰脾經[2][1]。別名陰陵泉。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五輸穴的匯合處,五行屬水[1][2][3]。陰是陽的對立面,陵指山陵,泉指水泉,內為陰。點在脛骨內髁下緣凹陷處,如山陵下的水泉,故名銀陵泉[1]。主治:腹脹、水腫、排尿困難或失禁、婦女陰道疼痛、遺精、陽痿、膝痛、黃疸、腹痛、厭食、消化不良、霍亂吐瀉、腹瀉、急性腸炎、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遺尿、尿失禁、尿瀦留、月經不調、痛經、炎癥、紅白。

4陰陵泉別名為陰陵泉(《黃帝內經·靈樞本書》)。

5來源:脾來自藏白...入陰陵泉,陰陵泉,輔骨下陷,也是引申而得,是壹個組合。

6.具體的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五輸穴匯合,五行屬水。

7.解陰穴名為壹對陽,陵指山陵,泉為水泉,內為陰。穴位位於脛骨內髁下緣凹陷處,如山陵下的水泉,故名陰陵泉[1]。

陰,《蘇文金匱嚴陣》:“夫論人之陰陽,外陽內陰。”;淩,大富也;泉,說文:“水源也如水流出,形成川形。所有的春天都屬於春天。”《靈樞經·九針十二素》:“若病高而內,取陰之靈泉。”《黃帝內經·靈樞本博》載:“膝以下為陵。”《申英經》有:“膝內側副骨下陷中。”也是脾經的穴位,脾為陰中之陰,內為陰,膝高突起如陵。穴屬水,陵下深泉亦是泉中之水,故名陰陵泉,與陽陵泉相對[4]。

8小腿[5]

9定位標準陰陵泉穴定位: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即脛骨內髁下方的凹陷處[3][6]。

陰陵泉在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處[1]。坐位或仰臥位取穴[1]。

陰陵泉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髁下緣,作為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的凹陷[2]。壹種方法是“取彎曲膝蓋的橫紋尖”(扁鵲·申英《針灸玉龍經》)[2]。

陰陵泉穴在足太陰脾經中的位置

陰陵泉穴的位置

陰陵泉穴(足太陰脾經)的位置

陰陵泉穴(肌肉)的位置

陰陵泉穴(骨骼)的位置

10方法:跪坐或仰臥位,取穴在脛骨內髁下方脛骨粗隆下緣水平處。

陰陵泉位於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處。坐位或仰臥位取穴[1]。

跪坐或仰臥位,脛骨內髁下緣與脛骨粗隆下緣平齊;或者用拇指沿著脛骨內緣向上推,直到拇指到達膝關節下方,而這個點就是脛骨向內向上彎曲的凹陷處[7]。

快速取穴: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向上推至膝關節下,脛骨向內向上彎曲凹陷處為陰陵泉穴[8]。

11穴位解剖學陰陵泉下有皮膚、皮下組織、縫匠肌(腱)、半膜肌、半腱肌(腱)、肌肉。前方有大隱靜脈,膝部最上動脈,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小腿內側有皮神經,深層有脛神經。皮膚由隱神經分布。皮下組織中除隱神經外,還有大隱靜脈伴行神經。靜脈在這個穴位的皮下運行,應避免針刺。針穿過小腿深筋膜,穿過脛骨粗隆內側的縫匠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的肌腱,經脛骨內側緣向後進入腘繩肌。以上肌肉由股神經和坐骨神經支配。膝下內動脈起源於腘動脈,在脛骨側副韌帶和脛骨內髁之間向內向下通過,加入膝關節網,並分支滋養脛骨和附近的肌腱。

11.1水平解剖學皮膚→皮下組織→半腱肌腱→腓腸肌內側頭[1]。

皮膚→皮下組織→半腱肌肌腱→腓腸肌內側頭[6]。

11.2穴的神經血管淺層有隱神經和大隱靜脈;深層有膝下內動脈的分支和脛神經的肌支;深層有脛神經幹和腘動脈幹[6]。

小腿內側有皮神經,深層有脛神經;前面有大隱靜脈,膝蓋最上面的動脈,深層有脛後動靜脈[2]。

12陰陵泉穴的功效與作用陰陵泉穴具有清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的作用。

銀陵泉具有益腎利濕、行氣消腫的作用[1]。

陰陵泉穴具有溫通中焦、清下焦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脾腎疾病。凡因中焦虛寒、下焦濕熱引起的疾病,多以此穴治療。

陰陵泉穴是足太陰經五輸穴的合穴,五行屬水,應屬腎。故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之功,可用於治療腹脹、腹瀉、水腫、黃疸等[7]。

腎虛遺精,小便失禁,或氣虛下陷,氣不攝精,膀胱失收,治於陰陵泉穴健脾益氣補腎[7]。

足太陰經筋束於膝內副骨,上行於陰大腿,束於髭須,聚於陰器,陰陵泉穴位於膝關節,故可用於治療膝痛、* *痛、女子陰痛[7]。

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關節點,具有健脾利濕、調理肝腎的作用。壹般涉及內臟水濕的疾病,如腹部水腫、小便不利等,有消源導暢之妙,亦治腹堅、氣喘、疝氣、腹塊、遺精、遺尿、泄瀉、泄瀉,凡陰證亦[

13適應癥陰陵泉穴主治腹脹、水腫、排尿困難或失禁、疼痛、陰道疼痛、遺精、陽痿、膝痛、黃疸、腹痛、厭食、消化不良、霍亂嘔吐腹瀉、腹瀉、急性腸炎、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遺尿、尿失禁、尿瀦留、月經不調等。

陰陵泉穴主要用於腹脹、水腫、尿失禁、疼痛、陰道痛、遺精、膝痛、黃疸等[6]。

陰陵泉主要用於脾胃、肝腎、厭食、水腫、黃疸、霍亂吐瀉、小便不利或大小便失禁、遺尿、月經不調、痛經、遺精、陽痿、疝氣、膝痛、腳氣等癥。[1].

現代常用陰陵泉治療急慢性腸炎、菌痢、腹膜炎、尿失禁、尿瀦留、尿路感染、炎癥、腸絞痛、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病[1]。

陰陵泉主要用於腹脹、水腫、黃疸、腹瀉、小便不利或大小便失禁、遺精、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膝脛疼痛等[2]。

陰陵泉穴主治腹痛、腹脹、腹瀉、痢疾、便秘、水腫、黃疸;排尿不利或失禁;這位婦女陰道疼痛。* * *疼痛,遺精;膝蓋疼痛[7]。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尿瀦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腎炎、遺精、陽痿;

消化系統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腸炎、痢疾;

婦產科系統疾病:* *炎癥、月經不調;

其他:失眠、膝關節炎、下肢癱瘓。

14針灸方法14.1針法壹般是1.0 ~ 1.5寸[1][2]。

直刺1.0 ~ 2.0寸[6][7],局部酸脹麻木,沿小腿內側向下蔓延[7]。

經絡臼搗法可以消腫利尿。

14.2艾灸可用[1][7]。

艾條灸3 ~ 5強;或艾條灸5 ~ 15分鐘[2]。

艾條灸或溫針灸5 ~ 9強,艾條灸10 ~ 20分鐘。

15合陰陵泉、三陰交,有溫中運脾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腹寒。

銀陵泉,帶水,有利尿消腫的作用,主要用於水腫。

銀陵泉配三陰交、日月、至陽、膽俞、楊剛,有清熱利濕之功,主治黃疸。

銀陵泉配合足三裏、上巨虛治療腹脹腹瀉[7]。

陰陵泉與中脘、膀胱經、三陰交穴配伍治療小便不利[7]。

銀陵泉配水路、中極、雙滑治療水腫[7]。

特效16 * * *雙手輕握於膝蓋以下,拇指屈曲,用指尖自下而上按壓陰陵泉穴,每次1 ~ 3分鐘,可緩解腹痛和膝蓋疼痛[8]。

夏季多雨,暑濕之邪阻滯經絡,要防濕邪,陰陵泉每天可持續10 ~ 15分鐘[8]。

17《黃帝內經·四季氣》文獻總結:解郁,補三陰,補陰陵泉,久留皆止,熱則止。

《黃帝內經·靈樞熱》:臍急痛、胸脅脹滿的發熱,取自湧泉、陰陵泉。

針灸經典甲、乙:腹中氣滿,腹脹反,不能臥,陰陵泉為主。腎腰痛不宜俯仰,陰陵泉為主。陰陵泉是陰陵泉的主人。女患痛於陰,小腹少,痛急,陰陵泉為主。

針灸大成:霍亂、陰陵泉、承山、協溪、太白。

《備千金要》:陰陵泉、關元,主寒熱不節,腎病不能俯仰,氣黃;陰陵泉、陽陵泉不知大小便、遺尿;陰陵泉,藏白,主胸熱,泄暴。

《千金翼方》:水腫不能臥,灸陰陵泉強。

雜病點穴法之歌:腦子裏全是陰陵泉。陰陵泉我尿不出來。

"百病伏":陰陵泉、水、臍盈於浮腫。

18的研究進展18.1對膀胱的影響針刺陰陵泉可以調節膀胱的張力,放松會增加張力,擴張會緊張[7]。取雙側陰陵泉,進針1 ~ 1.5寸,執行提插瀉法,針感向上傳導為最佳方法。手法1 ~ 3 min,留針15 ~ 30 min,可治尿瀦留[7]。

18.2治療骨關節炎,選陰陵泉、陽陵泉、膝內眼、小腿鼻、髖骨(梁丘兩側1.5寸)、阿是穴[7]。用28 # 1.5寸毫針快速刺入穴位,然後在每根針上墊壹小塊中間有孔的硬紙,在針柄上插壹根2厘米長的艾條,然後點燃艾條,艾條燃燒後取出針[7]。每日1次,15次為壹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6.7%[7]。

18.3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針刺陰陵泉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壹定的影響[7]。在實驗中,強* * *往往導致下屬持續時間的增加,即大腦皮層運動區的發展抑制過程,而健康人的抑制過程是緩慢而微弱的;當給予光* * *,壹半患者的皮層引起興奮過程,壹半患者引起抑制過程,但大多數健康人引起興奮過程,只有少數人引起抑制過程,說明由於功能狀態不同,針刺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7]。

18.4治療細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