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國字體的演變
漢字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從比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自甲骨文產生以來,漢字字體的發展經歷了古代漢字和現代漢字兩個階段。古文字階段可分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四個階段。今天的書寫階段可以分為隸書、草書和楷書。
1,甲骨文,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時期流行的文字。甲骨文主要記錄了商代皇室貴族的占蔔活動。因為是刻在龜甲獸骨上,所以人們稱之為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點是:畫面特征明顯,因為是用刀刻在龜甲骨上,所以筆畫細,字體大小不壹。
附圖:
2.金文金文,又名鐘鼎文,被鑄造在青銅器上——鐘鼎、生活用品、武器等。在西周和春秋時期。在古代,青銅被稱為黃金,所以後人把金文上的文字稱為金文。金文主要記錄統治者的祭祀、諸侯的分封、征服和主人的功績。金文銘文的主要特點是:筆畫粗大,結構線條整齊,畫面特征明顯減少,文字符號加強。
附圖:
3.大篆大篆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流行的壹種漢字字體。大篆的字體直接由西周金文發展而來,其形制和結構特征與金文大致相同,略有變化和規範,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字體發展的痕跡。篆書的主要特點是:字體工整對稱,筆畫粗細壹致,趨於直線,比青銅器銘文進步了壹大步。
附圖:
4.小篆小篆是秦統壹六國後全國通行的標準字體。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實行“同文不名”的政策,以秦時流行的篆書作為整理漢字的基礎,把篆書的筆畫和結構去掉,使之更簡單、更規範,從而把原來復雜的漢字字體統壹起來,有了統壹的標準,這種統壹的字體就是篆書。小篆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漢字規範化的產物,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篆的流行,結束了甲骨文以來壹千多年來漢字形體、寫法多種多樣的混亂局面。小篆的主要特點是筆畫和結構簡單規範,字體和字形高度統壹。
附圖:
5.隸書隸書是戰國時期就出現的字體,形成於秦朝,在民間廣為流傳。秦代壹些下層文員為了省時、省速度,臨摹東西時並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筆畫和結構書寫漢字,從而逐漸形成了新的字體。因為這種字體多為下級官員、弟子等使用,所以稱之為隸書。到了秦朝,隸書在小篆中只起輔助作用,小篆還在正式場合使用。到了漢代,隸書終於發展成為壹種全新的漢字字體,取代小篆成為通用字體。隸書的主要特點是:完全打破篆書的結構,形成點、橫、豎、撇、按等基本筆畫,註重挑波;結構對稱,棱角分明,方方正正,整潔美觀;畫面感完全消失,字體完全符號化。所以,隸書是漢字發展史上的轉折點,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附圖:
6.草書草書是漢代為了提高書寫速度,在隸書的基礎上形成的字體。據說草書因起草而得名,“草書”就是“潦草”、“潦草”的意思。草書主要用於日常書寫,正式場合仍使用隸書,如公文、通知等。草書壹般分為三種:曹彰、今草和狂草。曹彰形成於東漢初年,其特點是:筆畫相連,但字是獨立的,容易辨認。此草產於東漢末年。它的特點是筆畫相連,字與字相連,寫的很潦草。有時候壹個字只保留壹點輪廓,很多不同的部首,比如竹字前綴、心形前綴、四點前綴,都寫成壹個形狀,很難識別。狂草產生於唐代,是在現代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書法家書寫自由,隨意加減筆畫,字如龍鳳舞,壹般人難以辨認。因為草書實在難以辨識,逐漸失去了文字的使用價值,現在只能作為漢字特有的書法藝術存在。
附圖:
7.楷書楷書又稱隸書、真跡,是壹種出現於東漢,成熟盛行於魏晉時期,壹直沿用至今的標準字體。“楷”的意思是模型,意思是楷書可以作為書寫的模型。楷書繼承了隸書的結構特點,吸收了簡單草書筆畫的優點。楷書的主要特點是:取消了隸書的挑波法,筆畫很直,字體比較方正,結構緊湊,字的筆畫大大減少。
附圖:
8.行書比楷書產生得晚,是壹種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字體。行書比楷書靈活流暢,比亂草書更容易辨認。因此應用廣泛,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行書現在已經成為壹種字體——手寫,和楷書壹樣重要。人們在日常寫作中普遍使用行書。
附圖:
(二)漢字結構的簡化
漢字發展到楷書之後,字體基本穩定。漢字最重要的變化是筆畫的簡化。漢字簡化有六種方法:1,草書。即草書以楷書書寫,形成簡體字。比如:龍龍特產-專用門-門馬-馬換-時-時。
2.替換激進分子。即把筆畫多、結構復雜的部首換成筆畫少、結構簡單的部首。例如:
鄧——鄧普——溥傑——傑勇——廖勇——萬。
3.保留這個角色。也就是說,保留了原話的壹部分,刪除了其余部分。例如:
開放-開放-豐富-豐富服務-積極服務-積極聲音-聲音醫生-醫生
4.諧音替代。即把繁體字換成筆畫簡單的同音字。例如:
只有——只有少數——幾次——走出山谷——在山谷後面——追趕人才。
5.創造新詞。即創造另壹個結構簡單的詞或者從古代文獻中找壹個變體來代替原來的詞。例如:
筆-筆-身體灰塵-灰塵爐-爐簇-簇頭-頭
6.采用古風。也就是說,有些字因為詞義分化,或者為了突出詞義,加了表意的偏旁部首,到了現代就去掉了偏旁部首。例如:
雲-雲電-電-氣生產-采自-自。
與繁體字相比,簡體字是筆畫少、結構簡單的漢字。大多數簡體漢字的發音和含義與繁體漢字相同。但也有少數簡化字在意義和用法上與繁體字不完全對應,尤其是用同音字代替的簡化字,往往代表幾個不同的字。如果在壹些特殊場合需要使用繁體字,註意不要機械簡化對應關系,以免出錯。比如“後”的本義是指國王、皇後、皇太後,後來人們用它來代替同音的繁體字“後”。所以,如果壹定要用繁體字,只有“前後”、“向後”等字可以用繁體字“後”,而“皇後”、“皇後”、“母親”等字不能用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