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關於狀元商人興辦學校典故是如何由來的?

關於狀元商人興辦學校典故是如何由來的?

張謇,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近代著名的實業家和社會教育家。光緒二十年(1894),張謇已是不惑之年,早已無意於科舉。迫於父命,不得不赴京趕考,想不到被取為壹甲第壹名,高中狀元。他中狀元後,並沒有在仕途上走下去,而是將全部精力用到創辦實業上去,將“實業救國”的思想付諸實踐,成為著名的狀元商人。1899年在南通建成大生紗廠,以後又陸續創辦通海墾牧公司、廣生油廠、資生鐵冶廠、淮海實業銀行等十多個企業,取得很大的成功。特別是大生紗廠,資本總金額高達二百萬兩,是“歐戰以前華資紗廠中惟壹成功的廠”。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作為“狀元商人”,他深深地懂得實業與教育的關系。創辦實業,必須要有人才;培養人才,則必須興辦學校。他說:“茍欲興工,必先興學。”還說:“有實業而無教育,則業不昌。”於是,他下定決心,傾資辦學。他在南通選定校址後,即開工建校。光緒二十九年(1903)四月壹日,通州師範學校開學,聘請王國維等著名學者為教師,學生由數十人很快便增至五百人。所設課程除修身、歷史、地理、算術、理化外,還有農、工、蠶桑、土木、測繪等實用科目,同時附設了實驗小學。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壹所新式師範學校。與此同時,他還興辦了通州女子師範學校,更是開壹代新風。此後,由張謇創辦或資助的學校還有吳淞商船學校、鐵路學校、吳淞中國公學、復旦學院、龍門師範、揚州兩淮兩等小學、中學及師範、南京高等師範和南京河海工程學校等。光緒二十九年(1903),張謇到日本考察實業和教育,參觀日本博物館,受到啟發。光緒三十壹年(1905),他在通州師範學校的壹片荒地上興建起博物苑,並將自己收藏的文物送到博物苑。經多年經營,藏品達三千多件。苑內還設有測候室,觀測氣象。博物苑起到了輔助教育、擴大學生知識面的作用,成為學校教育的壹個有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