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成書於哪個朝代?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三月下達上諭,詔令張玉書、陳廷敬等人,組織了當時翰林院的學士、編修三十人,按照字典編撰式例編撰而成的壹部劃時代的字書。該書前後用了五年多時間,至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乃成。學界的研究多集中於《康熙字典》的文字、體例、編撰過程等方面的考證,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問題是,《康熙字典》既然是皇帝親自下詔書編撰,便和民間私人著述不同,它不是壹本純粹的學術典籍,僅僅關註其學術意義,未免會對學術背後的政治語境有所忽略。文治是以政治大壹統為其前提,從秦始皇的“書同文”到漢代撰述《說文解字》《方言》等書籍,其中都以統壹為其背景。比如說,《方言》撰述本來屬於周秦壹種制度,“周秦常以_八月遣_軒之使,求_代方言,還奏籍之,_於_室”。這個制度類似於後世的民間采風,是從民間搜集資料,但目的還是為“流化於民”和“王教”。來源:文教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