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壹些名人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壹些名人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名人學習方法簡介

 

壹、毛澤東讀書筆記“六式”

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就篤誌嗜學,博覽群書,孜孜不倦。他常說讀書要註重“四多”,即

多讀、多寫、多想,多問。這裏說的“多寫”是指多做讀書筆記。他做讀書筆記,堅持不輟,內

容廣泛而精要,形式活潑而多樣,確實是人們特別是中學生學習做讀書筆記的楷模。

1.摘錄式

毛澤東在青年時代聽老師講課就認真地寫課堂筆記,稱為“講堂錄”;在自修時也寫讀書

筆記,稱為“讀書錄”,包括抄錄全篇文章和摘錄精彩內容等。這類筆記本***有好幾網籃,可

增大都散失了,現存的只有壹本,其中壹半是抄屈原的《離騷》《九歌》,壹半是“講堂錄”。長

期來毛澤東壹直保持著寫這種讀書筆記的習慣。他邊抄邊研究,把讀書、抄錄和探討密切地

結合起來。例如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對哲學家艾思奇的《哲學與生活》摘錄了3000字左右。

他特地寫信給艾思奇說:“妳的《哲學與生活》是妳的著作中更深刻的書,我讀了得益很多,抄

錄了壹些,送請壹看,是否有抄錯。其中有壹些疑點(不是基本的不同),請妳再考慮壹下

2,符號式

毛澤東讀書常常用各種符號畫在書上,以標明自己的褒貶見解。他在讀德國鮑爾生著、

蔡元培譯的《倫理學原理》時,逐字逐句用毛筆標上圈、點、單杠、雙杠、叉等符號。在讀《***產

黨宣言》《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列寧選集》《國家與革命》、《列寧關於辯證法的筆記》

等重要著作時,不少段落、章節都作了圈點、勾劃等標記。他很長時期壹直在閱讀的壹套線

裝二十四史,850冊每冊都有他留點、勾劃的標記。這些符合同樣是他讀書的心得體會。 3.批註式

毛澤東在讀10萬多字的《論理學原理》壹書時,用工整的小楷寫在頁邊、行間的批語就

有12100多字。他在讀《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的兩個版本時,寫在書眉和空白處的批語達

13000字,既有對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贊同的評語,更有聯系中國革命實際對某些觀點

的引申、發揮,都是精辟之論。他讀了《舊唐書》,在“李義府傳”“楊再恩傳”“劉幽求傳”的

頁邊寫道:“李義府笑裏藏刀,楊再恩是佞人,劉幽求能伸不能屈”。真是言簡意賅,鞭辟入

顯。

4.日記式

1937年毛澤東反復精讀了李達的會關系《社會學大綱》,很高興,認為這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

壹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他在“讀書日記”的第壹篇寫道“20年沒有寫過日記了,今天

再來開始,為了督促自己研究壹點學問。看李達的《社會學大綱》,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壹

篇,‘唯物辯證法’,從l—385頁。今天開始看第二篇,‘當作科學看的歷史唯物論’,387-

416”。從此以後,他每日認真記了讀書進度。

5.糾謬式

毛澤東對書中的謬誤,包括錯誤的觀點或引用不當的材料等也用筆記形式改正。例如

《新唐書·徐有功傳》說“命系庖廚,何足惜哉”,毛澤東指出這種說法不恰當,認為歷史上的誌

士仁人“以身殉誌,不亦偉乎”!《南史·孔靖傳》說“十歲便能為盜,長大何所不為”,毛澤東指

出此說不對,十歲為盜,長大不壹定為盜,可惜這種形而上學的推論,“今天也還有之”。在

《辨證唯物論教程》旁批中,他用“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確處。毛澤東讀

書非常認真、仔細,即使對錯誤的字和標點,也決不放過,而是—壹糾正。如《馬克思主義經

濟學基礎》壹書中把“四分五裂”錯排為“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這些都說明他治學的嚴

謹和攻讀的刻苦。

6.評薦式

毛澤東每讀到具有現實意義的精彩篇章,總是熱心向全黨或黨的領導幹部介紹推薦,有

時還寫了書評。例如;50年代,他讀了《三國誌》“張魯傳”“郭嘉傳”,就向黨內推薦。為”張

魯傳”寫了400多字的書評,深刻地指出,同全世界壹樣,中國的歷史就是壹部階段鬥爭

史。在推薦“郭嘉傳”時,他希望領導幹部讀後得到啟迪,講話。辦事壹定要“多思”“多謀”,

不要草率武斷。1965年,他讀了《後漢書》中的“黃瓊傳”、“李因傳”,覺得很值得壹讀,批了

“送劉、周、鄧、彭壹閱”、“送陳毅同誌壹閱”。有關同誌都及時地認真閱讀了。這對全黨的讀

書風氣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魯迅記憶“六法”

1.心到、眼到、口到

少年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制作了壹張小巧精美的書簽,上面有“讀書三到,心到、眼

到、口到”10個工整的小楷字。然後魯迅把它夾在要背誦的書裏,每讀壹遍就蓋住書簽上的

壹個字。等到把書簽上的10個小楷字蓋完,也就把書全背下來了。他說:“朗習壹字,當識

形音義三,口育耳聞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義,三識並用,壹字之功乃全”。

2.讀讀、寫寫、記記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壹部字典。魯迅先生為了認識、記憶這部字典中的生僻字,他從

《康熙字典》上摘抄生僻宇訂成壹小本,為自己經常查閱,運用這些字提供了方便。

3。博采眾家之長

魯迅先生年輕的時候,除了讀規定的功課之外,有關天文地理、花鳥蟲魚的書,無壹不

讀。他說,讀書“必須如蜜蜂壹樣,采集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來蜜來;倘若停在壹處,所得就

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他還主張:“書在千裏,不管它是什麽,總要拿來翻壹下,或者是看

壹下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他認為博覽群書應是;①不專看壹家之書,而博采眾家之

長;②不但看本專業的書,也要看本專業以外的書;③不只看自己願意看的書,也要看自己不

願意看的書,包括論戰對手的書;④不專看本國書,也看外國書,以便得到更多的啟發。

4先容易後困難

魯迅先生說:讀書“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麽,無論看多久都不會懂的。所

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也就是說,讀書要“先易後難”,才不

至於鉆進死胡同。書讀多了,知識面擴大了,理解力自然就提高了,以前碰到的疑問也就迎

刃而解了。

5.邊讀邊思邊問

魯迅先生拿到壹本書,總是先大體了解壹下書的結構和內容,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和書的內容實際給自己提出很多問題,如:書上寫些什麽?怎樣寫的?為什麽要這樣寫?自

已對這個題目又該怎樣寫?等等。這樣,邊讀邊思邊問,逐漸深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6.剪貼批註積累

魯迅先生非常重視積累資料,他的剪報冊貼得整整齊齊,分類嚴明,而且每頁上都有他

簡要的批註。魯迅在1928年到1933年的剪報,多數是有關國民黨反動派摧殘進步文化的

消息報告和他本人的文章。魯迅曾運用這些剪報,寫過不少犀利的文章。魯迅的《肖伯納在

上海》壹書從封面到內容,都是用剪報編選和剪報圖案畫拼成的。

三、錢偉長教授的學習原則。

人的壹生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怎樣用最少的時間把新知識學到手?上海工業大學校

長錢偉長教授談了他長期堅持的兩條學習原則:第壹條原則是:對所有知識不要背,除了外

文之外,什麽也不要背。下課後只想壹想今天講了壹個什麽題目,壹個題目分哪幾個內容,

每個問題的中心思想是什麽,它的結論是什麽。大考前從頭到尾回想壹下,把次要的東西刪

掉,留下妳認為主要的東西。

第二原則是:在學習中學會抓全局、抓重點。學習中要懂得跨越困難,大踏步地前進。

從全面來了解局部的困難是很容易解決的。

錢偉長教授說,他壹輩子采用的就是這樣的方法,堅持下來,收到了他自己滿意的效果。

四、蘇步青教授談學習

蘇步青教授是復旦大學名譽校長,著名數學家,北師大名譽教授。85歲高齡的蘇教授

曾為北師大數學系師生做了近兩個小時的精彩報告。在談到學習時,他這樣說道:

“我們要提倡艱苦奮鬥的精神。因為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提高,是同投入的時間、精

力密切相關的,不是輕而易舉的。我從來不相信壹個人特別聰明,沒有天才這個東西,只是

有些差別。有些人了解得快壹點,有些人了解的慢壹點,我屬於後面壹種。但是,我對這個

慢不怕,我讀的教學書、參考書也好,其他書也好,起碼要讀三遍,讀到這本書優點在什麽地

方,缺點在什麽地方—壹清楚,我才把它拋了。算是成功了。比人家花的功夫要多,好處當

然也比較多,壹生用不完。我頂討厭人家講不大懂,不懂就是不懂。不大懂,好幾個不大懂

以後,變成完全不懂了。所以讀書要認真”。

五、華東師大教授李嘉音談學生的學習利自學方法

1 .明確目的,掌握重點。學習者要明確學習目的,抓任重點和關鍵,不耍鉆牛角尖。

2.學要有疑。學習要善於思考,善於聯想,提出疑問。

3.做到提綱挈領。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做到“由厚到薄”。

4.要博覽群書,使知識遷移和滲透,擴大知識面。精讀和粗讀兼顧,便於合理安排,做到

辯證統壹。

5.學員持之以恒。孟子曾指出“壹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學而時習之。在學習過程中要有重點地反復學過的知識,以求不斷強化,及時得到反

饋和橋正。

7循序漸進。學習要程序化,要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此及彼的學習規律。

8.善於運用演繹法和歸納法,尤要重視歸納法,以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找出規律性。

9.勤於總結。每讀壹本書或學完壹單元教材,應及時總結,並對學習方法進行檢查,加

以調整,以致完善。

六、楊振寧教授談學習

(壹)讀書是手段

楊教授說:中國的小學、中學、大學和研究生院的教育壹直都在把學生變成念死書的人,

“以分數論學生”對特殊天才的壓抑就更可怕。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這些偉人,他們根本就不

可能通過中學壹級的考試。在中國,這樣的學生就不能被當作優秀生送去受高等教育。因

此,這種體制就失去了我們的愛因斯坦。

(二)辯論中的求知

美國的教師鼓勵學生提問,鼓勵向最了不起的權威提出懷疑。美國的學生在學習中熱

衷於吸收各學科的成就;熱衷於辯論,從而獲得迅速的進步。而中國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是

全盤的接受,他們的老師就不喜歡學生的想法與自己有稍稍相悖之處,學生們習慣於接受而

不習慣於懷疑和考證,他們以擁有豐富的知識而自豪。因此,楊教授主張,美國的學生應該

學壹點中國的傳統,中國的學生應該學習美國學生那種敢於懷疑,敢於創新,以兼收並蓄為

主的學習方式,應該勤於辯論,把辯論放在與學習同等地位上去。

七、陳念貽單打壹學習法

“單打壹”本是中國的壹句俗話,意思是說做事情壹次只專門做壹件,不旁及其他的問

題。有人用“單打壹”的方法讀書、學習,竟有特殊的功效。

著名科學家陳念貽就是這樣學習的。他年輕時為了報考大學,決定突擊自修英文。這

個主攻目標確定之後,他就將房間裏的其它書籍封存起來,只剩下英文書壹種。整天手不釋

卷,捧著英文書背讀,使自己完全進入英文的“境界”中,不受其他任何書的幹擾。第壹天,他

只記住了8個單詞,到第二天早晨,復習時發現已忘掉了3個。第二天仍然沒有記住幾個。

但陳念貽毫不氣餒,繼續埋頭苦學,堅持了壹個星期之後,開始掌握了英文記憶的規律,壹天

能記住20多個單詞。壹個月後每天能記住50余個;兩個月以後,就已掌握了四、五千個單

詞,基本能閱讀英文版的《讀者文摘》了。

陳誌貽不僅只是單打壹地讀英文書,而且“單打壹”中還有小“單打壹”呢!在掌握壹定

數據的單詞後,他又用壹個星期的時間,專攻英文語法和英文寫作練習。接著,又專門用了

壹段時間強行背誦了500句英語範文。結果;他總***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基本把英文攻

下來了,並能用英文寫出很漂亮的文章。

此後,陳念貽又用這種“單打壹”的方法,攻下了德、法、日、俄四門外文,還攻克了代數

關、三角關和解析幾何關。真可謂:單刀直入銳不可擋,過關斬將連奪城池。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每當他做完必要的準備工作後,壹進入

實驗室就不再分白天和黑夜、星期日和工作日了。壹項實驗總是壹氣做完,這裏他不僅僅是

考慮現代科學研究本身的實際需要,他對此是有深刻體會的。丁肇中教授曾說:壹事件已經

在腦子中占據了位置,應利用連續性的優勢,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也最經濟,再去爭

取下壹個勝利。如果此時改做其它,待重新開始工作時,又得再做思想準備,造成時間和精

力的浪費。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過這樣。壹句耐人尋味的話:“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

力去鑿許多淺並,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壹口深井”。

利用單打壹學習法對彌補能力缺陷,攻下誌弱科大有好處。

八、孔子“四個結臺”學習法

孔子提倡的“四個結合’學習法是;

(-)學與思結合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見足稅:只學習,不思考,是學不到知識的;

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更加糊塗。只有把學與思結合起來,才能獲得真知灼見。

(二)學與問相結合

孔子提出欲學必須“切問”。他自己學習時就是“每事問”的。由於學無止說,要想真正

學到知識,除了刻苦之外,還應有“每事問”的精神。不懂的就要虛心向別入請教,切不可不

懂裝懂,羞於問人,否則將貽誤自己。

(三)學與習相結合

孔子提倡“學而時習之”,就是要經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以增強記憶,加深理解。只有做

到“學而時習之”,才能很好地鞏固。運用知識,也才能“溫故而知新”。

(四)學與行相結合

孔子提倡應該“訥於言而敏於行”.即說話要謹慎,行動要果斷敏捷。換句話說,就是要

做到學和用結合;努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九、朱熹讀書“六到”、”八要”法

我國宋代理學家朱熹壹生勤奮好學,他在長期的求知過程中,總結出壹套行之有效的

“三到”、“八要”讀書方法,現在看來,仍然有借鑒作用。只是後人將他的“三到”發

展成為“六到”。

1.心到

讀書要多用心,這是求知的根本方法。對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心到”

要求讀書時應深鉆精思,多問幾個為什麽,以求得對字義或文義有較深刻的理解。

2.眼到

除了要把書上的字句—壹看清楚;還應要求在許多方面盡量增加感性知識。現代由於

書籍、報刊、資料等信息量劇增,必須加強“眼到”的訓練,力求提高閱讀率。為此應提倡學點

速讀法,進行有意識地自我訓練,為“眼到”創造條件。

3.口到

朗讀背誦即為口到。讀書時若不口到,只是壹味地摳字義詞義、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

特點,就無法品味到作品的深刻內涵,豐富的神采的音韻,難於真正透徹地理解作品。

4耳到

除專心讀書外,還應大量與人討論,大量采納別人的意見,有效利用廣播媒介,從各種講

座、報告中吸取知識,彌補不足。

5.手到

不動筆墨不讀書。許多學有成就的人認為,動手抄寫是讀書的關鍵之壹。手到,除了練

習與實踐外,還有助於思考。實際上,不動手讀書就難以奏效。因為不寫不抄不加批語,就

等於不記載自己的思想語言,不表達自己的心得體會。事實上,手到有助於所讀內容的理解

和記憶,有助於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同時能夠培養文字

表達能力。

6.足到

古人說:設萬卷書,行萬裏路。只埋頭讀書有時仍無法明白事理,還應該到實地看看。

足到應該是有目的性的,並要結合自己的讀書實際。

八要:

1 .要立誌;2.要循序漸進;3.要熟讀精思;4.要虛心靜慮;5.要切身體驗;6.要做遲鈍工

夫;7.要節節是疑;8.要鉆進書本。

附:

學生治學15戒

l。作為學生,第壹位的和最基本的就是善於在聽課過程中節約並積累時間。

要學會記筆記,第壹項記上簡要的講課內容;第二項記上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2.如果妳想有充裕的時間,那妳就要天天讀書,妳所談的壹切,就是妳用以治

學的底子。底子越厚,學習也就越容易。每天讀的東西越多,妳的時間後備就越充

足。

3.要從早晨六點鐘左右開始妳的工作日。清晨起來,這是黃金般的時間,建議

妳用壹個半小時去從事最復雜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

4.要善於確立自己的腦力勞動制度,主要的事情要善於安排主要時間去做,不

要把它擠到次要的地位上。

5.要善於給自己創造內在的動因。最感興趣的工作,總要放在工作快結束時

來做。

6.必須很嚴格地選擇妳要閱讀的書刊。要善於限定閱讀範圍,超越這個範圍,

那就是破壞勞動定額。

7.要善於提醒自己,娛樂和休息都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忘記主要的:妳是個勞

動者。

8.不要虛度時光,我指的是空談。妥善於把時間和同學的談話變成充實自己

精神世界的源泉。

9.要學會減輕自己今後的腦力勞動。這裏指的是善於建立未來的時間後備。

為此,必須養成系統地記筆記的習慣。

10.對於每壹件工作,都要尋找最有效的腦力勞動的方法,避免公式化和老

套子。要不惜花費時間去深刻地思考那些同妳有關的事實、現象和規律的實質,妳

對問題思考得越深刻,記憶就越牢固。沒有理解之前,就不要費心去記憶,這樣做

是白費時間。壹看就懂的東西,不必細讀,瀏覽壹下就行了。但是切忌走馬觀花地

去遊覽那些費解的東西。任何“走馬觀花”、“不求甚解”,都會迫使妳對某些事實、

現象和規律不得不回頭來去多次重新認識。

11.在集中精力從事腦力勞動時,每個人必須完全獨立地進行工作。

12.腦力勞動要求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交替進行。

13.要改掉某些習慣。比如,開始工作以前閑坐20分鐘;睡醒了,在被窩裏再

躺15分鐘等等。

14.“明天”,是勤勞最危險的敵人。任何時候都不要把今天該做的事擱置到

明天。

15.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停止腦力勞動,壹天也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