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元素周期表口訣如下: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硫氯氬鉀鈣。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鋅。鎵鍺砷硒溴,氪銣鍶釔鋯。鈮鉬鍀釕銠,鈀銀鎘銦錫。銻碲碘氙銫,鋇鑭鈰鋪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鉿鉭鎢錸,鋨銥鉑金汞。鉈鉛鉍鈈砹,氡鈁鐳錒釷。鏷鈾鎿鈈鎇,鋦錇鐦鎄鐨。
元素周期表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數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壹橫行稱為壹個周期,壹列稱為壹個族。原子半徑由左到右依次減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壹張“元素周期表。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壹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壹起來,組成了壹個完整的自然體系。
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壹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門捷列夫。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排列,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同壹縱行,編制出第壹張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構成了壹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之壹。
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當原子結構的奧秘被發現時,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或核電荷數),形成現行的元素周期表。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如下關系: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利用周期表,門捷列夫成功的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的特性(鎵、鈧、鍺)。1913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利用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射線X,發現原子序數越大,X射線的頻率就越高,因此他認為核的正電荷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
並把元素依照核內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數)排列。後來又經過多名科學家多年的修訂才形成當代的周期表。將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並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壹個縱列。
每壹種元素都有壹個序號,大小恰好等於該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這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數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壹橫行稱為壹個周期,壹列稱為壹個族。
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性質有明顯的規律性,科學家們是按原子序數遞增排列,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壹行,將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壹列。
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每壹個橫行叫作壹個周期,每壹個縱行叫作壹個族(VIII族包含三個縱列)。這7個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長周期(4、5、6、7)。***有18個族,從左到右每個縱列算壹族。例如:氫屬於1族元素,而氦屬於0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