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讀蹺:qiāo。
筆順:豎、橫折、橫、豎、橫、豎、提、橫、斜鉤、撇、橫、撇、豎彎鉤。
基本字義:
1、腳向上擡。
2、奇怪,違反常理讓人懷疑。亦稱“蹊蹺”。
3、豎起大拇指:蹺著大拇指。
含義
1、擡起(腿);豎起(指頭):把腿~起來。~著大拇指。
2、腳後跟擡起,腳尖著地:~起腳看墻上的布告。
3、高蹺:登在二尺多高的~上扭秧歌。
4、跛(bǒ);瘸。
說文解字:(蹻)舉足小高也。蹻高曡韻。各本作行高。晉灼註漢書高帝妃作小高。玄應引文穎曰。蹻猶翹也。又引三蒼解詁雲。蹻、舉足也。丘消切。按今俗語猶然。從足。喬聲。丘消切。大徐居勺切。非也。二部。詩曰。小子蹻蹻。大雅文。毛曰。蹻蹻、驕皃。此引伸之義。
蹺的組詞
蹺然、蹺蹊、蹺車、蹺奇、蹺躍、蹺身、蹺怪、蹺足、蹺腳、蹺減、蹺腿、蹊蹺、蹺脈、蹺欹、蹺工、蹺球、蹺蹀、踏蹺、蹺墊、高蹺、趁腳蹺、蹺辮子、蹺蹺板、蹺蹬弩、蹺生生、踩高蹺、蹺蹊作怪、蹺蹄輦腳、蹺足抗首、蹺足而待、蹺蹄躡腳、蹺足抗手。
康熙字典
《廣韻》去堯切《集韻》《韻會》丘祅切,並音趫。《玉篇》舉足也。或作蹻。又《集韻》牽幺切,音鄡。義同。
高蹺
高蹺,也叫高蹺秧歌,是壹種流傳於全國各地的漢族民間舞蹈,亦指表演高蹺時使用的木棍。高蹺因舞蹈時腳踩踏木蹺而得名。高蹺壹般以舞隊的形式表演,舞隊人數不等,舞者多扮演某個古代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人物,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絹、木棍、刀槍等,形式有“踩街”和“撂場”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