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拼音:jì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有人認為它的古字形像兩支箭放在匣、函中,本義指插,是“搢”的初文。
也有人認為它像兩支箭射中靶心。晉的基本義是前進、向上,故有“晉見”“晉級”等說法。晉是周代諸侯國名,也用於朝代名。因山西地處晉國故地,所以山西別稱晉。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晉·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唐韻》《集韻》《韻會》並即刃切。《說文》:作?,進也,日出萬物進也。《類篇》:隸省作晉。《易·晉卦》:晉,進也。疏:以今釋古,古之晉字,即以進長為義。又:明出地上晉。
又《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疏:晉,插也。
又《周禮·夏官·田仆》: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註:晉,猶抑也。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註:晉鼓長六尺六寸。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凡為殳,去壹以為晉圍。註:鄭司農雲:晉謂矛戟下銅鐏也。《釋文》:晉如字。
又國名。《詩·唐風譜》: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至子燮改為晉侯。
又姓。《廣韻》:本自唐叔虞之後,以晉為氏,魏有晉鄙。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水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晉圍《釋文》:又音箭。
又陸雲《登臺賦》:長發其祥,天鑒在晉。肅有命而龍飛兮,跚重斯而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