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行行行正確讀音和解釋

行行行正確讀音和解釋

拼音:xíngháng hàng héng hèng

解釋:

行 háng

1. 行列:羅列成~。

2.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妳~幾?

3.人物排列的次序,水平(橫)的稱行,垂直(豎)的稱列。

4.量詞。用於成行的東西:淚下兩~。

5.某些營業所:銀~。花~。商行。

6.行業:同~。各~各業。

7、行紀人專門代替委托人買賣貨物的固定場所,常代銷、代購,如魚行、糧食行。

8、.用長的針腳成行地連綴:~棉襖。~幾針。

行 xíng

1. 走:~走。~動。步~。旅~。~蹤。~百裏者半九十。~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遠自邇。

2. 行走的(人或事物)。名詞。江南靖士《勤奮河邊秋行》詩:“沿流賞愛行邊樹,風起蕭蕭葉半黃。”

3.出外時用的:~裝。~篋。~李。

4.流通,傳遞:~銷。風~壹時。

5.從事:進~,實~。

行人、行走

行刺:(用武器)暗殺

6.行姓,姓氏。

行 heng

註: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的新規範,道行的“行”應念“heng”,為輕聲,釋義不變。(而在第六版之前書中則念“héng” )

通道。《管子·問》:“關者,諸侯之陬隧也,而外財之門戶也,萬人之道行也。” 尹知章註:“謂因此出入。”

在通道中行走。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下》:“挺身入穴,因拽豪家子臂,不覺同在穴中。道行十數步,忽睹高門崇墉,狀如州縣。”

行道之人;行人。《管子·形勢》:“燕雀之集,道行不顧。” 尹知章 註:“燕雀翔集,事之常細也。故行道之人,忽而不顧,謂小事非大人所宜知。”

職官名。漢 賈誼《新書·輔佐》:“道行典知變化,以為規是非,明利害;掌仆及輿馬之度,羽旄旌旗之制,步驟徐疾之節,春夏秋冬用之倫色;居車之容,登降之禮,見規宜諭,見過則譋。故職不率義,則道行之任也。”

謂政治主張被采用實行。唐 白居易《和楊尚書》:“道行無喜退無憂,舒卷如雲得自由。”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公(袁可立)才兼數器,心運四慮。藉令壹再出不於毛帥、魏珰之時,得行其意,展四體,韓範之業,豈顧問哉!” 宋 陸遊《送李德遠寺丞奉祠歸臨川》詩:“道行端有命,身隱更須名。” 元 孛術魯翀《大都路總都管姚公神道碑》:“遠近震讋,道行遵化。”

道德;品行。《晉書·儒林傳·杜夷》:“才學精博,道行優備。” 宋 王讜《唐語林·補遺三》:“僧 從誨 住 安國寺,道行高潔,兼工詩,以文章應制。” 清 俞正燮《癸巳類稿·駐劄大臣原始》:“ 伊犁所奉之 固爾劄廟 、 海努克廟 喇嘛道行卑惡。”

佛法;佛教教義。《世說新語·言語》“ 支道林常養數匹馬” 南朝 梁 劉孝標註:“嘗於 餘杭山 沈思道行,泠然獨暢。”《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菩薩若能通達《首楞嚴三昧》,則能通達壹切道行。”《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晉詩》“ 支遁” 丁福保 題註:“ 晉哀帝 即位,遣使徵請出都,止 東安寺 講道行。”

僧道修行的功夫。晉 支遁 《五月長齋詩》:“淵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長。” 宋 錢易《南部新書》癸:“門僧 曇照 道行甚高,能知休咎。”《紅樓夢》第壹○壹回:“這個散花菩薩,根基不淺,道行非常。”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壹個師父》:“後來,三師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還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嚴守秘密,道行遠不及他的父親了。”

泛指壹個人的涵養。《小說月報》1981年第4期:“他倒了壹杯白開水,點燃了壹支廉價煙,坐在靠背椅上,慢慢抽,慢慢呷,想享點清福。但是,他沒有那道行;心頭壹股氣,被喉嚨結塞住了,在胸膛裏竄來竄去,不得平靜。”

謂能力、本領。老舍《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紀輕,道行淺,壓不住臺呀!” 艾明之《火種》第四章:“他在店夥當中,畢竟資歷最淺,道行最低呵!”

詳細字義

行 háng

〈名〉

1. (象形。本義:道路)

2. 同本義 [road]

行,道也。——東漢·許慎《說文》

行有死人。——《詩·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詩·豳風·七月》

3. 又如:行葦(路旁蘆葦);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為行,橫排為列 [line;row]

左右陳行,戒我師旅。——《詩·大雅·常武》

淩余陣兮躐余行。——《楚辭·九歌·國殤》

奉讀書,五行並下。——《後漢書·應奉傳》

5. 軍隊編制,二十五人為壹行 [the ranks]

鄭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雞。——《左傳·隱公十壹年》

〈動〉

1.連續貫穿 [run through]

以次貫行,固執無違。——《漢書》

2.用長的針腳將棉衣等活計連綴起來為行。也作“絎” [quilt]。如:行棉襖;行棉被.

行 xíng

〈動〉

1. (會意。從彳,從亍。本義:走路,行走)

2. 同本義 [walk;go]

行,人之步趨也。——《說文》

行,往也。——《廣雅》

中行獨復。——《易·復》

我獨南行。——《詩·邶風·擊鼓》

行彼周行。——《詩·小雅·大東》

行李之往來。——《左傳·僖公三十年》

天子以四海為家,故謂所居為行在所。——蔡邕《獨斷》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莊子·逍遙遊》

羊子嘗行路。——《後漢書·列女傳》

行數十裏。——《世說新語·自新》

再為議序以侯俞旨施行。——明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袁可立題敘毛文龍奇捷疏》

與偕行。——明· 魏禧《大鐵椎傳》

〈名〉

1. 路程 [distance]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 又如:行紀(猶行程)

3. 指五行[five elements]。如:行次(五行的位次。封建統治者迷信陰陽家言,以為王者受命於天,以五行之德為運,水火木金土各有定位,並以五行生克來附會歷代王朝的興衰)

4.行為,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

5.作為。罪行,惡行。

6.古詩詞的壹種體裁。

〈助動詞〉

單字使用,在北方口頭語中,替代“可以”,用於對請求、請示、提議等的回答。

〈副〉

1.又,也,再 [again]。如:行看(復看,又看);行復(且又)

2.正;方 [just]。如:行當(正應);行說(方言。剛說)

3.即將… [soon]

行略定秦地。——《史記·項羽本紀》

行與卿等訣別。——《新編五代史平話》

行 hàng

〈形〉

1. 剛強 [bold]

行,行行,剛強的樣子。——《集韻》

行 héng

1.“道行”( 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領。

行 hèng

(術語)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內心之趣於外境如心行。大乘義章三本曰:“內心涉境,說名為行。”俱舍論曰:“行名造作。”大乘義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為行。”玄義三下曰:“夫行名進趣,非智不進。”又從有為法之因緣集起,遷流於三世也。大乘義章二曰:“有為集起,目之為行。”俱舍頌疏壹曰:“造作遷流二義名行,據此義邊,色等五蘊,俱合名行。”俱舍光記壹之余曰:“若於造作,或約遷流余四蘊,亦名為行。”增壹阿含經二十七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為幻法。”

FROM:《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

[2]

康熙字典

相關記載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從彳從亍。《韻會》從彳,左步。從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為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為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軰其五行。《韻會》五行,運於天地閑,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為行。 又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為鼓壹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跡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為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為德,施之為行。 又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為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壹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為壹行,百行為萬人,謂之方軰。 又中行,復姓。《通誌·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恒山,至於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葉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考證:〔《左傳·隱十壹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雞犬。〕 謹照原文雞犬改犬雞。〔《杜甫詩》豈知吾甥不流宕。〕 謹照原文豈知改豈如。

韻部

1、行(xing),屬《平水韻》下平八庚;屬《中華新韻》十壹庚陽平部;屬《詞林正韻》第十壹部八庚九青十蒸通用;屬《詞韻簡編》(張珍懷輯)第十壹部八庚九青十蒸通用。

2、行(háng),屬《平水韻》下平七陽部;屬《中華新韻》十唐陽平部;屬《詞林正韻》第二部平聲三江七陽通用;屬《詞韻簡編》(張珍懷輯)第二部平聲三江七陽通用。

(註:新舊韻不能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