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

14*猴王出世

壹、教材說明

這篇略讀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壹回。

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壹塊仙石孕育了壹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於第壹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第二部分講石猴和群猴壹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壹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石猴敢作敢為的特點。

三、教學建議

1.這篇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要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學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講講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檢查他們對內容的掌握情況。

2.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後,可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討論不懂的問題。對於不理解的詞句,可引導學生通過多讀課文和查字典解決。值得註意的是,課文中有些詞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沒有必要。如“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壹句,使學生大概知道“這塊石頭自從盤古開天辟地時就有了,日久天長,有了靈氣”這個意思就行了。

3.課文比較短,語言精練,節奏感強。要讓學生充分朗讀。教師還應在關鍵之處加以引導,使學生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感受祖國文化之燦爛,語言之豐富優美。如課文中的“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的動作描寫突出了膽小猴子豐富而又復雜的個性;“搶盆奪碗”“占竈爭床”“搬”“移”,把眾猴找到了“安身之處”的欣喜若狂的心情和“頑劣”的“猴性”,活生生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4.對於“西遊記”故事,學生大多並不陌生。這部帶有童話色彩的神話小說,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鮮明的人物形象,備受兒童喜歡。學完課文後,可開展語文活動,讓學生把從書中讀到的、電影、電視劇中看到的西遊記故事,講給大家聽。在進壹步體會孫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時,激發學生課外讀好書、讀成本的書的興趣。

5.下面的詞語解釋,供教師備課時參考。

名曰:名字叫做。曰,叫做。

圍圓:文中指仙石的周長,圍壹圈的長度。

靈通:文中指仙石有了靈氣,通了人性。

耍子:玩。

石碣:石碑。碣,石碑。

瞑目:閉上眼睛。

造化:福氣;運氣。

天造地設:自然形成的。

序齒:同在壹起的人,按年齡長幼來排列順序。

四、參考資料

西遊記壹部規模宏偉、結構完整、用幻想形式來反映社會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全書***壹百回,分為三部分:壹至七回寫孫悟空花果山稱王和大鬧天宮;八至十二回寫取經的緣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壹百回,寫唐僧師徒在取經途中所經歷的八十壹難。這部帶有童話色彩的神話小說,重點塑造了孫悟空這個大膽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話英雄形象,他敢於反抗天宮、地府的統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風喚雨。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眾的願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

回答者:david_gui - 經理 五級 4-26 21:19

《西遊記》 中國古典神話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壹。全書***壹百回,分為三部分:壹至七回寫孫悟空花果山稱王和大鬧天宮;八至十二回寫取經的緣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壹百回,寫唐僧師徒在取經途中所經歷的八十壹難。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它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幾百年間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久盛不衰。至今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已經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幾百年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電影、電視劇、動畫片、連環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

孫悟空 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壹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壹個筋鬥能翻十萬八千裏;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繡花針,大到頂天立地。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長生不老金丹,打敗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熄滅火焰山,壹路上降魔鬥妖,歷經九九八十壹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鬥戰勝佛。

參考資料:

雅虎知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