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貝的含義和意思

貝的含義和意思

貝的含義和意思如下:

貝,海介蟲也。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象形。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海貝。貝字泛指有介殼的軟體動物,但在古代主要是指海貝。

在上古,貝殼是人們喜愛的裝飾品,也是貨幣,代表壹定的財富,所以用“貝”作意符的字,大都與錢財或貴重之義有關。如:財、貨、貴、賤、販、贈等。

說文解字註

海介蟲也。介蟲之生於海者。

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見《釋魚》。猋作“贆”,俗字也。蜬亦當作“函”,淺人加之偏傍耳。蟲部曰:“蜬,毛蠹也。”則非貝名。

象形。象其背穹隆而腹下岐。博葢切,十五部。

古者貨貝而寶龜。謂以其介為貨也。《小雅》:“既見君子,錫我百朋。”箋雲:“古者貨貝,五貝為朋。”《周易》亦言“十朋之龜”,故許以貝與龜類言之。《食貨誌》:王莽貝貨五品:大貝、壯貝、幺貝、小貝,皆二枚為壹朋,不成貝不得為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並博蓋切。音?。《埤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說文》:海介蟲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又《山海經》:陰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易·震卦》:億喪貝。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書·盤庚》:具乃貝玉。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為貨,如今之用錢然。

又《顧命》:大貝。傳:大貝如車渠。《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食貸誌》有十朋五貝,皆用為貨,各有多少,兩貝為朋,故直二百壹十六。

又錦名。《書·禹貢》:厥篚織貝。疏:貝,錦名。《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樂器。《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鬥,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